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活动成为品德课堂的主流,然而有些教师过分追求了活动的形式,忽视了活动的实效性。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注重儿童主体性的发挥、活动的实效性三方面阐述品德活动争实效的一些观点和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活动 教学目标 学生主体性 实效性
手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活動。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于是,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上,活动成为主流。然而,我们的教师在活动这面旗帜下过分追求活动的形式,却忽视了活动的实效性,以至于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看法。
一、以目标为导向,活动安排要把握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活动安排过多,每项活动就只能是蜻蜓点水,落实不到位,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设计活动前,必须对教学目标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活动从安排到实施,都必须在目标的调控下进行。
我曾看到一位老师在教《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以春节录像片段导入新课,接着多媒体播放“年”的传说,进行猜灯谜游戏,组织学生布置教室(张贴新年饰品)。活动到此,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又进行了几个活动,如交流民谣,介绍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故事等。在这里,有些内容和前面春节的内容出现重复。接下来在“认识传统文娱活动和民族乐器”这一环节中,教师利用媒体将视频与图片结合,演示跳绳、舞龙、转手帕、踢毽子等活动情景,出示古筝、唢呐、扬琴等乐器图,最后还请了两个学生表演,一个弹琵琶,一个拉二胡……
从以上教学片段来看,教师在备课时过分考虑了活动的形式,从喜庆录像到益智游戏,从动手布置到动嘴介绍,从欣赏图片到乐曲演奏,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可到了课堂上,教师为了让这些活动顺利开展,就不得不像像赶鸭子似的安排学生进行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教学活动安排过多,同一层面的活动重复出现,情境变化太快,教学过程有些支离破碎,这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实效。
活动设计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把教学活动从浅层面引向深入,切实提高品德活动的实效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个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就像一部部生活百科全书,生动地记录了本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文化特点、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有些习俗还伴随着美丽的传说和神秘的故事。
《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单凭一两堂课上的几个活动就让学生了解这部“百科全书”是不现实的。民俗的内容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的教学是在学生与生活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关注到祖国这些独特的文化,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既然是初步的认识,我们对素材要学会筛选。我们可以选取典型的节日(如春节)为切入点设计相关活动,在了解它的来历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再拓展到其他节日领域,这样以点到面,既节省时间,活动的流程也很清晰,类似的内容就不会再重复出现。
二、以学生为本源,活动设计要注重儿童主体性发挥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上,要求教师开展儿童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可见,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注重儿童主体性的发挥。
有一位老师教学《大好河山任我游》第一课时,整节课分为两大版块:⑴谈话导入,了解家乡本地风景;⑵放眼祖国,认识祖国大好河山。从第一环节过渡到第二环节时,教师说:“从刚才的学习中,老师看出同学们对家乡苏州非常热爱。老师希望你们能把我们美丽的苏州介绍给来这里的每一位游客。说到旅游,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同学走出苏州,到祖国各地去游览一番。因为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于是教师利用媒体展示一些能代表祖国风光的图片和录像,配上介绍,让学生体会祖国国土的辽阔、风光的秀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以实效性为关键,活动过程争实效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学生课堂上的所感所悟,是否就能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我是教室美容师》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老师:同学们,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现在就请你们做教室的美容师,你会怎样装扮自己的教室呢?学生侃侃而谈:假如我是班级的美容师,我会在教室的窗户上贴上美丽的窗花,让各种各样的窗花装扮我们的教室;我每天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教室总是单调的白颜色,我会在教室的墙壁上设计“缤纷天地”,贴上漂亮的图画、苍劲的书法作品、精巧的小制作,成为我们教室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就大胆地采纳了学生的建议,组织他们动手布置自己的教室。学生的热情高涨。当然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各种所需的材料。我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生怕自己落后,都能精心准备,布置场面热闹,有序。我记得就连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有不错的创意。经过同学们的妙手,教室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班的环境布置还获得了学校德育处评比的“最佳班容班貌奖”。
