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明与湘潭大学故事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锦明(1905—1999年),著名作家,黎氏八骏之一,排行第六,湖南湘潭人,从事教育和文學创作三十余年,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不仅是著名作家,还曾在湘潭大学任教。
  1927年至1937年,黎锦明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创作和出版了短篇小说十部、中编小说六部。他著述丰富,还翻译“世界名著”等十余部。1930年参加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与鲁迅、郭沫若联系较多。鲁迅的日记中十多次记下他的事,并称他为“湘中作家”,说他的作品有“楚人的敏感和热情,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毛主席也很关心他,对他写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还曾通过其兄黎锦熙表示对他的关心。
  1953年黎锦明入选为湖南省文联委员、全国作协会员,1955年任湖南省政协委员,1978年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参事室秘书,1983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81年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他写了回忆纪念鲁迅的文章;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黎锦明小说选》;1989年获湘潭市文艺创作奖特等奖;1987年香港南方书屋出版了《黎锦明中篇小说集》;1999年4月在长沙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黎锦明曾在广东省海丰中学、洛阳中山中学、开封高中任教员。1928至1929年在郑州、洛阳中山大学任教。1930至1931年在北京中国大学、河北大学任教授。1932年在北京市立师范任教员。1933—1936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37年起在湖南衡山乡村师范教学两年。1939年在广西桂林师范任教员。1940年在贵州扶轮中学任教员。1941年至1942年在广西宜山柳庆师范任教员。1943年至1944年在湖南安化第一师范任教员。1945年在湘潭石浦中学任教员。1946年在湘潭化民中学教课。1947年兼任湖南大学教授,教英文,研究湘潭历史、民族史和生物学、医疗卫生、农林、肥料、应用植物学。1948年至1949年上半年在化民中学、湖南大学教课,直到1949年湘潭解放。后湘潭化民中学缩小规模,他在湘潭二湖头岭榆楼居家。1950年被选为湘潭县人民代表,同时参加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厅教员考试取录。1951年迁往乡间。同年受聘为福建师范学院教授。1953年在湖南永顺中学、湘西民族中学任教五年半。1955年任省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1959年在湘潭大学任教一个学期。
  在湘潭大学的教职员一览表上,清楚地记载了他的情况。当时他的名字叫黎锡明。“黎锡明,男,五十三岁,群众,大学学历,任教生物,教龄六年,到校时间1959年2月,职务教授。”
  他当时住在杨嘉桥湘潭大学教工宿舍简陋的平房里。据他的儿子黎泽浩先生回忆:“我父亲住的房子是单人的一间房子,我母亲符立志也去住过,我也住过。里面有一张桌子、一个床铺、一个书架。当时我父亲的房间没有电灯,我拿了电线接电灯泡,不小心从凳子上掉了下来,我父亲正在看书,看到我掉了下来,他说‘危险危险’,赶紧过来扶起我,好在没有伤到哪里。我父亲治学很勤奋,他主要是编写教材,编写的生物学教材书稿到处堆放。他对我很关心,我少年时喜欢玩刀玩枪,他说不要玩,玩刀玩枪都不好。他喜欢独立思考,平时言语不多,但讲起课来神采飞扬,他主要讲文学理论、现代文学、生物学等。我在湘潭大学到处走,到过办公楼、食堂、俱乐部,很有新鲜感。吃的也很简单,白菜、豆腐、腌菜汤。”
  曾任湘大子校校长的肖廉臣老师也回忆:“黎锦明先生是大教授,住在湘潭大学教师宿舍的后栋。他喜欢思考问题,不太说话,经常在屋子里读书写作,对人很和善。他的夫人符立志对人很好。黎锡明就是黎锦明,他有几个名字,他教语文、现代文学、生物学等。他个子高大,人很清瘦,眼睛炯炯有神。他曾是河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福建师大的名教授,我很尊敬他。他还能画画,他的英文也很好,翻译过好多外国文学作品。”
  初创时的湘潭大学条件艰苦,缺师资、缺教材,但黎锦明的热情很高,为初创时的湘潭大学努力工作。黎舜童回忆:“他在湘潭大学编的书主要是生物学,写了三大本,可惜后来丢失了,这是他最惋惜的。后来湘潭大学停办了,他回到家里,心里很不高兴。”
  黎锦明赋闲在家时,仍不忘提携指导后学,陈耀球就是其中之一。陈耀球多次慕名拜访黎锦明,并写下了一些与黎锦明交往的诗稿,如:“道听乡人语,阶趋学者堂。聆教何太晚,辞别复匆忙。潭邑山空远,宁城水自长。史评犹震耳,如赴古疆场。”陈耀球1980年调入湘大,后来成为俄苏文学翻译家。
  湘潭大学1958年在杨嘉桥建校,1959年8月因经济困难停办。在这个初创时期,如果说师资的话,教授很是缺乏,但知名教授来说,黎锦明先生就是一个。
