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边境刻“中国”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8689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中国西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乌恰县吉根乡。60年来,布茹玛汗·毛勒朵义务守护边境,在数万块石头上刻下“中国”二字。
  有人说:“在这里,每一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个牧民都是一座活的界碑。”
  1
  在中国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新疆占了1/4,其中,最西一段的1195公里位于克州境内。在这段曲折边境线的褶皱深处,有一个并不起眼的点——冬古拉玛。它是克州250多个通外山口之一,是帕米尔高原上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处边防要隘。
  1942年,布茹玛汗出生在克州乌恰县吉根乡一个贫苦的牧民家庭。新疆解放后,脚下的这片土地终于有了庇护,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父亲总对她说:“身后这片土地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把自己的家守小了。”
  她始终记得父亲的叮咛:“你的身后是中国。”出嫁后,布茹玛汗和丈夫来到冬古拉玛山口,一边放牧,一边义务巡边、护边——防止人畜越界,同时为边防部队指路并提供生活帮助。
  那一年,布茹玛汗一家被一场暴雨后的大洪水围困在一块高地上,水退后他们才得以逃生。劫后余生的布茹玛汗心想:如果我们死了,新来的人又怎么知道哪儿才是中国呢?
  于是,不识字的布茹玛汗向人请教,学会了柯语和汉语“中国”的写法。每次放牧时,她就在石头上刻下“中国”二字。
  “小的石头怕被风吹走,刻好字后还要用其他石头固定。”布茹玛汗说,“最开始没有工具,只能用尖石头刻,一天刻一块。遇到风雪天,手伸出来一会儿就冻僵了,要放进怀里焐一焐才能继续刻。后来有了铁锤和钉子,就能刻得快些,一天能刻好几块。”
  60年过去了,如今,在冬古拉玛山口的边境线上,到处是刻着“中国”二字的石头,连布茹玛汗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刻了多少块。
  有人给布茹玛汗算了一笔账:她每天在冬古拉玛山口上走一趟,至少20公里。保守计算,这些年她至少走了几十万公里。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都刻进了布茹玛汗心里,她不止一次说:“我熟悉冬古拉玛山口的石头,就像熟悉自家抽屉里的东西。”
  1986年7月的一天,布茹玛汗像往常一样放牧巡边,发现一块界碑似乎被人动了手脚。她用棍子反复丈量界碑与自己所刻的一块“中国”石之间的距离,确认界碑的位置不对。她立刻赶回家中,跨上马背,一路奔驰60多公里,赶到边防哨所报告。
  后来,经过仔细勘察,我方确定,界碑确实被人向我国境内移动过。经过协商交涉,界碑又回到它原来的位置。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布茹玛汗·毛勒朵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她说,自己没读过书,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中国在心中。
  2
  麦尔干·托依齊拜克是布茹玛汗的二儿子。小时候,麦尔干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把他们留在家里,自己却跑去巡边、护边;除了管好自家的牛羊,妈妈为什么还要阻止邻居家的牲畜去山那边吃草。慢慢地,他似乎懂了。“每次上山,我们都能看见妈妈在石头上刻‘中国’。这两个字看得多了,祖国和家乡的意识也渐渐在我们脑海中生根。”
