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26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12~53岁,平均25.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末端预弯成10°~15°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钉从第5掌骨基底部穿入髓腔,闭合手法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髓内钉穿过骨折端进入掌骨头,再利用克氏针转棒技术进一步复位固定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2周,去除石膏后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0~16周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后门诊局麻下拔除克氏针。记录手术时间、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1 min(12~35 min)。23例患者骨折获解剖复位,3例未达到解剖复位,但掌骨头干角明显改善且对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获6~29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折牢固愈合,无感染等发生。第5掌骨头干角从术前的61.2°±11.2°改善为术后的14.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头干角与健侧(14.6°±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89.3°±4.2°)与健侧(90.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TAM评定疗效:优22例,良3例,可1例。

结论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能实现二次复位、临床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5例累及外踝后踝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43.1岁;踝关节损伤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合并踝关节脱位6例。后踝骨折根据Haraguchi分型全部为Ⅰ型骨折
期刊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21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注射PRP将21例患者分为PRP组(改良Kessler缝合法联合PRP注射治疗,15例)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9个月的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Vict
目的探讨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采用闭合复位或跗骨窦弧形微创切口显露,椎体牵开器、辅助复位器显露并辅助复位,空心钉、克氏针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3例60足闭合性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切口显露、椎体牵开器辅助复位器显露并辅助复位内固定组(微创组,24
目的探讨"Logsplitter"损伤伴Tillaux-Chaput骨折/Wagstaffe-Lefort骨折与Volkmann骨折未行下胫腓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6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伴Tillaux-Chaput骨折/Wagstaffe-Lefort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1例,女5例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克氏针钻孔术和微骨折锥术治疗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7例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钻孔组(关节镜下克氏针钻孔术治疗)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0~57岁;损伤面积0.6~1.4 cm2;根据Berndt和Harty基于X线片的踝关节骨软骨损伤分期标准:Ⅰ期9例,
目的评价术前Mimics软件重建距骨后突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后内侧入路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采用术前Mimics软件重建距骨后突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后内侧入路治疗的7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39岁。术前常规行CT检查,应用Mimics软件基于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距骨后突以明确骨折块大小、数量和移
目的通过比较股骨转子间传统骨折分型与三维新分型的一致性,探讨新分型的可靠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1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的X线片和CT影像资料,6名骨科医生作为观察者对上述患者分别采用Evans分型、Jensen分型、AO分型和新分型进行分型。1个月后将原有的18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重新编号,再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型。比较基于X
目的通过比较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与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5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患者男43例,女42例;年龄32~58岁,平均46.0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关节镜组,40例)和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跗骨窦组,4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