  黎锦明先生的女儿回忆道:“我父亲虽到湘潭大学教书时间不长,就一学期,我们引以为骄傲,湘潭大学很有名,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
其他文献
三、鲁迅:周树人的社会声望符号  1917年初,鲁迅向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推荐二弟周作人,获得蔡氏应允。该年秋季学期,周作人正式入职北大,主讲欧洲文学史、希腊罗马文学史课程;次年,其在讲义基础上写的《欧洲文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颇得学界好评。随着周作人在北大站稳脚跟,鲁迅随之进入江浙籍的北大教授社交网络,尤以与章门弟子交往为密。1918年北大教授、《新青年》的实际编委钱玄同频频造访绍兴会馆,为“那
余光中展示“英诗班上最美丽的教材”  中国在一千年前开始有诗话,后有词话。自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至清代的《随园诗话》、《瓯北诗话》、《白雨斋词话》和二十世纪的《饮冰室诗话》、《人间词话》、《林以亮诗话》等。一般而言,诗话的特色是谈诗意、谈诗艺、谈诗人、谈诗事,篇幅可长可短,笔调不拘一格,却不必像现代学术论文那样附有详细注释和参考书目,那样讲究体例。词话也是如此。  余光中在其抒情、叙事、记游、
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时十六岁,今已过不惑之年,回顾这些年里辗转南北东西、负笈海外,我有一种感触说不出来。曾在一次在旅店夜宿,想起自己的一些社会学杂文,欲搜集起来出版一本文集,该取何名?辗转反侧,忽然想到一个名字,即“重逢社会”。重逢是指空间上遇到了一个不同的社会,比如小时候的那个春天油菜花开满地、麦浪如海的乡村,与当下所在的身边到处都是麦当劳、肯德基店的美国南部小城,虽然人在社会之中,但遇到的已非面
古代官场,官员就其表现,大约有循吏、廉吏、能吏、酷吏、贪吏、猾吏、庸吏等之分别。明朝的李三才,似可归于“能吏”一类。  李三才(?—1623),字道甫,号修吾。祖籍陕西临潼,世代为武功右卫的军官,因祖父调宿卫燕京,举家东迁,侨居在顺天府通州的张家湾(今属通县)。万历二年(1574),他以二甲第七十名考中进士,从而“束发登朝”,授户部主事。不久,又升为郎中。在这期间,李三才与同僚中的魏允贞、李化龙相
梅尼克是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的首席代表。《德国的浩劫》一书是他晚年的压轴之作。作为少数见证了本民族整整一个世纪历史的历史学家,梅尼克在这部著作中向读者完整地展现了“自歌德时代的古典自由主义直到法西斯为止的德国思想文化的全景”,“主要探讨一些重要历史线索背后的思想潮流”,可谓是战后德国人最早对法西斯专政起源的深刻探讨与沉重反思之作。  针对当时西方社会认为法西斯专政是德国历史文化的必然产物的观点,梅尼克
己巳年之夏,张仃创作了一生的巅峰之作——《昆仑颂》。  三十年来,它静静地嵌挂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十四层经理会议厅的墙壁上,外人不易欣赏到。1993年,笔者留日归国,曾专门绕道香港,去寻访过它,经一番交涉,终于获准,在银行保安人员跟随下,乘电梯登堂入室,在画前凝神小驻片刻,虽未能尽性,心灵依然受到震撼。  放眼张仃的山水画世界,己巳版《昆仑颂》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仿佛是借上帝之手,“笼天地于形内,挫
一  2015年湖南文化界有一件大事,就是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发起,著名湘籍学者唐浩明、郑佳明、朱汉民、王鲁湘领衔启动的“湖湘文化十杰”评选活动。  湖湘之地向称人文荟萃,自屈原、贾谊以及宋代理学之宗周敦颐、明末大儒王夫之,至近代而人才趋于极盛。如何在灿若星辰的历代湖湘文化名人中选出十个对湖湘文化贡献最大,也最能代表湖湘文化的人物,这确实是个难题。为此,组委会确立了几条评选标准:一、上自先秦、截至1
一  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成书于1914年12月,时正值“一战”爆发不久。这部书梁启超只花了十五天时间便告完结,如此急就章,只为急切地要为中国的国民带来关于欧战的启蒙。  除《欧洲战役史论》之外,梁启超还在接下来的其他言论中继续关注欧战,如《欧战蠡测》一文,即是对《欧洲战役史论》的补充与延续,也是对欧战战局的进一步研究、观察与蠡测。有意思的是,在《欧洲战役史论》中,梁启超经过对欧战战局的精细分析
一  道光十七年(1837),魏光焘出生在邵阳隆回金潭乡。这年,二十五岁的左宗棠在株洲渌江书院担任山长。两人都不会想到,二十年后,时势、机缘将彼此促到一起。  在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这些湘军元老面前,魏光燾属后生晚辈。因曾、左担当军事时均已过不惑之年,青年魏光焘有幸赶上第一代湘军的发展壮大期,肩任大梁。  湘军最早的源头,出现在宝庆府。道光二十四年(1844),湖南邵阳新宁籍举人江忠源在家乡办成
金有景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先生是义乌人,我是他的浙江同乡温州人,他长我十几岁。金先生1951年高中肄业参军,在浙江军区机关工作,自学俄语、英语。学习俄语的过程中得到梁达先生和陆志韦先生的指导与丁声树先生的关注,1954年从部队直接调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在为北京大学语言专修科毕业生开设的补课班学习,后分配到方言组,得到丁先生的直接指导。丁先生虽非金先生业师,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