  冬古拉玛山口海拔4290米,地形崎岖险峻,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夏天,夜里的气温也会降到零摄氏度以下。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刺骨寒冷的狂风一场接着一场,把鸡蛋大的石头吹得满地乱跑。人在山梁上巡逻时,必须手脚并用,一边走一边抓住身边的荆条,稍有闪失,就会被风掀下山去……
  这里是边防连官兵巡逻的最后一站,战士们走到这里时,往往已人困马乏、给养耗尽。布茹玛汗总会算好每月战士们抵达的时间,提前为他们准备好干粮和奶茶。
  麦尔干还记得,自己16岁时的那个秋天,暴雨来得毫无征兆。那天直到天黑,原本预计当天抵达的8名边防官兵还迟迟不见踪迹。
  布茹玛汗焦急万分,眼看情况不妙,她和麦尔干把馕和奶茶揣进怀里,披上塑料布冲进冰冷的暴风雨中。
  母子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几次差点儿滑下山崖。最后,他们俩在一处废弃的羊圈里,找到了被困的战士。那时已是凌晨。
  战士们看到布茹玛汗和麦尔干,真是又惊又喜。等他们接过二人怀中的食物时才发现,布茹玛汗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无法站立。
  还有一次,战士罗齐辉在雪地巡逻时被马掀翻,头撞到树干,失去了知觉。战友们发现他时,他的双脚已经严重冻伤。他们立刻抬起罗齐辉往不远处的布茹玛汗家赶。
  看着罗齐辉冻得青紫的双脚,布茹玛汗心疼得红了眼圈。她一边把罗齐辉的双脚揣在怀里取暖,一边让麦尔干赶紧去杀羊——多年高寒山区的生活经验告诉她,若不及时将战士冻伤的双脚放进热羊血中浸泡,他的脚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很快,热羊血端来了,布茹玛汗把罗齐辉的双脚放进去轻轻揉搓,之后又放入掏空内脏的羊肚里热敷。渐渐地,罗齐辉的双脚恢复了血色和知觉……
  3
  两年前,布茹玛汗的双膝做了骨刺手术,虽然恢复了行动能力,却已离不开拐杖。即使这样,她还是常常让麦尔干带她去山口看看。在布茹玛汗的影响下,她的5个孩子都成了义务护边员。
  多年来,布茹玛汗义务护边的事迹在西陲高原上传颂,越来越多的牧民在放牧时主动承担起义务巡边、护边的任务。
  27岁的古力司坦·库尔曼白克从吉根乡考入武汉大学,又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义务护边员。在那个山口,他和同伴学着布茹玛汗的样子,刻了一块“中国”石,用油漆描了红。他们还种了几棵树,省下洗脸水浇灌它们,第二年竟然真的发了嫩芽……
  “执勤房门口有绿树、有‘中国’石,天气好的时候,能看见丰茂的牧草和满山的牛羊。守在那里,真的就像守护着自己的家。”在褐黄色的群山和皑皑白雪之间,最鲜艳的是房子周围的国旗。这里,是中国境内最后一缕阳光照射的地方。
其他文献
造假无处不在,让人深恶痛绝。  然而,近日一位叫作“钱土豆儿”的90后宝妈,却因为“造假”日常物品而爆红。因造假几可乱真,被网友称为有灵魂的“造假”。她在新浪微博上仅一条教人“造假”的短视频,就有293万人次观看。  这个靠“造假”爆红的宝妈名叫王亚会。“造假”的背后,是这位曾经差点陷入产后抑郁的宝妈的自我救赎……家有爱哭宝贝:这个宝妈不好当  2015年9月上旬的一天下午,王亚会出去逛街,逛累了
去年12月份,华北地区雾霾肆虐,京津等多个城市拉响雾霾红色预警。雾霾发生时,空气中的污染物和小水滴极大地降低了能见度,放眼望去,高楼大厦都淹没在了雾霾之中,仿佛被“发射”到了天空中一样。在以前,一旦出现这种低能见度天气,飞机就无法在机场降落,许多航班都要因此取消。而现在,因为有了一件新法宝,飞机在低能见度天气中飞行的本领大大增加,一般的雾霾天气都不能阻止飞机降落了。这个法宝,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
1939年11月的一天,抗联三军十二支队一分队在大青山狼洞沟边上的二佐屯,遭遇日本山林队三百多人的包围。敌人占据有利地形,轻重火力齐备,抗联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战斗异常惨烈,双方伤亡惨重。一分队拼死突围,最后只剩下六个人,被日寇逼进了村外一处青砖房里。  这六个人中有一位是连长,一位是司务长,其他为战士。连长三十岁左右,司务长四十岁开外,其他人都在二十岁上下。  外面到处是弥漫的硝烟,屋内充满
