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的情感历程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读《长恨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唐明皇这个七尺男儿的铁骨柔情。从白香山的《长恨歌》,我体会到了一个身为帝王的男人情感的波澜起伏。本文从四个阶段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长恨歌 情感 唐玄宗
  历来人们对《长恨歌》这首诗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也有对唐杨爱情的歌颂。再读《长恨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唐明皇这个七尺男儿的铁骨柔情。
  年过半百的唐明皇,政治上应该是失败的,可感情上可以说是幸福的,他和杨贵妃之间是真正的爱情。世间之事抑或如此,有得就有失,有失亦有得。从白香山的《长恨歌》,我体会到了一个身为帝王的男人情感的波澜起伏。
  一、“从此君王不早朝”——情感的浓烈期
  一个“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一代英雄豪杰,在成就了宏图伟业之后,遇到了生命中的至爱,一个天生丽质,绝代芳华的贵妃。古语有云:“以色侍君者短,以才侍君者长。”昔日芙蓉花,没“才”很可能就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诗句)杨玉环不仅有花一样的容颜,而且擅长音律,和玄宗一样爱好舞曲,一个弹琴,一个翩跹起舞,一是才子,一是佳人,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爱,对于此时的玄宗而言,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借口。爱得那样彻底,那样地全心全意。从此,这位意气之盛的“汉皇”沦陷了。面对“云鬓花颜”的杨玉环,只恨“春宵苦短”,面对后宫三千佳丽,却将“三千宠爱在一身”。爱她,连带爱她身边所有的人,“姊妹弟兄皆列土”尤嫌不够。正如舒婷的诗所言:“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绝好女子与盛世明君,隔岁成了知音。“如胶似漆”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情感,“相逢恨晚”不足以表达玄宗的惋惜。生命中遇到一位情投意合的红颜知己,难哉!幸哉!惺惺相惜的这份情感,让他们共同遨游艺术的殿堂,一起演义生命的华章。此时不早朝的玄宗,感情是最浓烈的,就像那化不开的蜜一样。激情燃烧的岁月由此铺开。
  二、“回看血泪相和流”——情感的转折期
  五光十色的烟花很美,可昙花一现,幸福时光总是那样的短暂,“有情人终成眷属”对玄宗而言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常说上帝是很公平的,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另开一扇窗。那或许也意味着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为你关上了一扇门。遇到贵妃后,玄宗不早朝了,用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宠爱她,去陪伴她。“开元盛世”的局面成就了他“明君”的美誉,国家歌舞升平,繁荣昌盛。于是他停下前进的脚步,暂时歇歇,把江山搁置一旁,与佳人共享天下。然而,世事多变,烟尘猝生的九重城阙,六军不发的无可奈何,让他做出了艰难的抉择。玉骨委尘沙,情深不寿,天妒红颜。他选择了国家,把搁置一旁的江山重新放回第一位。因为别无选择。看着满地的花钿、翠翘、金雀,玄宗只能掩面而泣,血泪和流。黄沙为他哭泣,日色也因此而黯淡无光。人们在指责玄宗“重色思倾国”、荒淫无道的时候,是否忘记了时光的年轮里也流淌着他无尽的哀伤与不舍。沉湎爱情,江山折腰,留下骂名,这从来是帝王宿命,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无可非议,怪只怪你是一个九五之尊的人。今古河山无定据,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兴衰,自有它自己的运转规律,只可惜他成了历史必然中的那个偶然,只可惜他成了那个点燃盛衰之火的人。望着喧嚣的士兵,望着整个大唐的江山,他唯有用一条白绫才能平息这所有的一切。回看血泪相和流的玄宗,感情到了转折期。从此,他无心爱良夜,任其明月下西楼。
  三、“孤灯挑尽未成眠”——情感的升华期
  一年多的颠沛日子,因为没有了贵妃的陪伴,蜀江的碧水,蜀地的青山,他再也无心留恋。脑海中充斥的都是那曾经“朝朝暮暮”的往事。天旋地转,他回家了,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花一鸟,一楼一宇都足以沟起他无尽的思念。“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活着的情人间的分离让人嘘唏,可天人永隔的爱更让人断肠。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深爱着你,却永生不得相见。孤灯挑尽,彻夜难眠,刻骨铭心的相思让他独坐到“耿耿星河欲曙天”,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黄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换不回已逝的人。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昔日同观的鸳鸯瓦,如今已变寒冷;曾经与共的翡翠衾,现却冰凉。也许冷的是瓦,寒的是心,凉的是衾,冰的是意。因那个“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她已淹没在马嵬坡下的泥土中,心比秋莲苦。文章至此,我们看到的是铮铮男儿的铁骨情怀,是策马扬鞭之人的柔情似水。满阶的落叶无心打扫,衰枯的秋草无人整理,凄凉萧瑟的秋景,只为衬托他孤独哀伤的心灵。彻夜难眠,瘦尽灯花又一宵。已成惆怅客的玄宗,现在已是泪纵横,夜雨闻铃总伴肠断之声。他独自体味着这份落寞与孤寂,唯有孤镜怜孤影。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期望已经化为泡影,留下的只是“孤灯挑尽未成眠”的伤心人。这份如海深情让他的感情到了最顶峰。
  四、“此恨绵绵无绝期”——情感的延伸期
  文章最后一部分是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李杨二人之间的爱情。道士于仙境寻访到杨的魂魄,以表达“汉皇”的思念及贵妃的一往情深。其实也是从侧面烘托李隆基的相思之意。曾经他以为可以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现实像风一样吹走了他所有的梦想。沉淀的只是绵绵的相思,无尽的恨意。爱的可望不可及,雁过无痕,身后云影也杳杳。玉环给了他无限的甜蜜,无边的幸福,与他共度十几个春秋。当年的钿合金钗,当年的夜夜私语,曾经的点点滴滴,她的身影烙在他心中,如面的芙蓉,如眉的柳枝,所有这些始终挥之不去。因为经历,所以感动;因为深爱,所以刻骨。贵妃与帝王现实无法相遇,那只有到仙境中去寻觅。昔人已逝,知音亦无,弦断又有谁听。欲将心事付梦境,魂魄也不曾降临。于是只能在回忆里众里寻她千百度。可正如安意如所言:“相爱亦如造梦,死去的或者离开的,梦醒不醒都万事皆休。活着的,留在梦境,走不出来的那个人,才是最哀苦的。被回忆留下来回忆两个人的一切。”马嵬一别,音容渺茫,不思量,玄宗也自难忘。然而,天上人间,中间有重重无法逾越的河流,无处话凄凉。他不能相随,她转身湮灭在人海中。他希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爱销魂,思念更销魂。他的思念,他的悔恨,像一缕缕幽怨伤感的箫声,随风飘散,飘散在日月乾坤中。阴阳两隔这么多年,思念却未消减,泪水依旧会毫无节制的濡出来沁湿枕巾。唯其沉湎往事不能忘情,才感人至深,达到王国维说的“真切”境界。此恨绵绵无绝期,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唐玄宗情感的延伸期。
