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某污染场地开发利用后土壤环境质量分析

来源 :资源环境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a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市硚口区某小区在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上建设而来,所在场地经二次开发利用后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还不清楚.为此在小区场地布设8个采样点,采集24份土壤样品,在分析镍、铜、镉、铅、砷、汞6种重金属元素和苯并[a]芘、石油烃、六六六、滴滴涕等4种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污染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上述10种污染物的含量分别为33.44×10-6~48.76×10-6、26.41×10-6~39.44×10-6、0.224×10-6~0.369×10-6、19.73×10-6~47.08×10-6、5.36×10-6~11.46×10-6、0.030×10-6~0.098×10-6、3.82×10-9~27.70×10-9、5.3×10-6~129.0×10-6、0.20×10-9~30.80×10-9、1.4×10-9~109.0×10-9;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223~0.325、0.013~0.020、0.011~0.018、0.049~0.118、0.268~0.573、0.004~0.012、0.007~0.050、1×10-5~16×10-5、0~0.030、0~0.017;研究区综合污染指数为0.333~0.369.研究区当前的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水平.
其他文献
测定宣恩县西北部表层土壤及茶叶、水稻、玉米、土豆中硒和锌的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及土壤中硒、锌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宣恩县西北部表层土壤中硒含量处于高硒水平,锌含量也处于丰富水平,且土壤硒、锌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这主要与其区域地质背景有关.土壤中硒、锌元素形态主要为强有机结合态与残渣态,很难以离子形态释放出来,不同形态硒变异系数随着硒惰性增强而增大,不同形态锌变异系数随着锌惰性增强而减小,硒在全区的生物易利用性较锌稳定.土壤中各形态硒、锌含量与其全量、pH值、有机质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农作物可食部分对
本研究以香蒲幼苗为材料,探讨锑胁迫对香蒲株高、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Sb3+浓度达到100 mg·kg-1时,香蒲株高达到最大值106.12±8.68 cm,且锑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香蒲株高.与对照(CK)对比,锑胁迫会导致香蒲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潜在活性、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以及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上
在在线健康社区中,为激励在线医生积极参与诊疗服务,引入公平偏好,构建并求解声誉激励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结论.研究表明,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在线医生的公平偏好系数与声誉激励系数正相关;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在线医生的公平偏好系数与声誉激励系数无关;无论考虑公平偏好系数与否,在线医生的努力水平、信用能力系数和医疗能力系数与声誉激励系数均正相关;在线医生的风险规避系数、努力成本系数、外界环境变量的方差和产出分享系数与声誉激励系数均负相关.
为了建设用地地块所有者对地块进行全过程高效管理和监督,利用土壤调查分析数据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六个阶段全流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将各阶段无序凌乱的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而且还能充分利用相关地质环境的大数据成果,基于取样分析数据建立污染物三维高精度属性模型,进行场地污染物修复治理设计和施工靶向治疗.
为提高随机过程课程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存在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知识点无法融会贯通等问题,提出在随机过程教学中利用概念图展现关联知识点间的层次结构,并利用R语言对基本概念及教学案例进行可视化.教学实践表明基于概念图和R语言的随机过程课程教学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针对细菌觅食优化算法(BFOA)收敛速度较慢及求解精度不够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随机梯度下降算法(SGD)改进的混合细菌觅食优化算法(BFOA_SGD),该算法将SGD算法以样本梯度值有针对性更新参数的方法引入BFOA算法的趋化操作中,完成快速的参数最优解位置定位.在对测试函数寻优过程中,BFOA_SGD算法均以较少的迭代次数得到最优解.并将BFOA_SGD算法应用到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中,完成对MINST手写体数据集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识别准确率提高2%左右.
在分析地质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可扩展性、通用性、安全性、便捷性等4项技术指标,对2种可实现的技术路线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基于超融合技术构建地质大数据私有云基础设施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并通过湖北省地质局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进行了验证.
湖北省黄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露天开采矿山众多,存在大量亟待生态修复治理的边坡.根据边坡的岩体岩性、岩体结构类型、坡度、坡向、坡高的组合关系,将黄石地区的露天矿山边坡划分为难治理型、较难治理型、较易治理型、易治理型四类,指出岩质、整体状和块状结构、陡坡及以上、顺层坡、高及超高边坡的生态修复难度较大.露天矿山边坡的类型及生态修复难易程度不同,应本着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便利性原则,因地制宜地制订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以达到修复效果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
钟祥市斑竹垱岩溶地面塌陷是典型的采矿降水疏干影响区地面塌陷.该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与岩溶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构造破碎带(断裂)促使地下水富集带发育岩溶,岩溶管道和溶洞为塌陷提供空间条件,采矿降水改变疏干区地下水径流途径诱发塌陷形成.采用注浆加固、回填、河床整治、绿化等工程对斑竹垱岩溶地面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取得预期建设效果.
干热岩作为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洁、稳定、可再生的优势,潜力巨大.研究干热岩对于湖北省能源利用、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因此,对湖北省具有干热岩成藏条件的干热岩靶区进行分析,选择大别地区罗田和江汉盆地嘉鱼,采用大地电磁探测技术进行模型二维正演.最后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对TM模式数据进行反演解译,基本查明两地深部电性结构,推测控热构造的分布规律,初步评估其干热岩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