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法典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总括性规定,标志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普遍建立。正确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需要将知识产权专门法纳入民法体系中予以审视。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典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总括性规定,标志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普遍建立。正确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需要将知识产权专门法纳入民法体系中予以审视。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应当以“故意”和“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其中,“故意”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两种情形,“情节严重”包含侵权行为恶性因素。司法实践中,应当积极审慎适用惩罚性赔偿,不断明晰适用条件,以精细计算为基础,恰当确定惩罚性赔偿倍数,并注重私法领域内部及公私法领域之间的比例协调。
其他文献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和独立性原则,在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中,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并不当然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在理论上,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生效方式、效力层级和可援引性问
分配正义是专利权益分配实践的首要伦理价值追求。无论是确定专利权属的初次分配,还是展开专利交易的再次分配,伦理正义都是其运行的本质目标。然而,专利权益分配在实践中往
商标问卷调查已成为国外司法审判中的常规证据,在我国也已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对司法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商标问卷调查的司法应用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商标问卷调查的应
《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取消了作品所处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限制,同时将"作品类型法定"改为"作品类型开放",这将打破作品与其他类型智力成果之间的界限
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底层技术,其技术特点与知识产权确权登记制度的现代化需求高度契合:去中心化的技术特点契合多元化的治理理念;分布式的技术架构契合扁平化的
由于举证难、维权成本高、司法判赔额低,著作权人的维权积极性并不高,从长远来看这将会影响社会的文化繁荣和公共福祉。惩罚性赔偿制度不但能弥补著作权人的侵权损失,更具有
人工智能算法的客体属性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专利性问题的核心。根据方法发明专利保护的发展历史可知,方法可专利性判定的原则应当是考察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构成对抽象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