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为此学校也多次展开对新课改的学习、讨论和相关的课题研究,广大历史教师也不断对新课改进行着探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一些体会,请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一、教师要找准自己在新课改中的位置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每个历史教师都有必要认真学习、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成为课程改革教育研究的先锋。广大教师不能犯经验主义,不能“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而应该积极地、有意识地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笔者主张历史教师有必要找准自己在新课改中的位置: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既要成为学生的教练员,又要成为学生的陪练员。在新形势下,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教师把握不好自己的位置,扮演不好自己的角色,就容易失去方向、无所适从。
  二、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极为关键。历史教师要用正确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检验这些理念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精髓,喜欢搞些形式上的花样,追求表面上的热闹,看上去课堂气氛活跃,似乎效果不错,实则不然。吕型伟先生指出:“阻碍教育观念落实的主要原因是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失败。教育改革也要打假,不要人云亦云,每一个观念的提出都必须在实践中落实。”
  由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构建起了与初中历史教学体系不同的新体系,其结果必然是引起高中历史教学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实质无非就是历史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对于新课标和新理念,我们也应该理性地对待。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完全摈弃传统教学,而是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三、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历史课程着力强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强调拓宽历史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促使学生把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在整合中开阔视野。课程资源是编设课程的基础,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过我们往往重视显性的资源,而没有充分发掘、利用身边隐性的资源。历史教学是一个整体,必须整合利用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以达到教学上的最佳效果。
  1.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
  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从教科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教教科书”变为“用教科书教”。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合理整合教材内容,整理出历史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材的使用上,应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或几种历史教材。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生活,拓宽教学资源,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学习资源的整合利用。
  学习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内容等诸多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个人学习、合作学习、整体学习三种。传统的历史课堂是一对多的单向交流,是教师的一言堂,忽视了其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历史新课改提倡自主性、研究性、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主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资源中最大限度获取学习效益。
  四、总结教学案例
  可以说教学案例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同时,教学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所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因此,教师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总结教学案例。在总结的基础上,积累一定的案例,然后进行更高层次的专题课题研究。
  可以说大部分教师目前对于新课改还处于不断学习和摸索的阶段,没有多少实际经验,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更增添了新课改的魅力。要实现历史课堂的变革,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学生想学、乐学、高效学习,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历史教育的功能,实现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堂的华丽转身。
其他文献
<正> 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克洛夫教授对“柠檬市场”的研究让人们感受到了信息不对称对正常交易活动的威胁。一个企业如何在信息
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被用来呈现地理知识,或作为试题考查学生。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
初中思想品德是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课程,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形成人文主义理念,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人文社科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初中生的精神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1世纪,中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政治、历史、地理等学
要想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本身就应该具有吸引力.换言之,充满趣味的课堂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想让地理课充满趣
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70例疑似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经腹超声以及经阴道超声检
量子力学是上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经典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量子调控技术的进步有望推动第二次量子革命,从而对未来社会产生本质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增长学生智慧,提高学生修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然而,当今地理教学却不受学生欢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