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研究评述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风是一个党性质和宗旨的具体形象表现,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陆续开展了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整体上看,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覆盖范围广泛,主要涉及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内涵、历史沿革、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以及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路径.梳理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与重点问题,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实施的两大重要战略部署,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对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意义重大.通过"理念—体制—主体"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呈现出理念互融、体制互通、主体一致的逻辑关系.但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也面临着理念目标衔接难、体制机制融合难、参与主体延伸难等方面的困境.进入"后扶贫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具有动态性、有机性、可调整性的长效机制,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导向,按照动态识别与
市民化是农民工在经济生活、政治参与、公共服务、社会交往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向市民转变的过程.社区作为农民工的生活场域,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引入弹性理论,探讨社区弹性对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社区弹性主要包括物理、社会、经济和政治四个层面,良好的物理环境能够促进农民工的社会交往,丰富的社区社会资本可以增进农民工的心理认同,较高的社区经济水平有助于促进农民工的经济生活市民化,富有包容性的制度能够保障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并获得公共服务.社区弹性与农民工市民化关系的探讨,能够为政府从社区层面进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6月26日,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承办、吉林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年回望》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长春召开.来自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等全国20多所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7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期刊
关联交易的实质在于"交易表面上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方之间,实际上却只由一方决定".因此,董事自我交易合同效力认定问题,需要以公司法原理和特性为基础,认识和解读合同效力的具体适用类型.规制确定合同效力的基准:实质公平为先,不能侵害公司利益;程序公平为保障,依据公司决议的正当程序.本文通过对中国董事自我交易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了董事自我交易效力认定中的利益冲突与关系协调,对如何构建中国董事关联交易合同效力类型与模式给出建议.
家庭资本与高等教育地位获得的关系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议题,家庭背景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为深入把握中国高等教育中教育机会公平的代际传递状况及其影响关系,文章关注不同历史时期中家庭背景的资本构成情况对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阶层差异与高等教育地位获得的关系在各个时期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各有侧重,本质上是"国家干预"和"市场理性"双重逻辑作用下的资本代际转化过程,关注此问题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入社会民生的各个领域,世界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国内外经济学研究均聚焦于人工智能发展问题.文章从现有的研究争议出发,梳理人工智能发展对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劳动力就业与收入分配差异、教育资源均衡及能源消费影响等文献,尝试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从而设计合理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的措施,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
在诸多人形符号艺术设计中,奥运项目人形图标是一个典型代表,除具有人形符号的功能性、象征性和权威性外,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和各国的文化底蕴.目前奥运项目人形图标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尤其缺乏独立的研究;二是在个别案例的分析研究中,重点多基于社会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未能从符号属性的本体进行分析.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奥运项目人形图标所具有的识别性、审美性和时代性进行研究,阐明人形符号得以流传至今又有发展前景的原因.
家乡人类学以自身社会为研究对象,打破了经典人类学研究异文化的固有传统.一方面,这一变化促进了对人类学方法论的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它也是对人类学认识论的拓宽,带来了对他者和自我概念的反思.文章综述了家乡人类学的发展状况,并围绕家乡人类学理论发展作进一步讨论.
东北地域汉族曲艺根植于东北地域文化,以广泛的题材内容、便捷的表演形式、质朴的唱腔音调真实反映着东北人民的生活景象和精神面貌.东北汉族曲艺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受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会变革等诸多因素影响,与多种艺术形式交融碰撞,呈现相融共生的生存样态.探索东北地域汉族曲种的生成发展以及相互融合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当代东北地域曲种文化的传承与接续.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和相关问题不断增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会开始向服务型工会转型.然而,由于传统工会体制机制仍在发挥深度影响,其所拥有的行政依附性特点,与工会服务资源有限、自主能力不强、难以应对频发的劳动关系等问题结合在一起,致使工会组织呈现出程度不等的边缘化现象.创新工会领域社会组织的体制机制,是发挥新时代工会职能的基本路径.地方试点工作表明,在向现代服务型工会转型的过程中,培育发展劳动关系领域的社会组织,是建构服务型工会体制机制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