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应变率对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钢铁钒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f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温分离式霍普金森(High Temperatur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动态试验装置,研究了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在温度25~300℃和应变率1 000~3 000s-1下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在1 000~3 000 s-1范围内表现出应变率强化效应,在25~300℃范围内表现出温度软化效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应变率为3 000s-1的变形试样进行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变率下,变形带密度大,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变形带密度降低.
其他文献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成熟的分割算法中,对于具有纹理、背景复杂或受噪声污染的图像分割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基础上,Lei等人[1]提出了一种快速鲁棒的模糊C均值算法(Fast and Robust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FrFCM).通过在合成噪声图像和少数民族服饰图像上的分割来验证FrFCM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低的计算代价和较高的分割精度实现对民族服饰图像的良好分割,同时具有较强的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快速发展,在配网过电压识别中层数较少的卷积神经网络已得到应用.深层次网络有较高的识别率,但需要大量数据样本,目前已有数据集数据量不足,不能满足深层级网络训练所需.为此提出了一种满足深层次网络训练所需的配电网过电压数据集建立方法.首先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Pworks仿真10 kV配网5种典型的过电压并且编辑相应的JavaScript脚本,通过改变故障初相角、过渡电阻、线路长度等参数产生16272个数据.然后将三相过电压一维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相应二维时频图,并根据原始信号的特征
采用Deform软件对TA15钛合金在液压和锤压锻造条件下的变形进行模拟并采用两种锻造设备进行生产对比,结果表明:采用Deform软件液压模块对 TA15钛合金进行锻造,等效应变沿厚度方向呈对称分布,中心位置等效应变最大,而采用锤击模块进行模拟,近下模位置等效应变较小,近上模具位置等效应变较大.TA15钛合金锻件中心位置片层α相厚度均粗于表层片层α相,采用400 kJ对击锤生产的TA15钛合金锻件,相较于100 MN油压机生产锻件,片层α相厚度较小.TA15钛合金锻件表层位置抗拉强度均高于其中心位置,采用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原位自生网状(Ti5Si3+TiBw)/TC11复合材料,对其金相组织、微观形貌、力学性能与断口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TiBw、部分Ti5Si3分布于基体颗粒周围,呈准连续网状分布;其余Ti5Si3分布于基体周围、β-Ti内、α-Ti与β-Ti相界处.随着Si元素的增加,原位生成Ti5Si3增多,α-Ti由长片状变为短棒状并趋向于等轴状,有明显细化组织作用.TiBw、Ti5Si3起到载荷传递、强化相界等作用,一方面Ti5Si3、TiBw降低基体连通性,另一方面细化组织;复合材料强度提高
针对传统的三帧差分法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容易出现“空洞”现象,进而导致检测物体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三帧差分法算法检测运动目标.改进算法先对连续的三帧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灰度图像,进而对其两两差分,获得两幅差分图像;利用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图像,经形态学的膨胀处理得到新的二值图像,通过逻辑与运算后,最后通过形态学操作的腐蚀处理,得到最终的运动目标图像.改进算法在真实场景下,通过对高速运动的乒乓球进行实验测试,并与传统的三帧差分法进行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以明显解决“空洞”现象导致的运动物体不全的问
林业资源调查中,地面激光扫描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树木胸径是一项基础的林分参数.针对现有提取算法的时间成本与扫描点云数据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激光扫描的树木胸径快速量测方法.该方法以多站配准后的点云为数据输入,运用圆柱拟合的方式,快速鲁棒地实现了树木胸径的无损提取.通过树木胸径量测实验,本文就精度与时间两方面和Computree软件平台的树木胸径提取功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树木胸径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2 cm与1.32 cm,决定系数分别为0.94与0.97,优于
进行了高钛重矿渣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分别制作了 4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和棱柱体试块并进行强度测试,通过PFC离散元软件标定了高钛重矿渣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的细观力学参数,模拟了高钛重矿渣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受压破坏,分析了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破坏现象和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钛重矿渣骨料内部的孔洞会削弱骨料的强度;高钛重矿渣骨料的粗糙表面会提高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高钛重矿渣混凝土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破坏形态不一致,高钛重矿渣混凝土破坏时形成的破坏面会穿越骨料与硬化砂浆,而普
电磁力影响金属熔体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及颗粒的传输速度,根据这一原理,进行了结晶器电磁搅拌对方坯中非金属夹杂物去除影响的试验研究.采用200、250 A和300 A这3种不同的EMS电流对方坯坯料进行了夹杂物分离和去除的试验,并采集样品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当结晶器的电磁搅拌参数为300 A电流和3 Hz频率时,铸坯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效果最佳,比不采用电磁搅拌减少了 35%.
为了实现含钛高炉渣的高附加值、合理的综合利用问题,利用其含TiO2可制备光催化剂的特点,以攀钢含钛高炉渣为原料,以硝酸铵为氮源,以偏钒酸铵为钒源,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掺入钒源,液相法掺入氮源的分步掺杂的方式制备了钒-氮共掺杂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材料,在紫外光下,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选取掺杂量、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为影响因素,评价其光催化活性;并用SEM、XRD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钒、氮共掺杂对高炉渣的物相晶型影响较小,但能够增大其比表面积,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在煅烧温度300℃、N-Ti摩尔掺杂比
通过清洁炼钢、热轧、拉拔工艺开发了增材制造专用的低合金钢丝,并用此钢丝进行了激光3D打印试验.打印件的力学性能分别为屈服强度857 MPa、抗拉强度930 MPa、延伸率18%,-40℃的平均低温冲击韧性达到了118 J,可以满足900 MPa级海工用增材制造的使用.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打印件微观组织的分析,发现微观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状贝氏体和弥散分布的马奥岛(M-A)组织,在贝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的马奥岛组织可以同时提高打印件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