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佛教是以中国佛教为母胎,6世纪佛教被传入日本之后,便开始渐渐地在日本生根发芽。佛教与日本的傳统宗教习俗融合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佛教,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
关键词:佛教;日本;无常观;生死观
作者简介:谭亚楠(1992-),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一、序论
佛教与日本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宗教习俗进行融合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日本社会中,并逐步深入到日本社会各个阶层。自从佛教被日本朝廷认可之后,日本便开始加强其基础建设。其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以及大大地增强了国力。另外,本文将会简单论述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佛教适应了日本不同的时代的特点形成了其特有的佛教文化。最后本文将会分析这些宗派给日本人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佛教成为日本民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并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现在,佛教在日本民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二、本论
1、佛教的传来
在中国佛教于后汉时期传入国内,在中国进行了发展与变化之后,于6世纪传入日本。佛教经由朝鲜半岛逐渐被引进日本,现在在日本佛教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最初,百济的圣明王向日本派遣使者并献上释迦牟尼的铜像以及经书,由此佛教开始被传入日本。但是此时神道教作为日本的国教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佛教只能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而被传播。值得一提的是,苏我氏为了在朝堂上获得政治权利利用佛教与物部氏展开了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我氏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从此看出在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在日本政界发挥作用。
2、佛教在日本的发展
佛教在日本得以发展离不开圣德太子、圣武天皇、空海、最澄、法然等人的贡献,可以说他们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飞鸟时代,圣德太子为了佛教的兴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后来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个时代佛教开始作为统治者的工具,起着保护国家安定的作用。圣德太子晚年时理解了佛教的真髓之后,便开始讲授佛典并对佛典进行注释,例如圣德太子向世人讲解《法华经》并对其进行注释。除此之外应圣德太子的命令,法隆寺、四天王寺等大量寺院开始被建造。说到佛教不得不说一下圣武天皇,圣武天皇本人曾在佛像之前称自己为“三宝之奴”。这个时期朝廷兴隆佛教的政策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大量地兴建国分寺,扩建东大寺,建立唐招提寺。除了建筑之外,天平时期的雕刻也十分引人注目。天平时期的雕刻有着写实与理想相结合的特色,代表作是法华堂的执金刚神像、东大寺戒坛院的四天王神像。
平安时期佛教在日本相当地流行。最澄与空海是平安佛教的开宗之祖,二者从中国学成归来之后,重视佛教教义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开创了天台宗和真言宗,而且二者受到了朝廷的重视,迅速在日本抬头。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天台宗和真言宗无论哪一个实际都是以镇守国家和为了个人的实际利益而被建立的,它们都是与世俗的权利结合的产物。平安时代由于“神佛习合”佛教被广泛地传播,这个时期神道教的地位下降。
直至镰仓时期,佛教在日本达到了鼎盛时期,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时期是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以及武士文化的兴起。在镰仓之前佛教是为贵族服务的,而到了这个时期,社会生灵涂炭给人们带来了极度的不安,因此民众开始寻求心灵上的支柱,所以佛教开始为大众服务。但是旧佛教教义晦涩难懂很难成为武士与民众的支柱,所以镰仓新佛教应运而生,新佛教突破重重难关给予大家希望。这时形成了镰仓六宗,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为了救济广大百姓,提倡的是人类全体平等。
3、佛教在日本的影响
佛教对日本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且影响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佛教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死观。早在6世纪佛教被传到日本之前,日本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就已经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以及脆弱。众所周知日本四面环海,地理位置上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以及一些次生灾害频繁发生,这导致日本人时常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所处环境动荡不安,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以及人类的渺小。因为环境因素使日本人不得不经常面临生离死别,更能平静地接受生死。直到6世纪佛教被传入日本以后,佛家的超然思想使日本人的生死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佛教中“诸行无常”的无常感传到日本之后,被上升到一种无常观,本来无常感表达的是一种哀伤,但是无常观是一种主张、一种观念,这是这两者质的区别。无常观影响日本人时常感觉生命像花一样刚绽放就面临凋谢,人的一生短暂且充满戏剧性,坎坷不断,似梦一场,如同日语词汇中的「まぼろし」表达的一样。所以,这种佛家的无常观使日本人更加的看淡生死,同时也让日本人更加敬畏生命。正是因为生命虚幻、短暂、时不待我这种佛家思想,使日本人更加敬重生命、生与死,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升华,日本人认为死之后人可以成佛,不管此人生前是恶人还是好人,死之后都是生命的一种升华,这也是源于佛教的慈悲思想。除此之外,因为无常观使日本人感到生命的短暂,所以加剧了日本人的紧迫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的快节奏、更加勤勉。另外,五十音图的创造也是受到了古印度文字的影响。
三、总结
佛教丰富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在日本佛教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日本的佛教有着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末木文美士(1993)『日本仏教思想史論考』大蔵出版.
[2]杨增文(2008)《日本佛教史》人民出版社.
[3]稻盛和夫、濑户内寂听(2011)『利他』小学馆.
