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花青素对脊髓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iah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OPC)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击打法制备SCI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Vehicle(Veh)组和原青花素组。术后3 d,二氢乙锭(HEt)染色检测活性氧(ROS)的积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表达,检测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检测损伤周围坏死细胞数量;术后28 d,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检测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悬尾实验评价小鼠情绪状况,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检测白质损伤情况。

结果

(1)BMS评分结果显示原青花素治疗组第7、14、21、28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2.38±0.26)、(3.25±0.31)、(3.75±0.45)和(4.25±0.37)分]与Ve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27)、(1.75±0.16)、(2.00±0.19)、(2.63±0.26)分,P=0.010]。(2)悬尾实验表明原花青素治疗组和Ve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33±2.65) s和(281.33±3.853) s,t=7.053,P=0.000]。(3)对比Veh组,原青花素组抑炎因子IL-1β表达量[(719.5±55.9) ng/ml]明显低于Veh组[(1 100.5±61.5) ng/ml,t=4.583,P=0.001],TNF-α[(829.2±50.9) ng/ml]明显低于Veh组[(1 113.0±58.8) ng/ml,t=3.648,P=0.005]。(4)原青花素组ROS的荧光强度(1 154.8±78.5)明显低于Veh组(1 689.0±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00)。(5)对比Veh组[(18.7±1.5)%],原青花素组的正常髓鞘明显增多[(24.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P=0.033)。(6)对比Veh组,原花青素组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下调(0.342±0.028和0.156±0.036,t=4.053,P=0.002)。

结论

原青花素对脊髓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338-3p与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3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21例癌旁组织标本,细胞培养肝癌细胞,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的miR-338-3p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集落形成试验测定miR-338-3p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小鼠心脏移植后自噬水平的变化以及与免疫排除的关系。方法以BALB/c作为供体,C57BL/6作为受体,采用Cuff血管吻合术,在小鼠颈部进行异位心脏移植。在移植后4、8 d,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自噬相关基因p62检测移植小鼠心脏自噬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17的表达水平;采用雷帕霉素治疗后,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移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最常用的种子细胞,在组织损伤后修复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移植入体内参与组织修复的过程中,干细胞自身的干性下降,难以较好分化成为特定的组织类型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干性维持的机制和方法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新型天然化合物维康醇对于恶性前列腺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维康醇在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株及正常前列腺上皮诱导凋亡的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方式分析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具体类型及凋亡率变化,在相同药物浓度下与传统化疗药物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凋亡标志物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检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方剂活血灵(HXL)预防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60只1个月龄Wiste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空白组(予以纯化水10 ml/kg)、对照组(予以纯化水10 ml/kg)、阳性药物组(予以阿司匹林116.9 mg/kg)、中药HXL低、中、高(含生药量0.625、1.230、2.460 g/ml的水溶液)每组各10只,采用创伤性造模方法制备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组在造模前7
期刊
目的观察调控肿瘤易感性候选基因2 (CASC2)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微小RNA-21(miR-21)能否调控CASC2表达和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癌细胞株(786-O和A498)和人胚胎肾细胞株(HEK 293)的CASC2表达,构建高表达质粒pcDNA3.1(+)-CASC2并转染上调CASC2表达,通过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和细胞划痕
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及放射疗治疗等都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并有各自的缺陷,因此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着微小RNA表达失调,这就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而如何将治疗性的微小RNA安全有效地运送到肿瘤细胞仍旧是阻碍微小RNA类分子靶向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核酸适配体即单链DNA或RNA,具有与靶标分子以一种高度亲和力和特异性方式结合的特性,这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