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之花怒放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文本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素材,且不说编者编排的意图,仅从文本的遣词造句、意境创设等方面,它就囊括了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文章。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能仅从教学目标这个层次去认识,还要走进文本,充分利用文本这个共有资源,有机地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对于好的文本,我常常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背,做到腹中有物。如在教学季羡林老先生的《怀念母亲》一文时,文中节选了老先生的几则日记,第一则日记文笔略带忧伤,写出季老当时浓浓的思乡之情,我要求学生背下来,尤其是文中的这句话:“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这句话将季老当时那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理解了季老的复杂情感,更能将此文烂熟于心。在一次日记批改中,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中秋之月》的文章,文章描写了无月的中秋天空暗得发黑,她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写的:“我望着那暗得发黑的天空,眼睛搜寻着天空的每一个角落,只有那沉重的黑,惆怅地布满了我的大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片凄凉浓浓地、重重地糊在我的心头。”好一个“糊”字!我想,如果没有对美文的烂熟于心,何来这点睛之笔呢?
  说到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常常会想到接触新的工作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经验。在此,我想把“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套用到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来。教师要让学生借助文本这块“石头”摸着过“作文”这条河!例如,在教学《山雨》这篇文章时,它清新隽永的文笔一下子吸引了我,文章将山雨来时的前后过程,那特有的景致描写得非常到位。我指导学生学完文本后将文章熟读并背诵下来。正好那段时间经常下雨,我就布置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依托文本《山雨》的写作特点,让学生以《秋雨》为题进行仿写。有了《山雨》这块“石头”,学生趟过《秋雨》这条“河”就比较顺利。于是各具特色的秋雨纷纷呈现在我眼前……
  学生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知道借助文本融会贯通,合理想象,写作起来就会如泉涌一般,一朵朵写作之花也就会欣然怒放。(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变化过程,课堂上出现的“节外生枝”,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审时度势,智慧引领,必定会收获意外的精彩和别样的美丽。  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读完后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读完课题后有什么疑问吗?”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在这里不够准确。”我及时地问:“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同学吗?能说说不够准确的原因吗?”马
说实话,当初我本打算将此次活动作为一次放松身心的旅行,可当培训一开始,我就感觉到这并不只是一场写作培训,更是一场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与做事的培训。  我常思考怎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怎样的工作才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然而从工作至今,我时常感到迷茫、焦虑、无所适从。培训班上,当我从专家那里学会写作技巧与方法后,我的业务素质进行了一次升级;当我感悟出如何从工作逆境中走出来时,我的人生有了一次升华。  写作就像
预备铃的钟声响起,我迈步走上讲台时,忽然,我的衣服像是被什么扯住了,令我踉跄了一下。我蓦地转身回头一看,原来我风衣背后的蝴蝶结被一个饭盒的把手勾住了。再一看,一双小手慌忙从我衣服上撤回。我定睛一看,又是他,一个叫杨子劲的调皮孩子。看到被我发现了,他连忙松开手,但饭盒上的把手,依然在我的风衣上晃来晃去……  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起来。尴尬的我脸上不由得发烫起来。我一边取下把手,一边怒气冲冲地指着子劲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