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是近年兴起突破性教学实践手段,主要用在阅读教学领域,在研究与实践中群文阅读教学解读、理论依据、方式方法不断修正,使之更具教育价值。教师选择结构化文本,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围绕多个或一个议题探讨,在有限时间内通过交流互动达成共识,完成多文本加持下的群文阅读教学任务。文章通过探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
一、 引言
群文阅读中结构化文本及议题较为重要,前者是指若干阅读内容的集合,后者是指师生深挖阅读内涵的工具,在学生阅读探讨中达成共识,期间能有效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思维能力、质疑反思能力等素养,还可师生共享智慧结晶,体现结构化文本议题探究意义。基于此,为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更优,探析群文阅读创新教学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潮流
在信息时代传统阅读方式与网络阅读方式的结合成为可能,网络改变阅读方式,充实阅读内容,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类型。这些阅读素材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应用成为教育信息化改革突破口之一,顺应时代潮流,用网络中的阅读元素点燃学生群文阅读热情,在混合式群文阅读中深度、综合、细化阅读,提升学生庞杂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增强。
(二)突出育人价值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群文阅读创建稳定、紧密、和谐课堂结构,为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等高阶思维发展提供条件,在多文本阅读中汲取人文养分,获得正确方法论及道德认知,突出语文教育科学性、人文性、工具性,将群文阅读内容转变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素养,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产生影响,继而突出群文阅读独特育人价值。
(三)加强阅读教改
群文阅读并非多文本简单的累加,为使学生能通过阅读掌握语文知识并增强高阶思维能力,教师需加强阅读教改,为学生自觉、高效群文阅读提供条件,颠覆以往学生被动阅读教育旧态,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基于此,群文阅读可促进语文教育改革,通过改进教学对策体现群文阅读育人价值,同时还可增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实力,为解决更多阅读教学难题奠定基础。
三、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关键
(一)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7-9年级视为第四学段,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提出具体要求,能有感情、正确流利阅读文章,养成默读习惯,阅读速度较快,通常现代文阅读为500字/分钟,熟练运用浏览、略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通读同时能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思路,推敲、体味重要词句,明晰语言作用,阅读后能表达个人感受,能提出疑问与观点,可通过合作的方式一起探究疑难问题,在阅读中学习说明、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能区分虚构及写实作品,了解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样式,能欣赏文学佳作,阅读科技作品,可对阅读内容做出主观判断。为使群文阅读创新教学契合实际,教师需根据新课标合理教改,看清育人方向,确保群文阅读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材
群文阅读具有体系性,含有概念解析、关键能力、选文、教学行为、评价等部分,教材是驱动群文阅读体系的关键,为选文及教学设计奠定基础,是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的必要条件。例如,教师在进行《春》教学时可将描写自然美景的散文视为本次群文阅读教学支点,引领学生掌握散文及借景抒情写法,将阅读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视为学生群文阅读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并指引学生解析文章中的爱国情怀、热爱自然等内涵,使教学行为具有导向性,助力學生思想感情、语文素养同步发展。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可运用单元式群文阅读教学法,组织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春》等文章,本单元古诗亦具有写景抒情特点,如《观沧海》《天净沙·秋思》等,为此可分为现代文、古诗文两个模块进行单元式群文阅读,继而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前提下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质量。
(三)学情
学生阅读习惯、能力、兴趣、语文学习基础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时将学生视为创新育人关键,在剖析学情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保障群文阅读教学以人为本。例如,教师在进行《最苦与最乐》教学时可为学生准备2-3篇梁启超先生写过的文章,同时再准备几份其他名人对梁启超的评价性内容,用梁启超先生的文章向学生渗透当时的社会现状及梁启超的贡献、为人、性情等,再通过其他名人对梁启超的评价来作为佐证,该部分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同时因为是真人真事且带有故事性,能极大地调动群文阅读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了解梁启超先生的前提下深入理解文章,学会议论文写法,继而落实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目标。
