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理解·关怀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h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也称为“同体效应”,意思是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关系,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管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下面,就基层管理工作中的点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换同心
  尊重教师是做好基层管理工作的前提。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并不能否定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精神积极向上的取向。因此,对于教职工的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尊重,就可以拉近领导与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从情感上做到上下齐心,有效推进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无论是骨干教师、普通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以及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在我的眼中,他们不是下属,而都是朋友。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真诚地与之相处,不仅在言语上,更是在行动中加以体现。教师在学习上有了困惑,我会及时地来到他们身边,出主意想办法,帮忙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难处,我会尽全力协助处理,不惜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教师在生活上有不如意之处,我照样会主动询问、劝解。
  学校有一位教师,由于性格上的古怪,很难与别人沟通,而且有时候还存在一些妄想情绪,把他自己所想的事情,当作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况。这种情绪的存在,造成了其多次与其他教师发生冲突、口角。在了解了这位教师的情况后,我多次找他聊天谈心,工作之外,更多的是生活畅想,我把对他的理解与尊重化作涓涓清泉,滋润着他封闭的内心世界。慢慢地,他也能够向我诉说同事关系中的一些困惑和生活中的烦恼。有时候还主动找我聊天。看到他的变化,我从内心为这种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到高兴。正是由于我对教师的尊重,把教师的事情看作是自己的事情,倾心尽力,许多年轻教师才把我当作大哥,有什么话都愿意和我说,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师队伍成了互帮互学、同心合力、积极向上的团队。
  二、理解达共识
  理解教师是做好基层管理工作的基础,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别人势必也会关心你,帮助你,这时理解便成为同心与合力。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换位思考”,因为理解比改变更重要。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社会背景都不尽相同,这也就造就了每个个体之间性格、价值取向等的差异。在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底数,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的性格、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工作能力、进取心等等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我往往会和他们谈谈彼此在教学、生活中相仿的经历与感受,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以及专业、爱好、共同的朋友等相对轻松的话题,同时对教师的谈话及时表示肯定。让教师感觉到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进而缩短了管理者与教师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教师把管理者归于和自己一样的同类人,把管理者当作知心朋友,那么,我们的管理工作就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加之以周到的后勤服务工作,很容易形成管理者与教师的心贴心。
  例如,在和教师探讨“如何对待后进生”这一话题时,我们在耐心倾听教师对于后进生的诸多抱怨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引导教师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在种种后进迹象之中,去寻找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自然会沿着这个新的思路展开话题,从而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情绪。应该说,理解、真诚是前提;唯有真诚,才能心心相印;唯有理解,才能情情相融;唯有理解,才能心灵相通;换位思考是赢得理解的诀窍。
  三、关怀促合作
  关心教师是做好基层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学校管理者基于尊重、理解之上的对教师的关怀,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凝聚力的形成,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教师也是普通人,在工作生活中同样会有酸甜苦辣。作为基层领导,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了解教师的疾苦与需求,尽己所能,协调解决,是所谓关怀;另外,发展与提高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需求。积极地提供平台,为教师营造发展与提高的空间,也是一种关怀。这种关怀,正是建立融洽的团队合作关系的基础。实际工作中,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把每一位教师都当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把学校当作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形成一种友爱、互助、荣辱与共的合作氛围。关爱他人的人,永远是最幸福的人!我们在这种关爱中体会关爱的幸福,获得关爱的快乐!
  基层管理工作责任重大。要把尊重带入基层,把理解带入基层,把关怀带入基层,更要把智慧带入基层,正确品味尊重、理解与关怀的含义,切实在工作中做到尊重、理解与关怀,努力创造基层管理工作的人情味,为教师幸福快乐地工作做好积淀,打好基础!
  (摘自《语言文字报》第808期第6版,2014.7.16,有删节)
其他文献
数学复习课通常机械而重复着这样的场景:复习巩固,形式单一,对认知目标的过度追求,大剂量的练习一股脑倾泻而下,困顿与乏味弥漫着整个课堂。笼罩在这样氛围下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极低。所以,教师必须尝试着对复习课教学方法作一些变革,使得复习过程鲜动灵活,饶有趣味,让学生神清气爽,情绪高昂。  一、来一次“忽悠”,让学生获得刻骨铭心的体验  在众多的数学复习课上,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一种“作壁上观”的姿态。教
期刊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作的献辞,面对环球旅行的特定假设,作者对书的选择是毫不犹豫的,对书的读法也是别具一格。在她看来,一本喜爱的书就是一位可爱的朋友,以书为侣,永不寂寞;与书相伴,其乐无穷。指导学生阅读,可围绕“选择”来感受作者爱书如友、爱书如家的美好情怀;可紧扣“读法”来感受作者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读书情趣,从而引领学生在多样的言语实践中感受书的
期刊
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数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就要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让学生看到教学建造的“脚手架”,而不是简单的半成品。作为教师就要在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教材和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桥梁,站在思维分析的高度来研究处理教材,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使思维训练得以发展。  一、挖掘
期刊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从而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表达心理变化的词语,梳通全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最后明白剪枝的道理。课后自认为整节课设计巧妙,重点突出,以点代面,课堂高效。但在观
期刊
萨德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引领的角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思路,有了它,阅读才有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品德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三个部分和能力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三个方面,都非阅读引领莫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具体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
期刊
童话故事能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童话故事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童话故事不仅滋润童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在指引学生习作的方向。  一、挖掘文本,有效“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情节奇妙,曲折动人,字里行间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童话中有对学生进行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44~46页。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知道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事件数量的多少导致可能性结果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  对随机现象中独立事件的不确定性理解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活动,感受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创设情境,开展抓阄活动。  师:小明、小雪、小丽3个小朋友轮流玩角色扮演游戏,“警察、法官、小偷”各选一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8页成长小档案、第115页自我评价。  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  为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能力发展,新人教版教材设置了过程性评价的板块,内容有:一是“成长小档案”,安排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和每册次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本册次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二是“自我评价表”,安排在全
期刊
一线教师常常感叹数学复习课难上。它既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又没有练习课的成功感,所以往往被异化成“做题课”或“复述课”。事实上,复习只是数学学习“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数学认知过程中短暂的“驻足”,除了“回顾过去”,更要“面向未来”。所谓“面向未来”,就是要让数学复习课充满生长的力量——生长知识、技能、思维、智慧等,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中温故知新,提升自我。  一、问题梳理,让学生生长数学结构
期刊
儿童的心像大海一样宽广,像天空一样高远,像宇宙一样神秘,像云朵一样变化多端。面对癖性奇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世界,寻找属于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土,播下鲜花和智慧的种子呢?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们珍贵的精神食粮。没有不喜欢艺术的人,活泼可爱的儿童少年更是喜欢。教师要借助音乐的魅力,使教育工作锦上添花,不断创造教育奇迹。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不少学生父母送零花钱来不说声“谢谢”,不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