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帮扶教育个案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_im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明为例,剖析离异家庭因缺爱行为偏差孩子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对特殊学生进行帮扶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特殊学生;心理教育;行为偏差;班级力量
  一、案例提出
  小明同学是广州某小学三(4)班学生,平时上课纪律散漫,常对教师的教育进行抵抗。班主任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小明的父母离异,他跟着爸爸生活。爸爸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家。妈妈已经二婚,有了新家庭,小明平时跟着60多岁的奶奶生活在村里一个不足80平米的家中。
  对于孩子的教育,爸爸常采用暴力方式进行解决。有一次,小明欺负同学后,老师进行批评教育,他便用跳楼威胁老师,老师用多种方式劝阻,他甚至采用自残的方式伤害自己。此后,笔者和其他老师进行危机后干预,借力家庭和班级,对小明采取一些帮扶行动。
  二、问题分析
  针对以上孩子的情况,笔者多次与家长电话沟通,并单独约家长面谈,了解情况,到小明家中家访,结合日常观察的现象,做出了以下原因分析:
  1.孩子缺乏关爱。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家。妈妈二婚,有了新家庭。爸爸多用暴力方式教育孩子。
  2.孩子家庭环境比较差,在精神上得不到满足,平时卫生等习惯也差,孩子觉得受冷落和遗弃,对生活没有希望。
  三、问题解决
  1.利用情境性原则。情境性原则是指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创设互动式情境,以激活或唤醒学生的心理活动,诱发学生的行动愿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心理环境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笔者在对小明的心理教育中,就地取材,利用情境,抓住教学契机设计了活动:
  情境:孩子企图自杀被劝回家后,我们又陪同奶奶把孩子送到四五公里外的妈妈家中。妈妈已经二婚,并在一周前生下一个小弟弟。小明很喜欢弟弟,并对妈妈生下小宝宝这件事比较兴奋。我们陪孩子到床前看弟弟。这时,笔者建议拍一张特别的照片,有刚出生一个星期的弟弟、小明及其妈妈、班主任老师。我们告诉小明,明天将会帮他把照片洗出来并过塑,这样等弟弟长大了,小明便可以拿这张照片给弟弟讲故事。孩子表现出异常的兴奋。他明确了自己身上具有做哥哥的责任感,并对未来存在希望。
  第二天,笔者把洗出来的照片送到了小明同学手中。小家伙异常兴奋,也引得其他同学好奇围观。笔者认为这又是一个教育契机,可以借此机会让小明融入班集体中。于是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投影出来,让小明同学站到讲台上对着同学们讲这张照片的故事,并接受孩子们的提问。其中有几个问答让笔者惊喜。小沐问:“你为什么要拍这张照片呢?”小明說:“因为我的弟弟还小,等他长大了我就可以拿这张照片给他讲故事了,这样就很有纪念价值。”有的孩子好奇地问:“你妈妈为什么戴着帽子,为什么穿着睡衣呢?”笔者以为要帮忙,没想到小明马上作答:“因为我妈妈生完弟弟正在‘坐月子’,她需要呆在家里不能出去,她戴的是月子帽,需要把头保护起来。”借此机会,看着戴月子帽的母亲和小弟弟,笔者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妈妈抚养孩子的艰辛,要懂得感恩,爱护自己。在这个情境中,孩子们和小明一起,也接受了一次感恩教育,同时,小明也慢慢得到同学们的接纳。
  2.利用班级激励的力量。笔者在班级设立“封神榜”,鼓励同学们善于发现班级中有进步的人和事,写出便利贴进行表扬。只要小明同学有出现良好的行为,笔者一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他,并私下叫一两个同学在便利贴中写出赞赏话语张贴在“封神榜”。这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行为改变。通过奖励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笔者发现,小明同学非常喜欢受表扬,只要一受表扬,就会变得乖顺听话,并争取表现。因而,这种方法让孩子一方面得到行为上的强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明融入班集体中,还借助班级的力量,让小明得到在家庭中得不到的关爱。
  以上两种方式都能让小明同学融入班集体中,慢慢地,他便能在班级中找到他本身缺乏的关爱,重新找到自信心,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对于这个缺爱且戒备心强的孩子,笔者尽可能采用的方式便是“润物细无声”,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就在爱里被治愈了,在同学们给予的爱和尊重里成长了。
其他文献
摘 要: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痕迹,防止产生遗忘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更是后续阶段学习的起点。复习的有效开展,对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以及后续学习阶段对知识的深入运用有着显著的调控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本文主要从圈域备“鱼”、授之以“渔”、获益于“鱼”三个方面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圈域备“鱼”;授之以“渔”;获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物理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目标说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
【摘要】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趋严峻,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迫在眉睫。笔者就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提出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是通过阅读课来传递正能量;二是通过作文课进行心理沟;三是通过综合性学习来锻炼胆量。  【关键词】心理弹性;农村初中生;语文教学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他们情感和情绪波动比较大,加之
继“礼仪小天使”后,这个十月,我们将主题活动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与生活能力上。从自我服务、服务他人再到服务幼儿园,动动你们的小手,开始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儿在刚开始直观认识世界、感受世界时,成人给他们的引导方向以及为他们创设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许多孩子成为“小皇帝”“小公主”的现状之下,我们希望借助“生活小能手”主题活动让孩子提升自理能力,并在服务他人关爱他人
摘 要:面对“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小学英语创新性地推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自身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教师可按照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目标,合理地统筹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学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的实施应注重精心准备、实效性、反转自我、角色转换、区别对待、协同配合,以使小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施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一、“翻转课堂”的含
【摘要】为上好“欣赏·评述”内容的美术课,笔者从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上好欣赏课的教学策略,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小学生写出欣赏评论性质的短文章。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欣赏评述;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师由于教师专业能力不高或表达能力不强等各种原因,相对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等学习领域课程,普遍会觉得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难以驾驭,尤其在如何提高学生评述能力上感到困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生源成分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通过对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现况,学生上课不专心等问题的分析,探讨加强师生互动,适时的实训质量检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改革,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信息素养,为就业打好基础。  【关键词】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实训检验;学习兴趣;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政策的改革,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日益复杂。在传
【摘要】本文引用了“网络依赖量表”对本校部分初中学生的网络依赖情况做了调查,借着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揭示本校初中学生对网络依赖的现状、成因以及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初中学生健康上网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学生;网络依赖;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正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日益凸现出来。笔者引用
【摘要】土楼是潮州饶平北部客家人集聚区的传统民居,“人去楼空”“土崩瓦解”是它的现状。笔者原创命题——土楼,形式与2017年全国I卷文科综合地理综合题相同,笔者从命题背景、原则与意义做简介说明,试题内容包括命题说明、试题组、试题解析、参考答案四个部分,体现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考察。  【关键词】高中地理;原创题;土楼  一、命题背景、原则与意义  (一)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
本报综合消息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地要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并开足规定的课时。  根据安排,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