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读《长恨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唐明皇这个七尺男儿的铁骨柔情。从白香山的《长恨歌》,我体会到了一个身为帝王的男人情感的波澜起伏。本文从四个阶段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长恨歌 情感 唐玄宗
历来人们对《长恨歌》这首诗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也有对唐杨爱情的歌颂。再读《长恨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唐明皇这个七尺男儿的铁骨柔情。
年过半百的唐明皇,政治上应该是失败的,可感情上可以说是幸福的,他和杨贵妃之间是真正的爱情。世间之事抑或如此,有得就有失,有失亦有得。从白香山的《长恨歌》,我体会到了一个身为帝王的男人情感的波澜起伏。
一、“从此君王不早朝”——情感的浓烈期
一个“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一代英雄豪杰,在成就了宏图伟业之后,遇到了生命中的至爱,一个天生丽质,绝代芳华的贵妃。古语有云:“以色侍君者短,以才侍君者长。”昔日芙蓉花,没“才”很可能就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诗句)杨玉环不仅有花一样的容颜,而且擅长音律,和玄宗一样爱好舞曲,一个弹琴,一个翩跹起舞,一是才子,一是佳人,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爱,对于此时的玄宗而言,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借口。爱得那样彻底,那样地全心全意。从此,这位意气之盛的“汉皇”沦陷了。面对“云鬓花颜”的杨玉环,只恨“春宵苦短”,面对后宫三千佳丽,却将“三千宠爱在一身”。爱她,连带爱她身边所有的人,“姊妹弟兄皆列土”尤嫌不够。正如舒婷的诗所言:“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绝好女子与盛世明君,隔岁成了知音。“如胶似漆”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情感,“相逢恨晚”不足以表达玄宗的惋惜。生命中遇到一位情投意合的红颜知己,难哉!幸哉!惺惺相惜的这份情感,让他们共同遨游艺术的殿堂,一起演义生命的华章。此时不早朝的玄宗,感情是最浓烈的,就像那化不开的蜜一样。激情燃烧的岁月由此铺开。
二、“回看血泪相和流”——情感的转折期
五光十色的烟花很美,可昙花一现,幸福时光总是那样的短暂,“有情人终成眷属”对玄宗而言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常说上帝是很公平的,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另开一扇窗。那或许也意味着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为你关上了一扇门。遇到贵妃后,玄宗不早朝了,用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宠爱她,去陪伴她。“开元盛世”的局面成就了他“明君”的美誉,国家歌舞升平,繁荣昌盛。于是他停下前进的脚步,暂时歇歇,把江山搁置一旁,与佳人共享天下。然而,世事多变,烟尘猝生的九重城阙,六军不发的无可奈何,让他做出了艰难的抉择。玉骨委尘沙,情深不寿,天妒红颜。他选择了国家,把搁置一旁的江山重新放回第一位。因为别无选择。看着满地的花钿、翠翘、金雀,玄宗只能掩面而泣,血泪和流。黄沙为他哭泣,日色也因此而黯淡无光。人们在指责玄宗“重色思倾国”、荒淫无道的时候,是否忘记了时光的年轮里也流淌着他无尽的哀伤与不舍。沉湎爱情,江山折腰,留下骂名,这从来是帝王宿命,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无可非议,怪只怪你是一个九五之尊的人。今古河山无定据,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兴衰,自有它自己的运转规律,只可惜他成了历史必然中的那个偶然,只可惜他成了那个点燃盛衰之火的人。望着喧嚣的士兵,望着整个大唐的江山,他唯有用一条白绫才能平息这所有的一切。回看血泪相和流的玄宗,感情到了转折期。从此,他无心爱良夜,任其明月下西楼。
三、“孤灯挑尽未成眠”——情感的升华期
一年多的颠沛日子,因为没有了贵妃的陪伴,蜀江的碧水,蜀地的青山,他再也无心留恋。脑海中充斥的都是那曾经“朝朝暮暮”的往事。天旋地转,他回家了,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花一鸟,一楼一宇都足以沟起他无尽的思念。“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活着的情人间的分离让人嘘唏,可天人永隔的爱更让人断肠。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深爱着你,却永生不得相见。孤灯挑尽,彻夜难眠,刻骨铭心的相思让他独坐到“耿耿星河欲曙天”,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黄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换不回已逝的人。