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22766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立、培养语文学习思维。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想要更好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就需要学生思维能力的支持。因此,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将思维与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对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我国有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就思维能力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宁鸿彬老师的“创造习惯思维训练”,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法”,钱梦龙老师倡导的“三主四式导读教学法”等等,都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一、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式


  对中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形象化与具体化,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激发,就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和联想的能力。教师可以就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或者相关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而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课堂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中的教学方式。例如:《孔乙己》这篇课文,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的内容与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就课文的最后内容来对孔乙己的遭遇进行续写。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孔乙己之后所发生的事情进行续写,不仅培养了想象力,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要做到保持眼、耳、手、心的一致性,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用耳朵听教师讲课的内容,眼睛看相关的文字,用心思考的同时还要动手做好笔记,进而达到语文学习的读写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且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逐步实现,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课文,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对其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有效培养,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从而使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逐渐提高,不断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在此期间,教师也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处理的最佳方式,逐渐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科学培养,给予初中语文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科学保障。

三、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思维是指人脑在对某些事物的形象感知认识的基础之上,将其进行一定的改造,进而形成的一种理性认识,进而引发出新的灵感,创造出新事物。初中语文学习就是要对事物进行较多的认识与了解,掌握其发展规律,进而对其标新立异,追求创新。比如,在教学《散步》这篇文章时,教师应结合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要求,从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将创新意识融入文章内容的讲述过程中,并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多的关注,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汲取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并提出自己的新思路与新观点。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学状况。

四、注重学生思维意识的强化,配合使用信息技术


  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注重思维意识的强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使用,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强化自身的思维意识,增强语文学习自信心。具体表现为:(1)初中语文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动态化的文字、图片等,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行科学培养,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维意识得以强化;(2)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应注重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优化,使得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方式运用更具科学性,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登飞来峰》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意境,初中语文教师可先播放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让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且在小组讨论方式的作用下,充分地发挥个人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强化自身的思维意识,逐渐提高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能力,也使初中语文教师能够拓宽自身的教学思路,实现高效语文教学课堂的打造。

五、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式,重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现阶段某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依旧秉持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对相关字词以及重点文章进行掌握,并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式的实践应用效果。同时,素质教育要求对初中生进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育,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但部分教师因自身的教学方式运用不当,难以达到这些方面的要求,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能力,使得实践中的教学方式运用更具科学性。比如,在讲解《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初中语文教师可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对文章中所述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體会文章的主旨大意,促使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优化自身的学习方式,并联系生活实际提高问题处理效率,确保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良好性。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科学培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语文学习潜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的语文课堂知识点,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基础之上对其他科目进行更好的学习,以此来提升其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聂小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 ,2014(10):48.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让他们学会认真倾听,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贯穿口语交际的基本理念,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趣味性;互动性;层次性;口语交际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
【摘要】人文教育本质上是普及教育、义务教育。人文素质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培养关乎每一个人,是每个人必须躬身实践、切身体认的“本己”活动。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必须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强化实践、优化环境,切实从人文学科、民族文化、人类意识和个人修养等四个层面的全面教育和实践养成抓起。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人文精神  一、加强人文教育的缘起  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已成为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