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规模日益增大,工程数量不断扩大,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尽管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对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建筑裂缝;施工质量
引言: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材料,其属于非均质脆性材料,在施工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可能发生变形甚至裂缝,再加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裂缝可能会逐步扩大,进而对建筑物造成破坏,因此为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应加大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1、钢筋混凝土概述
1.1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
作为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具有许多优良的结构性能。钢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拉能力。素混凝土可起到承受压力的作用,钢筋又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承受拉力的作用。而钢筋和混凝土具有良好粘合效果,可牢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结合之后,通过协同受力进而极大的提高其结构承载力。在不受侵蚀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会伴随时间的推移而提升,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另外钢筋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根据不同的生产需制作成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条件和形状的建筑结构。
1.2钢筋混凝土材质要求
水泥是构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其材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性能和质量。选购水泥时要做好市场调研,对水泥的质量严格把关,并且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泥。钢筋则是钢筋混凝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钢筋又可分为硬钢筋、软钢筋和冷拉钢筋三种。硬钢的强度较高而可塑性较差,不存在屈服阶段,脆性大;软钢则具有明显的屈服点,破坏之前会出现较大的形变和延伸;冷拉钢筋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提高其抗拉强度,但其抗压强度并不会被加强。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材质优良,还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技术和用途选择钢筋和混凝土。
2、预防与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1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建筑项目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四种:
2.1.1沉降型裂缝是由于浇筑强度过低而形成的
混凝土的沙石颗粒向下沉积,而较轻的水泥浆液则漂浮在上方,两者无法均匀的混合进而导致原材料的分离。由混合不均而产生的沉降裂缝,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在钢筋混凝土的表面,而且沉降分布的范围很广;
2.1.2应力裂缝或荷载裂缝是因为建筑所产生的应力过大
建筑项目设计本身存在缺陷或者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应力裂缝或荷载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构件的受拉区域;
2.1.3收缩变形裂缝
在建筑项目中较为常见,主要可分为网状裂缝和平衡裂缝,主要是竣工后钢筋混凝土中含有的水分蒸发不均匀,进而引起钢筋混凝土的形变。这类干缩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平面上;
2.1.4另外在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还经常出现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较大的温差使得钢筋混凝土局部形变和散热不均均,进而导致裂缝产生。
2.2预防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
预防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工作主要在项目施工和工程养护中实施。施工过程运用低热量水泥、控制水灰比、加入适量的减水剂以及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设置合理恰当的收缩缝可以有效的防止钢筋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发生。科学严谨的把握钢筋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提高钢筋混凝土原材料和模板的质量以及改进搅拌混匀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并减少其内外的温度差,进而达到预防沉降、应力以及温度裂隙的产生。建筑企业还需要切实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其进行施工技术和技巧培训,以减少由于人为技术因素而产生的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
2.3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
(1)控制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三种手段,即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增加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规范性以及有效及时处理钢筋的锈蚀。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建筑本身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科学合理分析建筑产生的作用力与钢筋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应力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建筑方应当充分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的范围,进而判断在某一建筑节点上或建筑结构中是否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2)在项目工程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沉降缝、散热缝、伸缩缝以及抗震缝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合理搭配,以减少钢筋混凝土承载过多的作用力而产生形变以及裂缝等工程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工程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公司要切实增加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规范性。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根据不同的建筑需求和环境条件而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泥或钢筋,还要严格把握钢筋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混凝土模板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要求尤為重要。混凝土模板的刚度和强度要满足施工的需求,以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模板的变形而导致混凝土发生形变。
(3)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不但要施工技术规范,还要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因为混凝土的搅拌和混匀效果不能通过数据来直观的显示,只能够凭借技术人员的感觉和经验。只有规范操作和经验掌控再能更好的保障混凝土搅拌混匀的程度能够达到施工需要和标准。另外在钢筋混凝土的养护阶段,施工企业还要定期检查并且及时处理钢筋的锈蚀情况。由于空气的潮湿或者雨水的渗漏,钢筋很容易发生锈蚀的情况,进而直接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了加强钢筋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添加抗腐蚀剂等措施外,还要及时的处理暴露的钢筋,例如涂抹保护层以避免其更多的暴露在空气中。
3、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常常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其抗裂性能较差。散热速度、混匀程度以及受力情况等诸多因素都可使得钢筋混凝土产生形变和裂缝。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增加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规范性以及有效及时处理钢筋的锈蚀是有效控制和预防钢筋混凝土产生缝隙的主要手段,进而使建筑工程更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张海婷.浅谈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J].河南建材.2013(06):88-88.
[2]高永新.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方法[J].建筑设计管理.2013(07):49-49.
