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比较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本文作者在体育教学中注入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从一切为了学生、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出发,对构成新的教学模式组成的基本内容进行辩证分析,具体方法有:文献资料调研、经验总结、教学实验、心理测试、体育测验等。力争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式 探究式 探索交流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的掌握、增强体能水平,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等,特别是对完成实现体育课程中心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虽然,合作学习在20世纪 70年代初已在美国兴起,并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针对高校学生年龄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并与探究式学习并重,把握两者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使体育教学更富有创意和实效。
二、体育合作式教学模式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师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练习团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身体练习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学评价中团队的表现优劣与个体取得的成绩紧密相联。这种学习模式能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团队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身体素质的增强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合作的练习形式有助于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在体育技能的练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由于采用的是合作练习模式,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会主动进行交流、保护与帮助,通过已知的和感知的种种练习手段、谈自身体会、进行方法演示,达到共识,最终使全体成员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开发。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很好地进行交流,去完成规定内容的练习和拓展练习内容。如本课进行篮球的传、运、投综合练习,教师布置教材任务后,学生分团队讨论,三种技术可改变次序进行,通过简单练习后,教师组织团队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看哪种形式既完成了各项技术又节省了时间,让实践检验,使练习者受到启迪。改变了过去单一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讨论后的练习中开发了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
3.评价手段促成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由于团队的学习成绩都与自身紧密相连,所以促成个体关心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情况,教学中形成互帮互学的局面,体现了教学中又一创新。如进行篮球的投篮比准和运球比快两种竞赛,团队可根据各人的竞技水平安排参赛项目,由于大家共同练习互相了解,所以能正确安排每位学生的参赛内容,在竞赛中每位学生都有发挥个人专长的机会,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培养了团队意识。
4.教师应成为合作式学习中的“导演”。教师应像导演一样,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在各种练习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帮助每位学生更好的处于小组之中与大家能融洽的交流;有目的的培养团队意识、促进社会交往、使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三、体育探究式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1.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要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例如,在“乒乓球”的教学中教师讲过正确地直拍握拍方法后,个别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应首先對提出质疑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进行肯定,表扬他敢于思考。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发展。
2.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前认知水平,根据认知水平实施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了解学生学前认知状况,在后续教学中找准起点,选择好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提供详尽的教学依据,让多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经过探究掌握新授内容。如在乒乓球的探究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认真观察学生对乒乓球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的初步感受。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或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技术,从而判断学生理解掌握的深度,并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补充相关的技术内容,何时介入何种技术,以何种方式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等。
3.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相关资料和留出自身查找资料的时间。在探究学习中,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在前一节课下课时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学校相关体育信息知识库或网络查找资料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将搜集到的信息经过整理供下节课教学使用。如在乒乓球的近台正手攻球技术掌握以后,可给学生布置探究作业(正手拉弧圈球的技术与方法),学生在查找资料时不但要动手,更重要的是调动了脑筋。真正的探究式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子里。这包括强调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或假设,为后续探究制订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等处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反思自己的预设,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和报告,并向其他人展示或陈述,等等。
四、结论与建议
在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防止学得快、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而身体素质差且沉默寡言的学生自卑不发表意见,要注意引导让每一个人都对集体探究活动有所贡献,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共同体验挫折与成功。
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较少,教师的专业出身和经验阅历,在学生交流探究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感受和认识,教师的参与会使整个研讨产生积极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倾听学生,可正确处理学生原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可对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作出正确选择。
在进行合作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时,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合作精神与探究意识,对技能的掌握不必要求过高。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进行合理锻炼、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基本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教育探索,1996,1.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作者单位:河南开封教育学院)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式 探究式 探索交流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的掌握、增强体能水平,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等,特别是对完成实现体育课程中心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虽然,合作学习在20世纪 70年代初已在美国兴起,并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针对高校学生年龄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并与探究式学习并重,把握两者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使体育教学更富有创意和实效。
二、体育合作式教学模式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师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练习团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身体练习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学评价中团队的表现优劣与个体取得的成绩紧密相联。这种学习模式能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团队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身体素质的增强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合作的练习形式有助于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在体育技能的练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由于采用的是合作练习模式,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会主动进行交流、保护与帮助,通过已知的和感知的种种练习手段、谈自身体会、进行方法演示,达到共识,最终使全体成员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开发。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很好地进行交流,去完成规定内容的练习和拓展练习内容。如本课进行篮球的传、运、投综合练习,教师布置教材任务后,学生分团队讨论,三种技术可改变次序进行,通过简单练习后,教师组织团队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看哪种形式既完成了各项技术又节省了时间,让实践检验,使练习者受到启迪。改变了过去单一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讨论后的练习中开发了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
3.评价手段促成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由于团队的学习成绩都与自身紧密相连,所以促成个体关心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情况,教学中形成互帮互学的局面,体现了教学中又一创新。如进行篮球的投篮比准和运球比快两种竞赛,团队可根据各人的竞技水平安排参赛项目,由于大家共同练习互相了解,所以能正确安排每位学生的参赛内容,在竞赛中每位学生都有发挥个人专长的机会,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培养了团队意识。
4.教师应成为合作式学习中的“导演”。教师应像导演一样,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在各种练习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帮助每位学生更好的处于小组之中与大家能融洽的交流;有目的的培养团队意识、促进社会交往、使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三、体育探究式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1.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要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例如,在“乒乓球”的教学中教师讲过正确地直拍握拍方法后,个别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应首先對提出质疑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进行肯定,表扬他敢于思考。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发展。
2.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前认知水平,根据认知水平实施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了解学生学前认知状况,在后续教学中找准起点,选择好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提供详尽的教学依据,让多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经过探究掌握新授内容。如在乒乓球的探究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认真观察学生对乒乓球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的初步感受。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或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技术,从而判断学生理解掌握的深度,并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补充相关的技术内容,何时介入何种技术,以何种方式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等。
3.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相关资料和留出自身查找资料的时间。在探究学习中,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在前一节课下课时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学校相关体育信息知识库或网络查找资料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将搜集到的信息经过整理供下节课教学使用。如在乒乓球的近台正手攻球技术掌握以后,可给学生布置探究作业(正手拉弧圈球的技术与方法),学生在查找资料时不但要动手,更重要的是调动了脑筋。真正的探究式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子里。这包括强调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或假设,为后续探究制订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等处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反思自己的预设,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和报告,并向其他人展示或陈述,等等。
四、结论与建议
在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防止学得快、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而身体素质差且沉默寡言的学生自卑不发表意见,要注意引导让每一个人都对集体探究活动有所贡献,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共同体验挫折与成功。
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较少,教师的专业出身和经验阅历,在学生交流探究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感受和认识,教师的参与会使整个研讨产生积极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倾听学生,可正确处理学生原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可对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作出正确选择。
在进行合作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时,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合作精神与探究意识,对技能的掌握不必要求过高。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进行合理锻炼、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基本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教育探索,1996,1.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作者单位:河南开封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