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IL-17A是一种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是IL-17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也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成员,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至关重
【机 构】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哈尔滨,15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L-17A是一种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是IL-17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也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成员,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IL-17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研究较少,其可能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脉搏波速度(PWV)是动脉僵硬度的经典评价指标之一,PWV与性别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诸多争议.针对PWV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重点综述了身高、年龄、性激素等因素对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同时,就PWV测量的准确程度、分析方法、样本人群特征等方面对PWV性别差异研究结果的影响作了简要说明,客观指出了存在的争议。
目的 探讨临床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分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23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结果
目的观察芬太尼贴剂(多瑞吉)在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使用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方法选择5 0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Ⅰ组(多瑞吉)1贴/3日;Ⅱ组(口服吗啡缓释片)30mg/12h.两组均治疗观察3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多瑞吉使用后,全部患者均获中度以上缓解.与口服吗啡缓释片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多瑞吉组比口服吗啡缓释片组明显减少(P<0.05)
病人的心理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也有变化,总的要求是: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护德,细致的护理,合理的饮食,舒适的环境.要求的最终目的是:尽快就医,早日痊愈[1]。
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NKTL)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发生与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密切相关,并且外周血EBV DNA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均与ENKTL患者预后相关。ENKTL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在亚洲地区发生率高,北美与欧洲地区则少见。最新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检查技术已被用于ENKTL患者治疗前、治疗中与治疗后疾病状
生物雷达是雷达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相融合、可在较远距离探测生命信号的特殊雷达,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一种新概念雷达.该技术可用于生命体征探测以及非接触临床监护领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是该技术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生物雷达信号容易受到检测对象及环境的干扰,特别是呼吸运动回波信号较强,对心搏信号产生混合干扰,使其无法独立检出.因此大量信号处理方法运用在该技术的各个方面.介绍了生物雷达技术进展,以及当前主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基因异常和分子生物学改变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PTCL的治疗仍然借鉴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方案,但是疗效并不显著。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门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兴学科,为PTCL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针对PTCL的新型表观遗传学靶向药物的研发及新药联合应用方案的研究亦在进行中。因此,表观遗传学调
目的观察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对1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用0.5%氟康唑滴眼每半小时~1小时1次,视病情好转减少滴眼次数,与清创烧灼术联合治疗观察疗效,抽出没有用过氟康唑治疗的1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7.7%,对照组治愈率36.3%,两组比较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0.5%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刺激,可作为一种
1 在职护士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 1.1 在职护士人文修养水平制约护理质量 随着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护理的理论体系、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充分体现护理的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症进患者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及与其发生有关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7例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