我们要大胆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让品德活动滋润每一个参与的童心,激活每一份灵动的童趣,彰显它的实效性。
关键词活动 教学目标 学生主体性 实效性
手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活動。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于是,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上,活动成为主流。然而,我们的教师在活动这面旗帜下过分追求活动的形式,却忽视了活动的实效性,以至于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看法。
一、以目标为导向,活动安排要把握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活动安排过多,每项活动就只能是蜻蜓点水,落实不到位,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设计活动前,必须对教学目标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活动从安排到实施,都必须在目标的调控下进行。
我曾看到一位老师在教《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以春节录像片段导入新课,接着多媒体播放“年”的传说,进行猜灯谜游戏,组织学生布置教室(张贴新年饰品)。活动到此,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又进行了几个活动,如交流民谣,介绍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故事等。在这里,有些内容和前面春节的内容出现重复。接下来在“认识传统文娱活动和民族乐器”这一环节中,教师利用媒体将视频与图片结合,演示跳绳、舞龙、转手帕、踢毽子等活动情景,出示古筝、唢呐、扬琴等乐器图,最后还请了两个学生表演,一个弹琵琶,一个拉二胡……
从以上教学片段来看,教师在备课时过分考虑了活动的形式,从喜庆录像到益智游戏,从动手布置到动嘴介绍,从欣赏图片到乐曲演奏,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可到了课堂上,教师为了让这些活动顺利开展,就不得不像像赶鸭子似的安排学生进行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教学活动安排过多,同一层面的活动重复出现,情境变化太快,教学过程有些支离破碎,这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实效。
活动设计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把教学活动从浅层面引向深入,切实提高品德活动的实效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个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就像一部部生活百科全书,生动地记录了本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文化特点、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有些习俗还伴随着美丽的传说和神秘的故事。
《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单凭一两堂课上的几个活动就让学生了解这部“百科全书”是不现实的。民俗的内容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的教学是在学生与生活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关注到祖国这些独特的文化,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既然是初步的认识,我们对素材要学会筛选。我们可以选取典型的节日(如春节)为切入点设计相关活动,在了解它的来历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再拓展到其他节日领域,这样以点到面,既节省时间,活动的流程也很清晰,类似的内容就不会再重复出现。
二、以学生为本源,活动设计要注重儿童主体性发挥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上,要求教师开展儿童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可见,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注重儿童主体性的发挥。
有一位老师教学《大好河山任我游》第一课时,整节课分为两大版块:⑴谈话导入,了解家乡本地风景;⑵放眼祖国,认识祖国大好河山。从第一环节过渡到第二环节时,教师说:“从刚才的学习中,老师看出同学们对家乡苏州非常热爱。老师希望你们能把我们美丽的苏州介绍给来这里的每一位游客。说到旅游,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同学走出苏州,到祖国各地去游览一番。因为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于是教师利用媒体展示一些能代表祖国风光的图片和录像,配上介绍,让学生体会祖国国土的辽阔、风光的秀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以实效性为关键,活动过程争实效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学生课堂上的所感所悟,是否就能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我是教室美容师》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老师:同学们,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现在就请你们做教室的美容师,你会怎样装扮自己的教室呢?学生侃侃而谈:假如我是班级的美容师,我会在教室的窗户上贴上美丽的窗花,让各种各样的窗花装扮我们的教室;我每天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教室总是单调的白颜色,我会在教室的墙壁上设计“缤纷天地”,贴上漂亮的图画、苍劲的书法作品、精巧的小制作,成为我们教室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就大胆地采纳了学生的建议,组织他们动手布置自己的教室。学生的热情高涨。当然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各种所需的材料。我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生怕自己落后,都能精心准备,布置场面热闹,有序。我记得就连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有不错的创意。经过同学们的妙手,教室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班的环境布置还获得了学校德育处评比的“最佳班容班貌奖”。
我们要大胆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让品德活动滋润每一个参与的童心,激活每一份灵动的童趣,彰显它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