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昔日同观的鸳鸯瓦,如今已变寒冷;曾经与共的翡翠衾,现却冰凉。也许冷的是瓦,寒的是心,凉的是衾,冰的是意。因那个“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她已淹没在马嵬坡下的泥土中,心比秋莲苦。文章至此,我们看到的是铮铮男儿的铁骨情怀,是策马扬鞭之人的柔情似水。满阶的落叶无心打扫,衰枯的秋草无人整理,凄凉萧瑟的秋景,只为衬托他孤独哀伤的心灵。彻夜难眠,瘦尽灯花又一宵。已成惆怅客的玄宗,现在已是泪纵横,夜雨闻铃总伴肠断之声。他独自体味着这份落寞与孤寂,唯有孤镜怜孤影。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期望已经化为泡影,留下的只是“孤灯挑尽未成眠”的伤心人。这份如海深情让他的感情到了最顶峰。
四、“此恨绵绵无绝期”——情感的延伸期
文章最后一部分是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李杨二人之间的爱情。道士于仙境寻访到杨的魂魄,以表达“汉皇”的思念及贵妃的一往情深。其实也是从侧面烘托李隆基的相思之意。曾经他以为可以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现实像风一样吹走了他所有的梦想。沉淀的只是绵绵的相思,无尽的恨意。爱的可望不可及,雁过无痕,身后云影也杳杳。玉环给了他无限的甜蜜,无边的幸福,与他共度十几个春秋。当年的钿合金钗,当年的夜夜私语,曾经的点点滴滴,她的身影烙在他心中,如面的芙蓉,如眉的柳枝,所有这些始终挥之不去。因为经历,所以感动;因为深爱,所以刻骨。贵妃与帝王现实无法相遇,那只有到仙境中去寻觅。昔人已逝,知音亦无,弦断又有谁听。欲将心事付梦境,魂魄也不曾降临。于是只能在回忆里众里寻她千百度。可正如安意如所言:“相爱亦如造梦,死去的或者离开的,梦醒不醒都万事皆休。活着的,留在梦境,走不出来的那个人,才是最哀苦的。被回忆留下来回忆两个人的一切。”马嵬一别,音容渺茫,不思量,玄宗也自难忘。然而,天上人间,中间有重重无法逾越的河流,无处话凄凉。他不能相随,她转身湮灭在人海中。他希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爱销魂,思念更销魂。他的思念,他的悔恨,像一缕缕幽怨伤感的箫声,随风飘散,飘散在日月乾坤中。阴阳两隔这么多年,思念却未消减,泪水依旧会毫无节制的濡出来沁湿枕巾。唯其沉湎往事不能忘情,才感人至深,达到王国维说的“真切”境界。此恨绵绵无绝期,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唐玄宗情感的延伸期。
唐玄宗,是励精图治的帝王也好,是重色误国的昏君也罢,他的这份痴情都让我们感慨不已。
作者单位: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临川二中。
【关键词】长恨歌 情感 唐玄宗
历来人们对《长恨歌》这首诗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也有对唐杨爱情的歌颂。再读《长恨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唐明皇这个七尺男儿的铁骨柔情。
年过半百的唐明皇,政治上应该是失败的,可感情上可以说是幸福的,他和杨贵妃之间是真正的爱情。世间之事抑或如此,有得就有失,有失亦有得。从白香山的《长恨歌》,我体会到了一个身为帝王的男人情感的波澜起伏。
一、“从此君王不早朝”——情感的浓烈期
一个“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一代英雄豪杰,在成就了宏图伟业之后,遇到了生命中的至爱,一个天生丽质,绝代芳华的贵妃。古语有云:“以色侍君者短,以才侍君者长。”昔日芙蓉花,没“才”很可能就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诗句)杨玉环不仅有花一样的容颜,而且擅长音律,和玄宗一样爱好舞曲,一个弹琴,一个翩跹起舞,一是才子,一是佳人,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爱,对于此时的玄宗而言,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借口。爱得那样彻底,那样地全心全意。从此,这位意气之盛的“汉皇”沦陷了。面对“云鬓花颜”的杨玉环,只恨“春宵苦短”,面对后宫三千佳丽,却将“三千宠爱在一身”。爱她,连带爱她身边所有的人,“姊妹弟兄皆列土”尤嫌不够。正如舒婷的诗所言:“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绝好女子与盛世明君,隔岁成了知音。“如胶似漆”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情感,“相逢恨晚”不足以表达玄宗的惋惜。生命中遇到一位情投意合的红颜知己,难哉!幸哉!惺惺相惜的这份情感,让他们共同遨游艺术的殿堂,一起演义生命的华章。此时不早朝的玄宗,感情是最浓烈的,就像那化不开的蜜一样。激情燃烧的岁月由此铺开。
二、“回看血泪相和流”——情感的转折期
