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其任务与要求,并且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教材、教法、教学目标等进行再分析、再提炼、再加工、再整理和再组织,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自己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教学“整合”的过程。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整合”首先是教材的“整合”。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播,不应该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对学生的智力、情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了解和把握,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创造性活动将知识活化,再依照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对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知识。这就是把课本知识激活的那种力量,而这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创新与发展的关键一步。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播的知识就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有生命活力的知识了。
初中英语新课标教材,其特点是教学内容弹性大,语言目标现实性强,知识点比较全面,层次结构明显;交际运用实用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但是,从表面上看,任务步骤太多,给人一种零碎得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加工,重新组合;然后以一种浅显、明了、整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给学生一种整体感。而这种对知识的重新整理、重新组合的过程,最主要是在备课这一环节里完成的,这也加大了备课的力度和难度。
结合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要求进行分类,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模式,制定出一个个具体的课堂目标。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然,也应该是进行教学创新的最佳场所。学生学习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上,因此,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调动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通过积累、选择、重组等多种活动,最后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具有个性品质特征的个性化知识。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在学习中实行“兵教兵”“包教包学”等形式,我想这也是一种“整合”,是教法上的“整合”,也是学生的“整合”。
责 编 辛 欣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整合”首先是教材的“整合”。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播,不应该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对学生的智力、情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了解和把握,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创造性活动将知识活化,再依照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对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知识。这就是把课本知识激活的那种力量,而这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创新与发展的关键一步。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播的知识就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有生命活力的知识了。
初中英语新课标教材,其特点是教学内容弹性大,语言目标现实性强,知识点比较全面,层次结构明显;交际运用实用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但是,从表面上看,任务步骤太多,给人一种零碎得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加工,重新组合;然后以一种浅显、明了、整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给学生一种整体感。而这种对知识的重新整理、重新组合的过程,最主要是在备课这一环节里完成的,这也加大了备课的力度和难度。
结合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要求进行分类,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模式,制定出一个个具体的课堂目标。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然,也应该是进行教学创新的最佳场所。学生学习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上,因此,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调动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通过积累、选择、重组等多种活动,最后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具有个性品质特征的个性化知识。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在学习中实行“兵教兵”“包教包学”等形式,我想这也是一种“整合”,是教法上的“整合”,也是学生的“整合”。
责 编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