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其全面发展。文章分析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实现过程还需长期努力,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育管理 人性
  以人为本指在社会实践中尊重人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其创造能力的挖掘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自我提高。
  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技能是高校的主要任务,是高校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形势来看,高校教育管理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具体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
  在多数高校教育管理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少体现,影响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师生之间的互动几乎为零,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差别较大,教师只按照一种模式进行讲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大学生经历长期的应试教育,其心理和学习模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学习时间充足,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而现代高校依然坚持以教师和期末考核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这一现状是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效率的关键。
  (二)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这样,学生的思考时间大大缩短,被动接受知识,导致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综合素质降低,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高校急需通过教育改革改变这一现状。
  (三)第二课堂的作用被忽略。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树立学生终生学习观。在现代教学中,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常被忽略,学生只能在课堂中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往往将育人等同于教书,忽视对学生的课后教育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学管理、教学效率及就业压力随之而来,高校师资力量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加之高科技教学手段无法全面普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学生的课后培养被忽略。
  二、基于以人为本原则的高校教育改革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高校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其全面发展。高校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一)发掘人本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发掘人本意识要求高校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训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学,避免强制性灌输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其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其人本意识,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力求创新,避免死板。
  (二)激发主体意识,将管理视为人的管理。
  人是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高校大学生在个性、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应区别对待,做到关注人性,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多种不同方案解决问题。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平,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效率。
  (三)激发人文意识,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担。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学校的文化氛围逐渐增强,高校教育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管理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统一思想,注重教育本质,尽量为学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服务”的原则。实践证明,以人为本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关键,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校园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其环境氛围和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应以激发人文意识为主,实现学生个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高校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满足了社会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其全面发展。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很多高校依然重视教学考核,教师依然在教学和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压制学生个性的发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才培养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高校教育来说,应逐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卫华,魏晓巍.试论高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价值取向——以人“四大特性”的内在需求为视阈[J].科教导刊,2010(4).
  [2]时倩,徐小柏.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其他文献
摘 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国家教育部门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则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各方面,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随着十八大的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将更完备和具有时代性,因此,如何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学政治课的作用,以及如何让它们有效融合成为
摘 要: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作者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直面当今世界,我们所面对的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创新”。正如物理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教师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地理教学 教师指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目前,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没有现成模式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努力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认知冲突对历史教学的意义,解决如何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问题,继而找到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方法,实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认知冲突
摘 要: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1世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认识。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人类生存的空间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本文论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意义与必要性;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中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的
Till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which influences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ffective panicles and finally influences yield in rice.It is impo
摘 要: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地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逐渐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關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主体地位 重要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
摘 要: 新课改下,教师不能只是一名“教书匠”,不能只是一名“照本宣科”的讲解员,而应是一名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教师怎样上好高中物理课: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强化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新课改下,教师不能只是一名“教书匠”,不能只是一名“照本宣科”的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对显微手足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3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24例显微手足外科患者进行病情回顾分析.在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
目的:对以肠溶阿斯匹林为主的秋季腹泻治疗方案的临床实践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104例秋季腹泻患儿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在分析汇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