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希国种植大棚黄瓜有七八年了,传统种植方式离不开化肥、农药两大“法宝”,投入高、收入低,让他伤尽了脑筋。
2008年,在杂志上看到介绍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他便从山东省寿光市邀请了老师到现场指导,在村里带头用上了这项高新农业技术。老董介绍说,黄瓜苗定植前,他在大棚内依据行距开挖深30~40厘米的沟,在沟内铺设了上万斤的玉米秸秆,然后覆土浇水、栽苗覆膜,没用任何化肥,也没有鸡粪、猪粪,结果黄瓜却长得出奇得好,茎秆粗壮,坐瓜多,病害轻。由于上市早,亮度高,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董希国这个只有八分地的黄瓜棚,用了大约10亩玉米秸。这个棚的黄瓜头年腊月十五六就上市了,最高价时每斤卖到了5.50元,收入已经高达4万多元。
秸秆在地下腐烂,可以变成最好的有机肥,产生二氧化碳、热量,大棚内地温和气温都可提高2摄氏度左右。同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还有效解决病害重、土壤恶化等技术难题,提高了蔬菜品质和20%的产量。每亩大棚菜还能消化8~10亩的玉米秸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赢”。
蔬菜大棚“吃”秸秆,玉米秸上“结”黄瓜。董希国用秸秆技术种出“低碳黄瓜”的成功经验,引起周围棚户的注意,他们纷纷到老董的大棚参观学习取经。在董希国的影响下,目前村里有20多棚户用上了秸秆大棚技术,大大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每棚年节本增效2000元。
2010-09-14 农民网
2008年,在杂志上看到介绍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他便从山东省寿光市邀请了老师到现场指导,在村里带头用上了这项高新农业技术。老董介绍说,黄瓜苗定植前,他在大棚内依据行距开挖深30~40厘米的沟,在沟内铺设了上万斤的玉米秸秆,然后覆土浇水、栽苗覆膜,没用任何化肥,也没有鸡粪、猪粪,结果黄瓜却长得出奇得好,茎秆粗壮,坐瓜多,病害轻。由于上市早,亮度高,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董希国这个只有八分地的黄瓜棚,用了大约10亩玉米秸。这个棚的黄瓜头年腊月十五六就上市了,最高价时每斤卖到了5.50元,收入已经高达4万多元。
秸秆在地下腐烂,可以变成最好的有机肥,产生二氧化碳、热量,大棚内地温和气温都可提高2摄氏度左右。同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还有效解决病害重、土壤恶化等技术难题,提高了蔬菜品质和20%的产量。每亩大棚菜还能消化8~10亩的玉米秸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赢”。
蔬菜大棚“吃”秸秆,玉米秸上“结”黄瓜。董希国用秸秆技术种出“低碳黄瓜”的成功经验,引起周围棚户的注意,他们纷纷到老董的大棚参观学习取经。在董希国的影响下,目前村里有20多棚户用上了秸秆大棚技术,大大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每棚年节本增效2000元。
2010-09-14 农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