五光十色的烟花很美,可昙花一现,幸福时光总是那样的短暂,“有情人终成眷属”对玄宗而言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常说上帝是很公平的,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另开一扇窗。那或许也意味着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为你关上了一扇门。遇到贵妃后,玄宗不早朝了,用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宠爱她,去陪伴她。“开元盛世”的局面成就了他“明君”的美誉,国家歌舞升平,繁荣昌盛。于是他停下前进的脚步,暂时歇歇,把江山搁置一旁,与佳人共享天下。然而,世事多变,烟尘猝生的九重城阙,六军不发的无可奈何,让他做出了艰难的抉择。玉骨委尘沙,情深不寿,天妒红颜。他选择了国家,把搁置一旁的江山重新放回第一位。因为别无选择。看着满地的花钿、翠翘、金雀,玄宗只能掩面而泣,血泪和流。黄沙为他哭泣,日色也因此而黯淡无光。人们在指责玄宗“重色思倾国”、荒淫无道的时候,是否忘记了时光的年轮里也流淌着他无尽的哀伤与不舍。沉湎爱情,江山折腰,留下骂名,这从来是帝王宿命,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无可非议,怪只怪你是一个九五之尊的人。今古河山无定据,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兴衰,自有它自己的运转规律,只可惜他成了历史必然中的那个偶然,只可惜他成了那个点燃盛衰之火的人。望着喧嚣的士兵,望着整个大唐的江山,他唯有用一条白绫才能平息这所有的一切。回看血泪相和流的玄宗,感情到了转折期。从此,他无心爱良夜,任其明月下西楼。
三、“孤灯挑尽未成眠”——情感的升华期
一年多的颠沛日子,因为没有了贵妃的陪伴,蜀江的碧水,蜀地的青山,他再也无心留恋。脑海中充斥的都是那曾经“朝朝暮暮”的往事。天旋地转,他回家了,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花一鸟,一楼一宇都足以沟起他无尽的思念。“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活着的情人间的分离让人嘘唏,可天人永隔的爱更让人断肠。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深爱着你,却永生不得相见。孤灯挑尽,彻夜难眠,刻骨铭心的相思让他独坐到“耿耿星河欲曙天”,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黄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换不回已逝的人。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昔日同观的鸳鸯瓦,如今已变寒冷;曾经与共的翡翠衾,现却冰凉。也许冷的是瓦,寒的是心,凉的是衾,冰的是意。因那个“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她已淹没在马嵬坡下的泥土中,心比秋莲苦。文章至此,我们看到的是铮铮男儿的铁骨情怀,是策马扬鞭之人的柔情似水。满阶的落叶无心打扫,衰枯的秋草无人整理,凄凉萧瑟的秋景,只为衬托他孤独哀伤的心灵。彻夜难眠,瘦尽灯花又一宵。已成惆怅客的玄宗,现在已是泪纵横,夜雨闻铃总伴肠断之声。他独自体味着这份落寞与孤寂,唯有孤镜怜孤影。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期望已经化为泡影,留下的只是“孤灯挑尽未成眠”的伤心人。这份如海深情让他的感情到了最顶峰。
四、“此恨绵绵无绝期”——情感的延伸期
文章最后一部分是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李杨二人之间的爱情。道士于仙境寻访到杨的魂魄,以表达“汉皇”的思念及贵妃的一往情深。其实也是从侧面烘托李隆基的相思之意。曾经他以为可以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现实像风一样吹走了他所有的梦想。沉淀的只是绵绵的相思,无尽的恨意。爱的可望不可及,雁过无痕,身后云影也杳杳。玉环给了他无限的甜蜜,无边的幸福,与他共度十几个春秋。当年的钿合金钗,当年的夜夜私语,曾经的点点滴滴,她的身影烙在他心中,如面的芙蓉,如眉的柳枝,所有这些始终挥之不去。因为经历,所以感动;因为深爱,所以刻骨。贵妃与帝王现实无法相遇,那只有到仙境中去寻觅。昔人已逝,知音亦无,弦断又有谁听。欲将心事付梦境,魂魄也不曾降临。于是只能在回忆里众里寻她千百度。可正如安意如所言:“相爱亦如造梦,死去的或者离开的,梦醒不醒都万事皆休。活着的,留在梦境,走不出来的那个人,才是最哀苦的。被回忆留下来回忆两个人的一切。”马嵬一别,音容渺茫,不思量,玄宗也自难忘。然而,天上人间,中间有重重无法逾越的河流,无处话凄凉。他不能相随,她转身湮灭在人海中。他希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爱销魂,思念更销魂。他的思念,他的悔恨,像一缕缕幽怨伤感的箫声,随风飘散,飘散在日月乾坤中。阴阳两隔这么多年,思念却未消减,泪水依旧会毫无节制的濡出来沁湿枕巾。唯其沉湎往事不能忘情,才感人至深,达到王国维说的“真切”境界。此恨绵绵无绝期,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唐玄宗情感的延伸期。
唐玄宗,是励精图治的帝王也好,是重色误国的昏君也罢,他的这份痴情都让我们感慨不已。
作者单位: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临川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