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体验教学的策略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情感体验教育的特点:主体性、实践性、生活性。然后分析了德育情感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与教师情感较为疏远,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比较弱、缺乏主动性。最后提出了德育工作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情感;转变教师角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德育情感体验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因势利导,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体验;策略
  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而且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便能真正实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情感体验教育的特点
  1.主体性
  小学生不是道德容器,而是有着一定的认知并且有着自主意识和判断能力的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当作主体来看待并且尊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以及参加活动的主动性。
  在实践情感体验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并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教师基于主体性的理论,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关注学生需求。
  2.实践性
  道德是人类在进行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对其需要自身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且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进而综合相关的规范。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本身有着极强的实践性。
  道德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需要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外在规范的总和,而个体能够在个人的社会交往之中体悟到本身的意义。在人与人的交往、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自身道德的提升。教师在开展情感体验教育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充分拓宽学生的道德学习经历以及相应的社会经历,并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全部的精神历练,加强学生的道德整合与发展。
  3.生活性
  所谓生活是指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全部活动,道德在人们的生活互动中产生相互的关系,并且能够在生活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德育工作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对于学生而言,生活中的冲突和烦恼确实存在,可是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往往比较空泛,并且因为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比较有限,不能够消化抽象的道德和知识,从而难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惑。
  对于学生而言,生活之中的烦恼和冲突处处存在,但是教师却并没有将抽象的道德转化为现实中解决困惑的方法。教师应该充分指出生活中道德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实际情况。
  二、德育情感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与教师情感较为疏远
  在学校,尽管学生和教师相处的时间较长,但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学校期间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相关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更加关注教学效率,从而缺乏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方面的深度交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生大多会受到教师的批评与指责,而不易感受到教师给予其的爱。久而久之,这样就使得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产生了隔阂。
  2.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比较弱,缺乏主动性
  学生能够进行情感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两个类别:一类是通过语言向别人传达自我情感;另一类是通过行为表达自我的情感,但是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比较差,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生的德育情感教育工作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反复巩固和加强。
  三、德育工作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情感
  强烈的情感对比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身体语言,教师的身体语言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且使得教师能够通过普遍的表达方式实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与普遍的表达方法的不同,小學教师的身体语言应该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挖掘文本之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将这些因素满怀激情地投入教学中,实现情感引发情感、情感充分引导情感的目的,使教学课堂形成富有一定感染力的“情感场”,从而实现学生和教师情感的交融,让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产生共振。
  2.转变教师角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促进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现,并且应该大大改变学生在学习中被动的局面,促使教师向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变。在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应该成为德育教学的重点和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尽量做到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3.将德育情感体验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
  教师应改革课堂结构,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抓好小学各学科的课程建设。在学科和各教学环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加强常规管理,学校要制订在各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评价,建立奖惩机制,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
  4.因势利导,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引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无法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的统一,那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便无法维持。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灵活地处理教材,顺情而教,应势而导,及时调整教、导过程,使教学顺情应势,顺应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探究欲望 ,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就能引领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娜日斯.小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研究——以海拉尔区南开路小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邢秀芳.小学中段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设计及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3]卢 静.直面冲突,碰撞心灵——例谈如何在小学品德课上进行有效的情感体验[J].新课程,2012(8):27.
  [4]顾 敏.节外生枝,亦可枝繁叶茂——小学品德教学中课堂临时生成性资源的关注与挖掘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2(22):58-60.
  [5]杨 玉.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方能启思——小学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的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6(9):4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五小学)
其他文献
从应用实际出发,运用分形几何的关联,Hausdorff、计盒维数的理论和方法,找出一种求分维数的切实可行、简捷实用的方法,从而研究实施并讨论了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中运用分形理论
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可不加以重视。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这既是因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也因为数学的重要性和高难度性。文章探讨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实用性教学的问题,从阐述促进数学实用性教学的必要性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用性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实用性教学;必要性;课堂教学问题;措施  一、促进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农村旅游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第三产业支撑点。本文对此展开探究,论述生态文明视阈下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问题
基于湖南省长沙市辖区(市)的城乡教师队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教育现状,长沙教育学院于2013年启动了“原野行动”项目。实施“原野行动”项目,促进了乡村教
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日益向纵深发展,建设民主和法治的宪政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应运而生,这三个概念有着自己的深刻内涵.他们是当代中国宪政道路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就业工作也已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民族地方高校为例,以“精准”理念为指导,在精准调研、精准指导、精
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创名校,必须建设好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认真研究在教育环境和培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建设与学校办学目
螺纹联接是机械设计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章节,是机械零部件联接中最常用的联接方法.结合实验教学,对LSZ-1螺栓联接试验台结构给出改进设计方案.该方案实施后,增加了螺纹连接实验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于数据的分布和冗于使得分布式查询处理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复杂性,不同的查询处理方法,其查询的费用和并行处理程度是大不一样的,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