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专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使教师巧妙地利用各种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有目的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呈现方式、简洁而灵活的操作、海量的素材、严谨的数理关系,为“问题情境教学法”实施提供了最佳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情境信息技术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基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民汉、城镇、农村学生基础差异很大,教学活动应该紧密围绕主体而展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兴趣爱好等特点,要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产生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一课中,根据学生普遍对计算机怀有较高兴趣的特点,展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最新计算机的图片,来创设问题情境,形态各异的计算机,在学生心里激起巨大的疑惑:这些都是计算机吗?它们的组成一样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认知欲。
  二、问题情境的多样化呈现
  心理学实验材料表明:“人对信息的接受,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中视听两项合计达94%。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单凭视觉为25%,单凭听觉为15%,视听结合可达65%。”例如,在讲授《Flash动画初步》一课时,伴随美国经典的乡村民谣“Thesoundofsilence”悠扬的旋律,乡村的质朴、温暖的音符,舒缓地浸濡耳膜;投影机的大屏幕上是纯净的蓝天白云;朵朵白云间,不经意地出现几尾色彩斑斓的金鱼,在蓝天白云间优雅地游动,天高任鱼飞!学生早已被精彩的Flash动画深深吸引,“音乐、图片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极富想象力、逼真的动画是怎样做出来的?”……师未讲,各种疑问已经占据学生的头脑。这首好听的歌曲名是什么?动画是你自己做的吗?鱼是怎样做出来的?它为什么跟真的一样?怎样才能做出这样的动画?……学生们迫不急待提问,使教师感到传道授业的自豪,印入脑海的鲜活的音乐、炫丽的动画,激发学生认知欲,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师生角色的的转换,成为学生学习Flash动画制作的不竭动力。
  三、创设情境,注重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注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要有一定的延伸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授《PhotoShop修图工具》一课时,展示本地著名风景区鸣沙山和胡杨林图片,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家乡之美的同时,自主发现、提出旅游开发带来种种环境保护问题,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PhotoShop的“污点修复工具、修复画笔工具、修补工具等”修图工具,利用修图工具处理垃圾美化环境、恢复生态等教与学奠定基础,同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乡土之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更宽泛的学习意识、社会意识。
  四、多元导学环境,服务终身发展
  利用局域网高效快捷特点,建立基于Web页面的导学、辅学服务器,甚至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外网链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问题解决途径,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学设计要体现知识的逐步建构过程,由低而高,螺旋上升,将问题的发现、研究、解决置于其中,并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并处理好问题的预设与生成。例如,《PhotoShop修图工具》一课中,看着一望无际的荒漠上,一株枯死仍挺立的巨大的胡杨树旁,一棵幼小稚嫩的胡杨树,因荒漠化加重、长期干旱少雨,而显得太稀有、太“孤单”,有学生忽发奇想:“怎样让这棵幼小的胡杨不再孤单呢?”,继而提出恢复数千年前胡杨林的勃勃生机,教师将这一“精彩”的问题指向基于Web的导学网站,学生及组间展开一场“拯救”胡杨林、恢复生态探究式学习竞赛,并提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要我学”、“苦学”,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在“问题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体验、思考、讨论过程中,互动交流、自主探究,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更是教学的延伸,而且问题应该是多样化、层次化的,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兴奋点和成就感。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点评的同时,要有自评和他评,培养学生间、组间竞争意识、协作团队意识。教学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鲜活的过程,教师应把握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灵活处理“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教学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知识结构,在发现问题-实践探索-反思的循环中,产生更多的发现与思考,由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学生在问题情境、问题解决等活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主动建构,并开始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及学生评价方式的变化,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分层教学、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唤醒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促使学科教师向专业以外更广的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书写智慧共同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
期刊
【摘要】形象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或表象为材料解决问题的思维,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并借助鲜明、生动的语言动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语文课文大多是形象性很强的文学作品,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具体形象反映客观事物。语言感受的产生是以感性为主体的,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形象,训练语感,需要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涵。“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到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就是贯穿语文教学的导线,也是语文写作的基础。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到处都能散发光芒。“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口语交际环境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流可以形式多样。  【关键词】语文口语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干预骨痂微血管新生的有效生物活性部位主次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桃红四物汤提取总苷类、总生物碱类,总多糖类,蒸馏法提取总挥发油类.然后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方案,选择3月龄,昆明清洁级小鼠骨折造模后进行实验,造模实验小鼠分别进行总苷类组(a)灌胃、总挥发油类组(b)灌胃、总生物碱类组(c)灌胃,总多糖类组(d)灌胃、原方组(e)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f)灌胃-并选择同种实验小鼠
语文是以文字表情达意的,其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需要用心去领会、感悟。阅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是学生与作者、作品的心灵对话。因此,“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所以说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但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应当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应当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发展方向进行展开。中职德育教育的形式多样,但这些形式对中职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简单的,灌输式的德育方法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德育活动流于形式,甚至拒之门外。笔者以以学生为中心方向下,提出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案设计。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问题方案自主  在现代社会,我们提倡一切以人为本的思想,社会也在以人为
目的:建立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简称IUD)动物模型,测定置节育器大鼠血浆前列环素(PGI2)与血栓素A2(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与血栓素B2(TXB2)的
【摘要】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突显中职电子信息专业办学特色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电子信息模块化课程体系  1.中职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现状  1,1教学观念陈旧  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主要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飞速发展,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观念并没有随之发展。多数学校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