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证据运用

来源 :青少年犯罪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aku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证据运用的困惑,对此应通过相关证明理论加以探索解决。转述证言通常被认为证明力较低,但事实上它包含了丰富的证明内容,可用于证明犯罪事实、案发自然等。被告人过去的类似性侵行为常被用作量刑证据,倘若该类似行为与被指控犯罪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也可用作定罪证据。应当一般性地禁止使用未成年被害人的性经历证据,但如果该证据具有很强的证明价值,基于保障被告人质证权之目的,也可以在例外的情形下加以使用。关于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性侵成年人案件通常强调审查被害人前后陈述是否一致,
其他文献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法治思维的人才。法治教育资源在法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支撑价值。目前中小学对法治教育资源的开发缺乏能动性、开发手段滞后,致使中小
青少年滥用冰毒问题日益突出,高复吸率更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在生理—心理—社会模型框架下,通过对298名青少年冰毒吸食者的调查分析,发现"女性""有其他犯罪行为""初吸
学校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法学教育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学校法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教育、法治实践教育及法治思维教育。传统意义上,学校法治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它具备充
中小学法治教育在教育主体、内容与方式上存在诸多难点。上述难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主体缺乏专业性、跨学科性与贴合性,内容被误解为记忆法律条文,以及教育方式的单一化倾向。
英国青少年反社会行为问题在20世纪末呈现出恶化趋势,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英国新工党胜选组阁后,采取强硬措施治理青少年反社会行为问题,先后发布大量反社会行为法
无责任能力者侵害行为防卫问题的本质是客观违法论与主观违法论之争。在我国,全面肯定无责任能力者侵害行为的可防卫性,不仅符合正当防卫制度的刑事政策目的,不违背正当防卫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是社区矫正的中坚力量,是社区矫正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美国的社区矫正正规化和职业化过程是通过社区矫正官的录用和培训、维持社区矫正官的声望和待遇
舆论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关注和介入对于增强司法的公正性、透明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舆论的介入却与未成年人犯罪审理不公开原则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首先导致了
2018年以来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行动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也为之后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运行积累了成功经验。但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校外培训机构想方设法变身以规避监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