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剂THPPA的合成及与埃洛石复配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来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g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与三羟甲基氧化膦(THPO)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含磷阻燃剂THPP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确定了THPPA的结构和组成,并将埃洛石纳米管(HNTs)与THPPA复配用于环氧树脂阻燃改性。热重分析表明,HNTs与THPPA复配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分解速率并促进成炭。锥形量热测试显示,THPPA与HNTs复配使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和总放热量分别降低了63.6%和56.8%,同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和垂直燃烧等级均有所提高。扫描电镜显示,HNTs与THPPA在凝聚相发挥协效作用,有助于环氧树脂燃烧后形成更致密的炭层。TGA-IR分析发现,分解产物中有P=O存在,表明有气相阻燃作用。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THPPA和HNTs的添加量分别为8%和6%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与空白环氧树脂相比分别提高了4.0%和4.5%,冲击断面显示出韧性断裂的特征。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如火如荼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智慧党建发展的新路径,本文将围绕智慧党建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国有企业智慧党建基本情况、国有企业智慧党建未来发展思考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国有企业智慧党建的建设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变革创新。"5G双师课堂"应用,重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教育发展、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以期促进学习个性化、教学精准化、资源最优化、效率最大化。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哲学术语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哲学术语的翻译已成为跨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也是其在翻译理论发展中的最大贡献,对翻译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就目前来看,其交际翻译主要应用于实用
采用了非破坏性、无需化学消解试样的固体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石墨中8种杂质组分SiO2、Al2O3、Fe2O3、CaO、MgO、MnO、P2O5、TiO2的质量分数。使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3118-03120,ZBM150-154)建立了校准曲线,优化了粉末压片制样条件。测定石墨标准物质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4.86%之间,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且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通过熔融焓和结晶热等热分析参数列举悬浮非改性和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原料在性能上的差异;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热处理前后PTFE原料与制品的表面形貌;研究了PTFE原料和制品在结晶度、热分解温度和加工性能等方面的差别。
理论是由术语构建的系统,术语翻译是理论翻译的关键。术语翻译要遵循理据性、专用性和系统性三个原则。理据性原则主要涉及形态-语义理据,翻译术语时能依据的句法结构和派生或屈折变化形式是术语的形态理据,而对术语进行创译时所依据的理论意义就是术语的语义理据。专用性原则要求术语的译文是没有歧义的单义词语。系统性原则要求一种理论的术语要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术语,要照顾到相关和相对术语的关联性,还要考虑术语相关变体之
新冠肺炎相关俄语术语构成,既遵循现代俄语构词规律,又体现出与国际通行术语表达相一致的特点。对新冠肺炎的命名产生了新词汇,而围绕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的探讨,则沿用或重组了既有术语词汇。在形态构成、语义构成和句法构成三种基本构词方式框架下,相关术语构词大量采用缩略法、复合法、词缀法、隐喻法和借用法,以及英俄语混合使用的术语表达方法。俄汉术语表述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词义筛选、词类转换和同义反
采用六氯环三磷腈、烯丙胺及甲醇钠作为基础原料,得到最终产物烯丙胺基五甲氧基环三磷腈。对产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以四氢呋喃作为溶剂,物料比为n(六氯磷腈)∶n(烯丙胺)∶n(甲醇钠)=1∶1∶5.4,以5℃为阶梯式升温,在55℃下回流反应6 h,烯丙胺基五甲氧基环三磷腈化合物产率为86.1%。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表征,证实了产物的结构,通过
不同时期的时政术语具有不同特征,中国特色时政术语是外宣政治体制的重要手段,阐释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政策。翻译中国特色时政术语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国特色时政术语翻译结合语料库的研究日趋增多,其目的是基于大数据语料库,通过对比和量化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究翻译这种动态行为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期刊
为提高聚乙烯(PE)的阻燃性能,以三氯氧磷、季戊四醇、双酚-S为原料,合成阻燃效率高、热稳定性好的磷系螺环磷酸酯双酚-S(阻燃剂),研究了原料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程度的影响,当合成中间体螺环磷酸酯二酰氯(SPDPC)原料配比n(季戊四醇):n(三氯氧磷)=1∶5、SPDPC与双酚-S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80℃时,阻燃剂的产率较高,可达到66.7%。分别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