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通过对城市道路人行道现状的总结,分析人行步道对整个城市交通的影响,针对目前城市道路中没有或者很少考虑行人需求的设计缺陷,提出基于“以人为本”道路设计理念。
  【关键词】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人行道;“以人为本”
  一、城市道路人行道现状分析
  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城市道路设计中,大多以满足机动车行驶需求为核心,而忽视了行人对于人行步道的要求,往往出现人行步道设置不连续、宽度过于狭窄、局部缺失、施工质量不到位而导致的人行步道崎岖不平等问题。景观绿化部门在秋冬季节为了保护市政绿化树木抗风抗寒,会用木架将树木支撑起来,甚至占据整个人行横道,行人不得不在机动车道上行走,此时便会出现人、车混行的现象,不但增加了行人的人身安全危险系数,影响了行车的速度,也会造成交通事故,以致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目前,对于城市道路中人行步道的建设还缺乏重视,尤其是支路和非商业区的次干路,作为城市道路设计者,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规定执行,尽可能的满足行人的交通需求,能够让人们乐于绿色出行,也是节能减排的一项有效的措施。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
  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繁华,道路越建越宽,却越来越拥堵。尤其是主城区、繁华区域,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以致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对于拥挤的交通,人们往往也是望而生畏,上下班时间、出行时间大部分浪费在拥堵的路上,因而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也会衍生人们对交通服务水平的质疑,甚至对政府工作的不满。而政府提倡的绿色出行往往因为城市道路中人行道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人们不愿意选择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该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基础设施做好,提高道路的整体服务性能,从舒适性、便利性、快捷性、安全性出发,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服务体系,引导人们选择绿色出行。
  三、城市道路人行道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1人行道宽度的确定
  根据城市道路的道路等级、红线宽度及树池尺寸等因素,结合周边建筑群体性质(如商业、住宅、学校、工业等)及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合理、有效的人行道宽度,既能够满足行人的出行需求,做到舒适、安全,又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3.2盲道的设置
  盲道的设置真正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盲人本身即是弱势群体,需要整个社会的关爱,城市道路中,人行道盲道是为了方便盲人安全行走、顺利到达目的地而设置,而现实中,盲道上经常会有电线杆、拉线、树木、井盖等障碍物,甚至出现盲道中断、盲道指示错误等现象,导致盲人无法安心的使用盲道。因此,无论是设计者还是施工人,都应该严格的按照规范规定,真正的替盲人着想,使盲道成为公共设施的良好体现,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关爱,体现人性化设计。
  3.3人行横道的合理设置
  许多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因为人行横道设置的不合理而导致交通混乱,行人通行不便,不得不横穿马路,违规通行,不仅造成车辆通行缓慢,也给行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交叉路口合理设置人行横道,保障行人安全,改善汽车路线,避免人车交错混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能力,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人行横道尽量与道路垂直,缩短行人横穿机动车道的距离和时间。
  b.人行道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尽量满足行人的出行需求,避免行人为了取近而违规横穿马路,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c.由于现行并无行人闯红灯的交通管制制度,所以很多行人由于着急赶路,当人行绿灯闪烁时依然会冲进机动车道而企图通过马路,当机动车道较宽时,行人短时间内无法横穿通过,便会被困于道路中心。甚至有一些行人信号灯特别的短,导致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无法一次通过道路,不得不站在道路中央等待下一个信号灯再通过,这种现象导致了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给行人的安全造车巨大的威胁。因此,设计者应尽量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行人通过机动车道的时间、方式,保证行人的安全。除了信号灯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还应该在道路中心设置安全岛,一旦行人行至道路中央而无法通过机动车道时,也可以站在安全岛等待信号灯,尽最大的可能保障行人的安全。
  3.4人行道设施带的设置
  护栏、地上杆柱、交通标志信号、电话亭、报亭、消防栓、邮筒、垃圾箱等设施的设置均应进行专项设计,保证人行道的秩序和行人安全。人行道宽度若过于狭窄,设施带可与绿化带合并。公关交通设施是占用人行道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设计阶段应做好调查、规划工作,以免占用人行道导致人行道有效宽度过窄而影响行人的出行。
  3.5人行道铺装材料的选择
  3.5.1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行人流量较少,可采用节能环保的透水面砖,透水面砖的基层宜采用级配碎石,用以找平及提高强度,尽量避免使用砂砾基层,因为砂砾基层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断裂、破碎等现象。
  3.5.2商业区人行步道
  商业区、步行街、人口流动密集区,从美观及实用性角度考虑,应采用天然石材,如花岗岩比较适合人行道铺装,大理石质地较软,不适宜用于市政道路人行道铺装。商业区人行步道不仅要美观、耐用,还应该考虑雨雪天气的防滑功能,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因素。现实中就有很多为了美观采用抛光过的大理石用于人行道铺装,雨雪天气造成很多人摔倒摔伤,无论多么的美观,这都是失败的设计,失败的工程。
  3.5.3停车区
  随着车辆的增多,停车位严重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越来越多的停车场便占用了人行道。很多地区都有这种现象,本来是方砖步道,结果却成了停车场,行人只能在车位见穿行,而人行道,因为当时设计时是只考虑了行人的荷载未考虑用来行车、停车,所以时间不长结构就被破坏,方砖、理石等路面材料被压碎,基层垫层裸露,再加之雨水冲刷,人行道铺装破损不堪,严重影响行人的出行环境。所以在较宽阔、用来停车的人行道上,可采用沥青面层或混凝土面层,以提高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其他文献
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的重要模式,成功地走过了第一次创业阶段,如今正面临向着快速发展阶段过渡的挑战。在这一事关开发区发展命运的特定时期,谁能率先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生成”的课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和思维过程,及时地汲取学生传输的信息,迅速地“筛选、触发、拨动”,使信息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营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新的生成,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怎
【摘要】如何控制桥梁拼接施工技术是公路改扩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重点,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T梁拼接施工技术做一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桥梁;拼接;T梁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加,既有公路改扩建施工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尤其是桥梁,在公路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控制桥梁拼接施工技术是需要克服的重点。必须对桥梁的拼接技术做进一步的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在《政府工
一、2010年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rn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多家机构预测,全球2010年经济增长大致在3.2-3.9%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近日出席在北京举办的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峰论坛并讲话.rn张高丽说,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习近平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当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一个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的中华文化,也将以其深厚的底蕴、鲜明的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    一、确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2010年,天津市检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
【摘要】对于铁路来讲,路基填筑项目质量是特别重要的,其和自然因素以及火车荷载所产生有关动力存在很大联系。相关项目实施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重要保证。下文主要探究了铁路路基在填筑项目实施里质量技术,接着对它所包含要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路基;填筑;质量控制  一、前言  相关项目实施里,路基填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压实度在其具体实施里面是特别重要环节,也是保证路基填筑质量关键所在。因此,如果向对填料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鲜明提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这是中央关于政法稳定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