[3]由中甲.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与处理途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82-82.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建筑裂缝;施工质量
引言: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材料,其属于非均质脆性材料,在施工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可能发生变形甚至裂缝,再加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裂缝可能会逐步扩大,进而对建筑物造成破坏,因此为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应加大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1、钢筋混凝土概述
1.1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
作为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具有许多优良的结构性能。钢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拉能力。素混凝土可起到承受压力的作用,钢筋又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承受拉力的作用。而钢筋和混凝土具有良好粘合效果,可牢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结合之后,通过协同受力进而极大的提高其结构承载力。在不受侵蚀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会伴随时间的推移而提升,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另外钢筋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根据不同的生产需制作成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条件和形状的建筑结构。
1.2钢筋混凝土材质要求
水泥是构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其材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性能和质量。选购水泥时要做好市场调研,对水泥的质量严格把关,并且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泥。钢筋则是钢筋混凝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钢筋又可分为硬钢筋、软钢筋和冷拉钢筋三种。硬钢的强度较高而可塑性较差,不存在屈服阶段,脆性大;软钢则具有明显的屈服点,破坏之前会出现较大的形变和延伸;冷拉钢筋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提高其抗拉强度,但其抗压强度并不会被加强。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材质优良,还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技术和用途选择钢筋和混凝土。
2、预防与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1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建筑项目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四种:
2.1.1沉降型裂缝是由于浇筑强度过低而形成的
混凝土的沙石颗粒向下沉积,而较轻的水泥浆液则漂浮在上方,两者无法均匀的混合进而导致原材料的分离。由混合不均而产生的沉降裂缝,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在钢筋混凝土的表面,而且沉降分布的范围很广;
2.1.2应力裂缝或荷载裂缝是因为建筑所产生的应力过大
建筑项目设计本身存在缺陷或者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应力裂缝或荷载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构件的受拉区域;
2.1.3收缩变形裂缝
在建筑项目中较为常见,主要可分为网状裂缝和平衡裂缝,主要是竣工后钢筋混凝土中含有的水分蒸发不均匀,进而引起钢筋混凝土的形变。这类干缩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平面上;
2.1.4另外在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还经常出现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较大的温差使得钢筋混凝土局部形变和散热不均均,进而导致裂缝产生。
2.2预防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
预防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工作主要在项目施工和工程养护中实施。施工过程运用低热量水泥、控制水灰比、加入适量的减水剂以及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设置合理恰当的收缩缝可以有效的防止钢筋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发生。科学严谨的把握钢筋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提高钢筋混凝土原材料和模板的质量以及改进搅拌混匀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并减少其内外的温度差,进而达到预防沉降、应力以及温度裂隙的产生。建筑企业还需要切实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其进行施工技术和技巧培训,以减少由于人为技术因素而产生的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
2.3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
(1)控制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三种手段,即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增加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规范性以及有效及时处理钢筋的锈蚀。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建筑本身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科学合理分析建筑产生的作用力与钢筋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应力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建筑方应当充分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的范围,进而判断在某一建筑节点上或建筑结构中是否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2)在项目工程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沉降缝、散热缝、伸缩缝以及抗震缝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合理搭配,以减少钢筋混凝土承载过多的作用力而产生形变以及裂缝等工程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工程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公司要切实增加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规范性。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根据不同的建筑需求和环境条件而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泥或钢筋,还要严格把握钢筋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混凝土模板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要求尤為重要。混凝土模板的刚度和强度要满足施工的需求,以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模板的变形而导致混凝土发生形变。
(3)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不但要施工技术规范,还要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因为混凝土的搅拌和混匀效果不能通过数据来直观的显示,只能够凭借技术人员的感觉和经验。只有规范操作和经验掌控再能更好的保障混凝土搅拌混匀的程度能够达到施工需要和标准。另外在钢筋混凝土的养护阶段,施工企业还要定期检查并且及时处理钢筋的锈蚀情况。由于空气的潮湿或者雨水的渗漏,钢筋很容易发生锈蚀的情况,进而直接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了加强钢筋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添加抗腐蚀剂等措施外,还要及时的处理暴露的钢筋,例如涂抹保护层以避免其更多的暴露在空气中。
3、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常常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其抗裂性能较差。散热速度、混匀程度以及受力情况等诸多因素都可使得钢筋混凝土产生形变和裂缝。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增加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规范性以及有效及时处理钢筋的锈蚀是有效控制和预防钢筋混凝土产生缝隙的主要手段,进而使建筑工程更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张海婷.浅谈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J].河南建材.2013(06):88-88.
[2]高永新.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方法[J].建筑设计管理.2013(07):49-49.
[3]由中甲.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与处理途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