四、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路径
(一)加强群文筛选,做好教学设计
第一,群文需与课标、学情、教学内容一致,不可随心选择且脱离实际,群文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服务,作为阅读教学方法需能达到教育预期;第二,群文需知识性、人文性、教育性、时代性兼备,与初中生学习实况、兴趣喜好、能力发展有关,保障群文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服务,达到学生全面发展预期;第三,群文来源渠道需拓展,引入信息化群文,用视频、图片、音频替代传统群文,使群文能为语文教改服务,继而达到群文阅读教学创新预期。
例如,教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教学时可为学生准备2-3篇有趣的课外童话故事,使本节课群文阅读主题统一,通过群文阅读能使学生看到人性,对价值观念的自我塑造带来正面影响,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童话世界中,用自己的理解诠释绘本内容,通过合理联想填补空白内容,使学生群文阅读更为主动,在丰富多彩的图画启发、引导、带动下感受群文阅读乐趣并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以“童话故事中的深刻道理”为主题进行讨论,给学生辩论、分析、提问的机会,通过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共享智慧结晶,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使群文阅读创新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创新阅读方法,丰富育人手段
第一,群文阅读方法创新需以科学理念为依托,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确保群文阅读中学生学习实践更为主动;第二,群文阅读方法创新需善用“互联网 ”模式,在信息化教育资源支持下丰富育人手段;第三,群文阅读方法创新需具有发展性,能在学情及目标变化基础上不断调整。
例如,教师在进行《邓稼先》教学时可先播放一段与之相关的纪录片,调动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导入与邓稼先事迹相关的文章,根据篇幅长短控制数量,通常以2-3篇为宜,而后启动群文合作阅读小组,鼓励各组在阅读过程中提问、互动、探究、总结,对邓稼先及其精神品格有更加全面的解读。为使群文阅读更有效率且与教育目标相符,教师可设计群文合作阅读任务,如“用文中的几句话总结邓稼先精神”“文中几处描写邓稼先外貌的语句有何作用”等,在黑板上展示这些阅读任务,同时创建翻转课堂,为学生合作阅读提供有利条件。
再如,教师在进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时可采用微课教学法,为学生准备3-5篇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相关的新闻,将新闻文体知识(结构)、文章情感色彩、新闻思路、阅读练习等模块视为微课设计支点,鼓励学生在群文阅读同时独立思考、自主分析、高效学习。在此基础上利用微课播放当前热点新闻,指引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新闻内容,模仿新闻写作,将新闻视为群文深入阅读理解,剔出新闻骨干,以“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主题为依托写新闻,学生所写内容同样可以作为群文供集体阅读,在新一轮群文阅读中掌握新闻写法,把握新闻主旨,准确体现新时代国家建设情况,用简洁语言突出丰富情感色彩,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在群文阅读中渗透德育,使学生能够和谐发展。微课具有资源共享、重点突出、短小精悍、丰富多变等特点,教师可将课上内容压缩成资料包借助微课供学生课下学习所用,有些微课平台还具有话题讨论、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功能,使课下学生群文阅读效率得以提高,继而妥善运用“互联网 ”模式,提高群文阅读创新教学质量。
(三)重视阅读总结,完善教学体系
教学总结在以往的群文阅读过程中容易被教师所忽略,降低阅读创新教学质量,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重视阅读总结,将总结视为群文阅读一环,同时与教研相关联,旨在持续改善群文阅读体系。
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石拱桥》教学时可组织学生阅读《桥之美》《桥》等文章,在说明文、散文等文章类型阅读对比中掌握更多写作方式。在群文阅读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思维导图,将石拱桥特点、说明文语言风格、文章说明顺序等视为关键词,旨在指引学生回顾阅读内容,发展发散思维、类比推理、归纳总结等高阶思维,在填充思维导图进程中明晰自身群文阅读弱项,如未能将群文阅读视为统一整体、未能关注写作方式等,指引学生改进群文阅读对策,优化群文阅读思路,将群文阅读视为提高语文素养的工具。
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总结同时需进行教学反思,回溯教育历程,发现育人问题,如数字资源利用率低、小组合作群文阅读方式单一等,而后展开教研工作,推行教研成果,通过创建群文阅读资料库提高数字资源引入效率,在任务驅动小组群文合作阅读同时采用议题式探究、读写结合等育人模式,使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更具发展性。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具有顺应教改时代潮流、突出阅读育人价值必要性,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紧抓学情、课标、教材三大关键,加强群文筛选,创新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方法,重视群文阅读教学总结,在此基础上做好语文教学设计,丰富育人手段,完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继而使群文阅读通过创新能达到高效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建芳.思维导图引导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探析初中语文教学创新[J].课外语文,2020(7):38-39.
[2]黄霞.关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1):215.
