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会遇到或看见这样的情形,家长们打电话给老师,或者家长相互见面后经常抱怨的一个问题是:那么简单的问题还会做错,题都做对了,可惜计算出现了错误,数字也能抄错……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本和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多办事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漏题没有做。同时,我们也明白,无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而言,计算是提高成绩的基本因素。于是便苦口婆心对孩子进行矫正,或者大发雷霆对孩子进行训斥,而孩子呢,却依然如故,毫无改进,这令许多老师、家长伤透了脑筋。对此,我将对如何纠正孩子在计算中存在的粗心问题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想要帮助学生改正粗心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
针对老师及家长们遇见的孩子粗心算错题的现象,我们会发现在简单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粗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发生呢?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1、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做定点、动点的跟踪,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题型,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再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2、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对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将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只是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的是,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二、纠正孩子粗心的三种方法
当了解了学生粗心的真正原因后,我们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孩子,出现的不同的问题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纠正。
1、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老师的一举一动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细心的倾听者。教师只有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困惑等,才能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也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2、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如果没有责任心,事情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做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因此,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以身垂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必须自己先做到。
3、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对孩子造成干扰,使其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还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业,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的唱歌,一边做习题。久而久之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作业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作业半天都做不完。另外,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游戏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或玩乐,在做活动、运动或玩乐中时也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劳逸结合,同时让孩子明白集中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4、保持耐心。
对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千万急不得,特别是千万不要打骂,唠叨孩子。体罚孩子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因为你的行为不是在纠正,反而是强化。尽管孩子当面承认了错误,收到了一时之效,但管不了多久,孩子又会故态复荫,因此对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5、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数学老师应培养学生写前仔细审题、写时认真对待,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习惯。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学生做完作业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这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所以,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在作业后,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并总结经验教训。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培养学生细心审题、做题,计算更是任重而道远,贵在教师的培养与学生的坚持。
一、想要帮助学生改正粗心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
针对老师及家长们遇见的孩子粗心算错题的现象,我们会发现在简单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粗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发生呢?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1、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做定点、动点的跟踪,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题型,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再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2、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对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将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只是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的是,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二、纠正孩子粗心的三种方法
当了解了学生粗心的真正原因后,我们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孩子,出现的不同的问题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纠正。
1、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老师的一举一动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细心的倾听者。教师只有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困惑等,才能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也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2、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如果没有责任心,事情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做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因此,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以身垂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必须自己先做到。
3、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对孩子造成干扰,使其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还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业,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的唱歌,一边做习题。久而久之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作业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作业半天都做不完。另外,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游戏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或玩乐,在做活动、运动或玩乐中时也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劳逸结合,同时让孩子明白集中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4、保持耐心。
对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千万急不得,特别是千万不要打骂,唠叨孩子。体罚孩子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因为你的行为不是在纠正,反而是强化。尽管孩子当面承认了错误,收到了一时之效,但管不了多久,孩子又会故态复荫,因此对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5、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数学老师应培养学生写前仔细审题、写时认真对待,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习惯。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学生做完作业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这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所以,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在作业后,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并总结经验教训。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培养学生细心审题、做题,计算更是任重而道远,贵在教师的培养与学生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