  唐玄宗,是励精图治的帝王也好,是重色误国的昏君也罢,他的这份痴情都让我们感慨不已。
  作者单位: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临川二中。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具体的周围世界之中。而我们的一切关注和努力都指向这个世界。”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想要脱离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从根本上说,不可思议。离开生活的关门教育,离开了教育的根本,离开了教育的宗旨。现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有的老师还存在着一些老观念,认为提那么多的新东西,都是为了热闹,为了炒作新名词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根本实现不了;实施新课程,根本没必要。这些看法,都是教育中无视人的存在这样
【摘 要】本文分析了经典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外交辞令的语言魅力,从“利”“礼”“理”“离”和“力”五个方面分析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 语言魅力 语言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脍炙人口的外交辞令,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让今天的我们仍然感受到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语言魅力。它的引人入胜之处具体来说表现在“利
在高中语文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国古典诗词纷繁多样的形式载体和异彩纷呈的艺术特点,古典诗词的鉴赏不易于形成系统的、总结性的方法。笔者不揣冒昧,从自己执教以来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姑妄求正于方家。  一、古典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归纳  总结来看,古典诗词的创作目的不外乎两个,即言志与抒情。为实现创作目的,诗人往往借助多种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呢?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
一、学情分析:高三作文优势明显  高三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认为高三学生作文较高中一二年级时优势明显,它表现在:1.学生思想更成熟,文章的认识更深刻,更厚重。高三学生又大了一岁,基本上少了高一、二的幼稚,而高考的迫近,更催化了他们成熟。他们向往大学,肯为自己的前途思考,眼光更会关注一些社会的国家的大事,而且认识分析问题更理性。这肯定会反映到文章中。“没有思想的文章就没有灵魂”,从思想积淀这一点上
史铁生曾说:“我也曾喜欢体育,喜欢足球、篮球、田径、爬山,喜欢到荒野里去看野兽……”但是,最终却只能“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踢路边上的石子的感觉……”。“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史铁生曾深陷于对命运的绝望中。他说,“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  幸运的是,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他邂逅了地坛这座古园。十五年后,当史铁生再次驶出地坛时,在他的脸上人们竟再也看不到绝
新课改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有效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科学高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问题设计恰好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可以在教学中尝试。  就本质而言,探究式教学就是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教师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引领学生自主地学习掌握有关知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更看重的是学生探究学习
汉语时量补语是外国留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量补语是数量补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时量补语是用来表达动作或状态持续时间的。但是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要准确理解时量补语的意义、用法以及位置,并非易事。尤其是时量补语的位置,更是令很多外国留学生迷惑不解。当动词后不带宾语时,时量补语很容易掌握,只须将它放在动词后就可以了。例如:我休息了五天。当动词后面带上宾语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中考前一段时间学生进入最为关键的复习迎考期,学习气氛空前紧张,学习压力不断增加。这段时间却常有学生反映,复习后期虽然自己比以前更加用功,但不见成效,提高甚少。甚至觉得所学知识越来越模糊,原来记住的东西也不再清晰,最严重的是感觉所学知识突然消失,大脑一片空白。这被称做学习上的“高原反应”。这与长跑运动中的“极点现象”很相似。长跑训练时,跑了几圈以后我们会出现呼吸困难,胸口发闷,腿如灌铅,动作失调等症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而由于文科学科本身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的特点,加上长期以来教学方法的落后,许多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恐惧以及厌烦心理。本文主要讨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体实践方法,以期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的知识,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