[3]王贤璋.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5):105-106.
[4]周满想.将群文阅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4):33-35.
[5]芦蓉.群文阅读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49-50.
作者简介:周玥,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山丹镇贾河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
一、 引言
群文阅读中结构化文本及议题较为重要,前者是指若干阅读内容的集合,后者是指师生深挖阅读内涵的工具,在学生阅读探讨中达成共识,期间能有效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思维能力、质疑反思能力等素养,还可师生共享智慧结晶,体现结构化文本议题探究意义。基于此,为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更优,探析群文阅读创新教学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潮流
在信息时代传统阅读方式与网络阅读方式的结合成为可能,网络改变阅读方式,充实阅读内容,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类型。这些阅读素材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应用成为教育信息化改革突破口之一,顺应时代潮流,用网络中的阅读元素点燃学生群文阅读热情,在混合式群文阅读中深度、综合、细化阅读,提升学生庞杂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增强。
(二)突出育人价值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群文阅读创建稳定、紧密、和谐课堂结构,为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等高阶思维发展提供条件,在多文本阅读中汲取人文养分,获得正确方法论及道德认知,突出语文教育科学性、人文性、工具性,将群文阅读内容转变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素养,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产生影响,继而突出群文阅读独特育人价值。
(三)加强阅读教改
群文阅读并非多文本简单的累加,为使学生能通过阅读掌握语文知识并增强高阶思维能力,教师需加强阅读教改,为学生自觉、高效群文阅读提供条件,颠覆以往学生被动阅读教育旧态,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基于此,群文阅读可促进语文教育改革,通过改进教学对策体现群文阅读育人价值,同时还可增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实力,为解决更多阅读教学难题奠定基础。
三、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关键
(一)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7-9年级视为第四学段,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提出具体要求,能有感情、正确流利阅读文章,养成默读习惯,阅读速度较快,通常现代文阅读为500字/分钟,熟练运用浏览、略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通读同时能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思路,推敲、体味重要词句,明晰语言作用,阅读后能表达个人感受,能提出疑问与观点,可通过合作的方式一起探究疑难问题,在阅读中学习说明、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能区分虚构及写实作品,了解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样式,能欣赏文学佳作,阅读科技作品,可对阅读内容做出主观判断。为使群文阅读创新教学契合实际,教师需根据新课标合理教改,看清育人方向,确保群文阅读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材
群文阅读具有体系性,含有概念解析、关键能力、选文、教学行为、评价等部分,教材是驱动群文阅读体系的关键,为选文及教学设计奠定基础,是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的必要条件。例如,教师在进行《春》教学时可将描写自然美景的散文视为本次群文阅读教学支点,引领学生掌握散文及借景抒情写法,将阅读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视为学生群文阅读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并指引学生解析文章中的爱国情怀、热爱自然等内涵,使教学行为具有导向性,助力學生思想感情、语文素养同步发展。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可运用单元式群文阅读教学法,组织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春》等文章,本单元古诗亦具有写景抒情特点,如《观沧海》《天净沙·秋思》等,为此可分为现代文、古诗文两个模块进行单元式群文阅读,继而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前提下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质量。
(三)学情
学生阅读习惯、能力、兴趣、语文学习基础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时将学生视为创新育人关键,在剖析学情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保障群文阅读教学以人为本。例如,教师在进行《最苦与最乐》教学时可为学生准备2-3篇梁启超先生写过的文章,同时再准备几份其他名人对梁启超的评价性内容,用梁启超先生的文章向学生渗透当时的社会现状及梁启超的贡献、为人、性情等,再通过其他名人对梁启超的评价来作为佐证,该部分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同时因为是真人真事且带有故事性,能极大地调动群文阅读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了解梁启超先生的前提下深入理解文章,学会议论文写法,继而落实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目标。
四、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路径
(一)加强群文筛选,做好教学设计
