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于报端,甚至有很多学生放弃高考而外出打工。“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越来越多。”这是很多人的认识,而高学费也使一些贫困家庭陷入“债务危机”。 那么,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读书还能不能改变命运?这样的疑问在一些人心中开始萌生。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各方的声音:
  正方:目前,“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开始盛行,很多农民认为孩子读书无用,到头来不但没有找到好工作,反而花掉家里的积蓄。甚至有人觉得,读书是在荒废大好时光,与其这样还不如早点步入社会,掘到“第一桶金”。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有成就之人都是通过读书实现梦想的,寒门也能出贵子,“高考名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薛屯村是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小村庄,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都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目前,该村已经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出了多名博士生。正因为如此,薛屯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现在,从这个村子走出的大学生或在校读书,或走上工作岗位,等待他们的将是崭新的人生。当年的那些孩子若不读书,能走进城市吗?若不读书,能更好地发挥人生价值吗?远的不说,现在公务员考试的基本条件是大学本科学历,有的职位还要求硕士学历。这说明读书是“入仕”的必经之路。
  反方:我倒不这样认为,像一些体育明星,他们高中毕业后就进了专业队,很少有上大学的,不照样在赛场上夺冠吗?而且,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即使是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也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北京大学毕业生曾卖糖葫芦,清华大学毕业生曾摆地摊,还有很多农村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回家务农。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大学,可到头来又怎样呢?我也知道读书是正道,但读完书没有用武之地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你能说“读书改变命运”吗?我看未必。
  正方:其实,这只是个别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遇到问题时,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更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每年都有无数大学生毕业,不可能个个都成龙成凤,但只要肯努力,勇于拼搏,总会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大学生回家务农怎么了?难道种地不需要科学吗?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因为懂科学、有知识,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绿色养殖等不也走上了致富道路吗?而且,现在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更多的人才。
  反方: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觉得,如果读完书不“坐办公室”,那还有什么意思呢?现在,很多大学生都跑业务、搞推销,收入并不高,而且大学学费又很高,四年下来至少也得好几万吧。如果投资见回报还行,关键是找不到好工作啊!有些女生读完本科又考研,但找工作仍不顺利,于是考博。为了一纸文凭,又在学海中鏖战,总算考上了,也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可错过了最好的婚嫁年龄。于是,“剩女”的帽子又扣在她们头上,成了父母的另一种负担。如此一来,还不如不读书呢!
  不读书,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过日子,靠地来生存?若是这样,那社会将无法进步,人类将停滞不前。你知道犹太人为什么聪明,并且出现了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名人吗?原来,犹太人非常重视读书。孩子刚懂事,妈妈就会翻开书页,在上面滴上蜂蜜,再让孩子去舔。这样孩子就会认为书本是“甜”的。渐渐地,孩子就会对书产生兴趣,并爱不释手。书还是犹太人家中的重要“物资”。一户普通的人家拥有几百本书,这是很常见的,甚至一些人将书摆放在墓园里。据说,他们相信死人在夜深人静时也能出来看書。这种说法看似荒谬,却告诉人们,虽然生命结束了,求知却永无止境。据报道,在拥有800余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左右;而且,全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就有1 000多个,平均每8 000多人就有一所图书馆。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那么,他们一生的阅读量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可以说,犹太人的聪明和他们爱护书籍、重视学识是有关系的。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必然是充满智慧的;一个智慧的民族,才能走向强大和富有。
  反思一下自己:我们是否有读书的习惯?是否每天都能坚持读书?是否一直坚定“读书改变命运”的信条?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需要我们去探索;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需要我们去发现。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不会采撷到鲜美的花朵;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永远也突破不了思维的禁锢。
  读书是成才的必经之路。有什么比驾一叶轻舟在广阔的书海中荡漾更令人心旷神怡呢?从古至今,成事者大都是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金克木,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他的成长就印证了“寒门出贵子”这句话。
