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青团:强化“四个结合”面向青少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组织化开展“1121”学习活动,即:一系列个人自学、1次主题团课、2次交流活动、办好1件实事。通过组织途径把学党史要求传达给每一名团员青年,以团支部的组织优势开展工作,通过线上直播、一起打卡、党史学习对抗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各领域青年学好党史。
  扎实学习内容和创新方式方法相结合。面向不同领域、年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推荐学习资料,确定任务目标。创新方式上演舞台剧《百年对话》,面向新兴青年群体开展红色街舞主题编创大赛等。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百家红领巾通讯社校园记者站采访百名老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举办红色故事“小小讲解员”大赛,北京和新疆线上同上团队课。
  学党史悟思想与办实事求实效相结合。加强对12345热线反映的青少年诉求的分析研判,找准“办实事”切入点,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协调机制为平台,找準34家委员单位职能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结合点,推出“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2021年40件实事”。着力打造“未诉先办、心理服务、星光自护、法治教育、青春助跑、阳光地带、立法推动、协商代言、司法保护、婚恋交友”10个品牌。
  团的主责主业与服务中心大局相结合。发挥共青团职能作用,积极参与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开展“岗位建功”主题活动,参与“回天有我”治理创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积极与市委市政府各部门联动,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教委联合举办活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旦角是秦腔行当及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唱为核心的戏曲艺术,行腔与唱法运用是否得当不仅对戏曲艺术的表现力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还对秦腔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自己这些年在秦腔旦角教学一线实践经验的剖析,对秦腔旦角艺术唱法如何在发展中结合时代审美要求进行创新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的侧重点是秦腔对民族及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学习,就是在使秦腔旦角艺术唱法更趋完善的同时,又兼具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