第一,群文需与课标、学情、教学内容一致,不可随心选择且脱离实际,群文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服务,作为阅读教学方法需能达到教育预期;第二,群文需知识性、人文性、教育性、时代性兼备,与初中生学习实况、兴趣喜好、能力发展有关,保障群文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服务,达到学生全面发展预期;第三,群文来源渠道需拓展,引入信息化群文,用视频、图片、音频替代传统群文,使群文能为语文教改服务,继而达到群文阅读教学创新预期。
例如,教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教学时可为学生准备2-3篇有趣的课外童话故事,使本节课群文阅读主题统一,通过群文阅读能使学生看到人性,对价值观念的自我塑造带来正面影响,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童话世界中,用自己的理解诠释绘本内容,通过合理联想填补空白内容,使学生群文阅读更为主动,在丰富多彩的图画启发、引导、带动下感受群文阅读乐趣并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以“童话故事中的深刻道理”为主题进行讨论,给学生辩论、分析、提问的机会,通过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共享智慧结晶,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使群文阅读创新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创新阅读方法,丰富育人手段
第一,群文阅读方法创新需以科学理念为依托,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确保群文阅读中学生学习实践更为主动;第二,群文阅读方法创新需善用“互联网 ”模式,在信息化教育资源支持下丰富育人手段;第三,群文阅读方法创新需具有发展性,能在学情及目标变化基础上不断调整。
例如,教师在进行《邓稼先》教学时可先播放一段与之相关的纪录片,调动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导入与邓稼先事迹相关的文章,根据篇幅长短控制数量,通常以2-3篇为宜,而后启动群文合作阅读小组,鼓励各组在阅读过程中提问、互动、探究、总结,对邓稼先及其精神品格有更加全面的解读。为使群文阅读更有效率且与教育目标相符,教师可设计群文合作阅读任务,如“用文中的几句话总结邓稼先精神”“文中几处描写邓稼先外貌的语句有何作用”等,在黑板上展示这些阅读任务,同时创建翻转课堂,为学生合作阅读提供有利条件。
再如,教师在进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时可采用微课教学法,为学生准备3-5篇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相关的新闻,将新闻文体知识(结构)、文章情感色彩、新闻思路、阅读练习等模块视为微课设计支点,鼓励学生在群文阅读同时独立思考、自主分析、高效学习。在此基础上利用微课播放当前热点新闻,指引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新闻内容,模仿新闻写作,将新闻视为群文深入阅读理解,剔出新闻骨干,以“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主题为依托写新闻,学生所写内容同样可以作为群文供集体阅读,在新一轮群文阅读中掌握新闻写法,把握新闻主旨,准确体现新时代国家建设情况,用简洁语言突出丰富情感色彩,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在群文阅读中渗透德育,使学生能够和谐发展。微课具有资源共享、重点突出、短小精悍、丰富多变等特点,教师可将课上内容压缩成资料包借助微课供学生课下学习所用,有些微课平台还具有话题讨论、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功能,使课下学生群文阅读效率得以提高,继而妥善运用“互联网 ”模式,提高群文阅读创新教学质量。
(三)重视阅读总结,完善教学体系
教学总结在以往的群文阅读过程中容易被教师所忽略,降低阅读创新教学质量,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重视阅读总结,将总结视为群文阅读一环,同时与教研相关联,旨在持续改善群文阅读体系。
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石拱桥》教学时可组织学生阅读《桥之美》《桥》等文章,在说明文、散文等文章类型阅读对比中掌握更多写作方式。在群文阅读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思维导图,将石拱桥特点、说明文语言风格、文章说明顺序等视为关键词,旨在指引学生回顾阅读内容,发展发散思维、类比推理、归纳总结等高阶思维,在填充思维导图进程中明晰自身群文阅读弱项,如未能将群文阅读视为统一整体、未能关注写作方式等,指引学生改进群文阅读对策,优化群文阅读思路,将群文阅读视为提高语文素养的工具。
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总结同时需进行教学反思,回溯教育历程,发现育人问题,如数字资源利用率低、小组合作群文阅读方式单一等,而后展开教研工作,推行教研成果,通过创建群文阅读资料库提高数字资源引入效率,在任务驅动小组群文合作阅读同时采用议题式探究、读写结合等育人模式,使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更具发展性。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具有顺应教改时代潮流、突出阅读育人价值必要性,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紧抓学情、课标、教材三大关键,加强群文筛选,创新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方法,重视群文阅读教学总结,在此基础上做好语文教学设计,丰富育人手段,完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继而使群文阅读通过创新能达到高效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建芳.思维导图引导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探析初中语文教学创新[J].课外语文,2020(7):38-39.
[2]黄霞.关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1):215.
[3]王贤璋.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5):105-106.
[4]周满想.将群文阅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4):33-35.
[5]芦蓉.群文阅读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49-50.
作者简介:周玥,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山丹镇贾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