23年前,上海女子施月波被确诊为癌症,原本平静的家庭生活便被彻底打乱。在她最孤苦无助的时候,丈夫扔下病重的她与年幼的女儿,当了“逃兵”。施月波感觉自己就像一块千疮百孔的“破瓦”,遭人嫌弃。但她自己不能放弃自己!她要与病魔抗争,与命运决斗。在这场关乎生死与尊严的较量中,她胜算几何?两度确诊:绝症无情丈夫临阵脱逃  2000年的一天,36岁的施月波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待开出租车的丈夫回家后,施月波平
提着礼物走亲戚?  不,找媒婆李给儿子提亲。  在虢州城里,凡是大姑娘小伙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长都会提着礼物,风尘仆仆地去找媒婆李说媒。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三百六十行中,媒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行当。  媒婆李叫啥名字,虢州城的人记不起来,只记得她嫁过来时,个子不高,两眼有神,微胖,能说会道,既不爱做女红,又不爱干农活。日久天长,喜欢吃零食的媒婆李,身体越发肥胖,走起路来一颤一颤的。渐
笨蛋老婆  邵家明做生意发了财,最近买了第三辆车,第一辆车免费送给了乡下亲戚,第二辆车停在库房里。他再次催促老婆李树芬学车,可李树芬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我不学,我天生胆小,不是学车的料,当年学自行车都学了半年。何况我也习惯搭公交车了。”  邵家明那个气啊,老婆也太落伍了,现在哪个有条件的年轻女人不学车?买不起车的都考了駕照,何况邵家有现成的车。他讨好老婆说:“会开车多方便多有面子啊,要不我把
单亲母亲张红霞含辛茹苦将儿子李阳抚养成人,送他出国读博。李阳回国后,极力撮合母亲与老同事之间的恋情,想成就她晚年的幸福。面对儿子的安排,张红霞十分欣慰,以为苦尽甘来。孰料,这份孝心竟藏着儿子与媳妇的阴谋。心机儿媳:为了房子与夫合谋改嫁婆婆  “李阳,我对你妈真是忍够了,再继续这样一起住下去,你不解决住房的问题,我们就离婚!”  面对着妻子何佳佳的唠叨,李阳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半个小时前,何佳佳
航模的飞行场地问题一直困扰着航模爱好者们。为了让喜欢航模的同学能有机会体验飞行,笔者设计和制作了这种小型化、可以变身的飞机模型。这架飞机主要是用Ps发泡塑料薄板制作的,它可以采用手掷、牵引飞行,也可以经过少量改造,变成一架橡筋动力模型飞机。由于模型小,可以在一般学校的操场上飞行,有效缓解了飞行场地的难题。  一、材料和工具准备  1.毫米厚Ps发泡塑料板、5毫米厚KT板、剪刀、壁纸刀、尺子、502
运送桂花醇酒的骡马“高脚队”,在汉中北边的秦岭山麓,竟然被歹人劫了货。  那可是从湘西南都梁城运来的整整一百坛桂花醇酒啊!汉中桂花醇酒庄的邵掌柜,急得嘴角起了泡,他慌里慌张地去禀告老爷。原以为老爷会震怒,没想到老爷慢慢喝了口茶,说了句:“你去查查吧。”邵掌柜抹了一把额头的汗,马不停蹄地带着小厮一头扎进了秦岭。  汉中素有“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的美誉,老爷看中了这块地方,设了酒庄,把当年皇上封赐的
这是一个老故事了。多少年过去了,不写出来我就觉得欠了王大有一份债似的。  那一年,师里要举行事迹报告会,经过推荐筛选了五位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同志,作为宣传科干事,我负责报告材料的审核和修改。原本简单的工作,因为一个老兵的存在而变得复杂,甚至棘手,他就是从山上下来的三级士官王大有。  当王大有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吓了一跳,哪来的老农?整个人像从土里刨出来的一样,一身土腥气,手里还拎着个蛇皮袋子,看起来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