  金克木出身卑微,只上过小学却有远大志向,当年只身来到北平(现北京),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大师。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学问竟然是“偷”来的!1930年,金克木在北大图书馆打零工。那时他只有18岁,却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当时没有老师指导,图书馆里的书又种类繁多,哪些书该读,哪些知识需要掌握,他一片茫然。不过,他很快找到一个办法——别人读什么书,他就跟着读什么书。于是,他留意别人借书、还书,并把书名记下来,再去把书借来利用空闲时间看。有一天,一位身穿长袍的老者把书单递给金克木。他拿过来一看,发现借书人是大名鼎鼎的刘文典,书单上写的全是珍本。按规定,这些书是需要领导批示后才能外借的。于是,他恭敬地请刘文典去找相关负责人。刘文典皱皱眉头,什么都没说就拿着书单走了。随后,金克木立刻找来一张废纸,凭着记忆将刚才看到的书名写下来。就这样,金克木凭着这种“偷”学问的精神终成一代大家。
  大作家巴尔扎克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小时候,他就喜欢写东西,却因文笔不好一直得不到认可。13岁时,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便开始给自己充电。那年暑假,他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俨然成了书虫。白天时间有限,他还觉得不过瘾,希望晚上能留在图书馆里继续看。可是,图书馆是不允许读者在里面过夜的。“怎么办?”他开动脑筋,寻找办法。后来,他发现角落里有个大书柜,里面空空的。“可以躲到里面呀!”第二天早上,他带来食物、火柴和蜡烛,为夜读做好了准备。傍晚,他趁人不注意躲进了书柜,等管理员都走了再爬出来,点上蜡烛继续看,凌晨再躲进书柜里睡几个小时。早上图书馆开馆后,他又混到读者中…… 就这样,巴尔扎克在图书馆住了半个多月。他就像一只啃书的小老鼠,一次次地把肚子填饱。几十年后,巴尔扎克凭借着《人间喜剧》成为法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读书可使人改变命运,成就人生的辉煌。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一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今天,这些方法仍适用于读书,并被继续使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学鲁迅的读书方法。
  ⊙抄书法。鲁迅自幼抄书,先后抄过多部著作。为了记忆《尔雅》中的生僻字,鲁迅从《康熙字典》中摘出有关部分,订成大本,方便查阅、运用。
  赵宇轩(初一学生):我就有抄书的习惯,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方面记录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摘抄课外阅读时看到的好词佳句。尤其是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我都会分类别抄下来。这不仅能加强记忆,还能积累素材,写作文时可信手拈来。
  ⊙博览法。读书“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主张博览群书,他涉猎的书籍有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等各方面的内容。
  孙芊芊(初二学生):阅读不能单一,而要广泛涉猎,这样才能“百花齐放”。一个人,只知天文而不通地理,怎能称为人才呢?学科之间既是相通的又是共融的,从不同角度去汲取知识,才能成为博学的人。博学,是博览群书的结果。总之,多看多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多翻法。“书在手上,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几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鲁迅不只看专业的书,也看专业以外的书;不只看本国的书,也看外国的书。
  张晨曦(初二学生):这种方法类似于博览阅读,就是手勤、眼勤、脑勤。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大爆炸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铺天盖地,若不经常翻书,极易被社会淘汰。翻书,常翻常新;学习,常学常会。
  ⊙跳读法。“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鲁迅认为,读书要先易后难,不钻牛角尖。书读多了,先前不懂的问题就会逐渐解决。
  邹诗麟(初二学生):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遇到不会的问题先跳过去,再带着疑问往下读,等掌握的信息多了,或者理解能力提高了,前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平时,老师也建议我们跳读,尤其是做现代文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或段落先放下,等读完整篇文章再回过头来思考,将是另一种局面。
  ⊙做剪报。读书时,鲁迅还常做剪报,剪报册贴得很整齐,每页上都有简要的批注。他所写的杂文,很多都是运用报刊上的新闻、通讯甚至广告和标题做材料写成的。
  盛兰琪(初三学生):这种方法虽不能普遍推广,却也有它的优势。一是将阅读到的重要信息或材料以“剪报”的形式保存下来,方便以后使用;二是想做剪报就必须去读书看报,这也是促進阅读的一种有效方法。现在,很多学生都成了“手机控”,一些好的信息也一扫而过,不会留下深刻印象。若能以剪报的形式存留并经常翻阅,必定会促进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活读法。“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周晓芳(初三学生):这种读书法恰好印证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其实,读书不只是丰富思维,更要指导实践。只会读书而不会运用,那就成书呆子了。而且,学习的目的就是创造生产力,就是要改变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不要把阅读停留在纸面上,生活也是一本大书,需要细心品读,慢慢体会。
  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
  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4.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毛泽东
  5.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 游
  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 轼
  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 德