[4]鈴木大拙、刘大悲译(2013)《禅的生活》上海三联书店.
关键词:佛教;日本;无常观;生死观
作者简介:谭亚楠(1992-),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一、序论
佛教与日本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宗教习俗进行融合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日本社会中,并逐步深入到日本社会各个阶层。自从佛教被日本朝廷认可之后,日本便开始加强其基础建设。其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以及大大地增强了国力。另外,本文将会简单论述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佛教适应了日本不同的时代的特点形成了其特有的佛教文化。最后本文将会分析这些宗派给日本人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佛教成为日本民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并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现在,佛教在日本民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二、本论
1、佛教的传来
在中国佛教于后汉时期传入国内,在中国进行了发展与变化之后,于6世纪传入日本。佛教经由朝鲜半岛逐渐被引进日本,现在在日本佛教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最初,百济的圣明王向日本派遣使者并献上释迦牟尼的铜像以及经书,由此佛教开始被传入日本。但是此时神道教作为日本的国教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佛教只能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而被传播。值得一提的是,苏我氏为了在朝堂上获得政治权利利用佛教与物部氏展开了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我氏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从此看出在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在日本政界发挥作用。
2、佛教在日本的发展
佛教在日本得以发展离不开圣德太子、圣武天皇、空海、最澄、法然等人的贡献,可以说他们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飞鸟时代,圣德太子为了佛教的兴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后来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个时代佛教开始作为统治者的工具,起着保护国家安定的作用。圣德太子晚年时理解了佛教的真髓之后,便开始讲授佛典并对佛典进行注释,例如圣德太子向世人讲解《法华经》并对其进行注释。除此之外应圣德太子的命令,法隆寺、四天王寺等大量寺院开始被建造。说到佛教不得不说一下圣武天皇,圣武天皇本人曾在佛像之前称自己为“三宝之奴”。这个时期朝廷兴隆佛教的政策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大量地兴建国分寺,扩建东大寺,建立唐招提寺。除了建筑之外,天平时期的雕刻也十分引人注目。天平时期的雕刻有着写实与理想相结合的特色,代表作是法华堂的执金刚神像、东大寺戒坛院的四天王神像。
平安时期佛教在日本相当地流行。最澄与空海是平安佛教的开宗之祖,二者从中国学成归来之后,重视佛教教义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开创了天台宗和真言宗,而且二者受到了朝廷的重视,迅速在日本抬头。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天台宗和真言宗无论哪一个实际都是以镇守国家和为了个人的实际利益而被建立的,它们都是与世俗的权利结合的产物。平安时代由于“神佛习合”佛教被广泛地传播,这个时期神道教的地位下降。
直至镰仓时期,佛教在日本达到了鼎盛时期,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时期是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以及武士文化的兴起。在镰仓之前佛教是为贵族服务的,而到了这个时期,社会生灵涂炭给人们带来了极度的不安,因此民众开始寻求心灵上的支柱,所以佛教开始为大众服务。但是旧佛教教义晦涩难懂很难成为武士与民众的支柱,所以镰仓新佛教应运而生,新佛教突破重重难关给予大家希望。这时形成了镰仓六宗,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为了救济广大百姓,提倡的是人类全体平等。
3、佛教在日本的影响
佛教对日本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且影响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佛教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死观。早在6世纪佛教被传到日本之前,日本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就已经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以及脆弱。众所周知日本四面环海,地理位置上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以及一些次生灾害频繁发生,这导致日本人时常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所处环境动荡不安,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以及人类的渺小。因为环境因素使日本人不得不经常面临生离死别,更能平静地接受生死。直到6世纪佛教被传入日本以后,佛家的超然思想使日本人的生死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佛教中“诸行无常”的无常感传到日本之后,被上升到一种无常观,本来无常感表达的是一种哀伤,但是无常观是一种主张、一种观念,这是这两者质的区别。无常观影响日本人时常感觉生命像花一样刚绽放就面临凋谢,人的一生短暂且充满戏剧性,坎坷不断,似梦一场,如同日语词汇中的「まぼろし」表达的一样。所以,这种佛家的无常观使日本人更加的看淡生死,同时也让日本人更加敬畏生命。正是因为生命虚幻、短暂、时不待我这种佛家思想,使日本人更加敬重生命、生与死,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升华,日本人认为死之后人可以成佛,不管此人生前是恶人还是好人,死之后都是生命的一种升华,这也是源于佛教的慈悲思想。除此之外,因为无常观使日本人感到生命的短暂,所以加剧了日本人的紧迫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的快节奏、更加勤勉。另外,五十音图的创造也是受到了古印度文字的影响。
三、总结
佛教丰富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在日本佛教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日本的佛教有着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末木文美士(1993)『日本仏教思想史論考』大蔵出版.
[2]杨增文(2008)《日本佛教史》人民出版社.
[3]稻盛和夫、濑户内寂听(2011)『利他』小学馆.
[4]鈴木大拙、刘大悲译(2013)《禅的生活》上海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