  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寒门能否出贵子?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目前,国家正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也给寒门学子的求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无论就业形势多么严峻,寒门学子都应树立信心,坚定学习目标,并通过不懈努力去改变命运的走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共勉,一起前行……
其他文献
木樨地,是北京著名的长安街西延长线——复兴门外大街的一处地名。木樨地名字的由来存在许多争议,历史上,有的说此地曾种植过许多桂花;也有的说这里曾是白云观的菜园,以产黄花菜闻名,黄花菜色泽金黄如桂花,桂花树统称木樨,故称此菜园为木樨地。但能让更多的人认同的说法是,明朝时这里曾是军队种植苜蓿的地方,苜蓿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牲畜均喜食,素以“牧草之王”著称。清代这里形成了村
山东省滕州市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是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由市农广校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根据产业或者地域自愿加入的一种合作性质的组织。涵盖生产技术、供销合作、农机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在这里,农民可以接受来自各个产业技术领域专家的培训;可以进行思想意识、技术经验、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交流;可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的合作与共赢;可以利用远程技术打破时空的界限,随时随地共享信息,解决问题。  农
法罗群岛的Mykines岛,生活着漫山遍野的海鹦。法罗北部一条知名的徒步线路, 终点的Kallur Lighthouse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灯塔。它被三条山脊环绕,山脊的尽头是海边的悬崖。  3年前,我第一次看到法罗群岛,说这里没有Google街景,当地居民自己做了一个项目,把摄像头绑到绵羊背上,用漫山遍野的绵羊完成了街景的拍摄。当时我就想,这地方真神奇,我想去这里当绵羊。后来,我一次次看到这里,
古北口站进站口清河火车站站台。清河火车站站台。古北口火车站站台。  北京市郊铁路S5号线,又叫北京市郊铁路怀柔密云线(简称:怀密线),于2017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运营。起自海淀区清河站,经怀柔北站等站至密云区古北口站,全长135.6公里,共设清河、昌平北、雁栖湖、怀柔北、黑山寺、古北口6座车站。沿线旅游景点众多,其中包括红螺寺、雁栖湖以及古北水镇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  游客们可以登陆12306
广西的蔗糖,陕西的苹果,重庆的柑橘,河北的梨……近几年,老百姓明显感到农副产品花样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果农、菜农、棉农的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这一切都得益于五年前农业部实施的第一轮农产品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不久前在广西南宁召开了经济作物优势区域规划实施成果交流会,肯定了实施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成就和宏观意义。
半个月的保加利亚之旅,令我至今异常兴奋,印象之深刻仿佛一直沉浸在大马士革玫瑰的迷人芳香之中。  不止一个朋友说,保加利亚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半个月都能跑遍了吧?  我不仅没有跑遍这个小国,其实只去了这个巴尔干国家最中心的一小部分,还意犹未尽!  漫游始终是我不变的选择,而这个国家丰富的旅游资源,质朴的百姓,才是我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  那些关于安全关于文化的各种令人不安的传言,只有你去过之后才会知
5月19日,近来一直被“黄背心”示威所困扰的法国巴黎出现了数百名“黑背心”,他们聚集在“法国的门户”——巴黎戴高乐机场,挥舞标语,高呼着“法国是法国人的,但不止是法国人的”、“人人都有权待在法国”口号,引来各国旅客和闻讯赶来的记者们聚拢围观和纷纷议论。这些“黑背心”要求会见法国总理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和法国航空公司“大官”,并威胁“如其不然就让机场瘫痪”。最终“黑背心”抗议在
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  啥时候坏的,佘飞不知道。或许,谁也说不准,反正坏的有些日子了。  其实,水龙头并不是很坏,就是拧开冲水后不能自动回位,需要手动一下,有点麻烦。不知情的人完事后拎裤子就走,自来水便会不辞辛劳地一直哗哗哗,哗得人心里不舒服。自来水是计费的,那哗哗哗流动的当然就不是水,而是钱。不过,这是单位的哗哗哗,不是家里的哗哗哗。一开始,佘飞和大家一样,对有人如厕后忘了手动关水而流响的哗哗哗
摘要:“问题伴学”模式,是我们在推进新课改过程中的尝试。以“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学案设计与实施为例,说明“问题伴学”模式下的课堂学案设计由四个模块构成,即问题初解模块、问题再解模块、生成问题模块和问题提升模块。  关键词:问题伴学;生成问题;合作学习  “问题伴学”作为一种新模式,是我们在推进新课改过程中的尝试。“问题伴学”的课堂将目光更多的聚向问题,能否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关键有两点:一是研究课程和
人物档案  徐淙祥:男,61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人,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会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民技师,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长期在一线开展农业试验示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出四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被村民誉为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的法宝。曾获“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麦王”、“全国十佳农民”等荣誉称号。  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