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训作为人才储备的一项重要手段而不容忽视。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通过强化考核、准确评估,不断完善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能力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人力资源;教育培訓;目标计划;考核评估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企业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强化企业归属感,优化人才储备,从而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态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培训是一项同时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科学化的工作,明确的培训目标、周密的培训计划、严格的考核制度、及时的效果评估才能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利于培训管理过程中诸环节的联结,也是整个培训管理活动力争达到的未来状态。企业培训目标的设立必须依据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内部结构等诸多因素。企业可以在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年度培训目标,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成为企业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制定培训计划
周密详尽的培训计划能为企业的培训工作提供宏观指导和微观支持,它必须内容详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目标量化。从调研着手,联系实际,合理安排,取得多方支持与配合,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1.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得到受训者的态度和意见,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员工培训需求。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调研,向各部门传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以多种形式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分析整理,做到按需施教,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就是将培训目标转化为培训课程的过程,是为实现培训目标寻找可行的课程框架。培训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既要考虑到全局又要考虑到局部,既要有广泛性也要有针对性。通过培训模块的方式实现,涵盖到企业文化、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同时满足管理人员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3.时间安排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满足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需要。培训的时间安排必须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否则就违背了培训工作的初衷。培训时间应该集中化与分散化相结合,长短期相结合,同时辅以办公网、企业简报等形式,巧妙规避工作时间差带来的难题。
4.师资力量
优质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企业可以与各大知名高校、业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外聘高校教授、业界专家作为讲师,实施专题讲座,以其专业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可以启动内训师机制,挖掘、培养内训师本身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地降低了培训成本,丰富培训实用性,带动学习氛围。
5.教学模式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无论讲师授课,还是学员学习,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研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相结合,既“送出去”,也“请进来”。外请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研讨交流等形式给企业员工灌输新理念、新动态;选派业务骨干、行业精英外出参加脱产培训,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丰富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演讲比赛,技术评比等活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以“传、帮、带”的内训模式,带动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强化培训考核
强化培训考核工作,既是企业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培训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训考核不仅仅要健全考核制度,更要创新考核方式、强化培训结果应用。
1.健全考核制度
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培训工作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企业内部需成立专业培训考核工作小组,设置部门培训考核管理人员,层层控管、各尽其责。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使培训考核指标量化,利于操作,便于分析。
2.创新考核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考核方式过于重理论轻实践、重业务轻能力、重书面轻实操,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才能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现代化培训考核方式应该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首先,通过笔试考核培训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其次,通过抽查出勤、课堂笔记等考核学员学习态度;通过研讨交流、论文答辩、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论文撰写等考核学员灵活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训、岗位实践等考核学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能力。真正从多角度、多方位对学员开展全面、综合意义上的培训考核。
3.强化培训结果应用
培训结果的合理应用是推动和改进培训工作发展的源源动力。要把学员培训考核的结果和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纳入人事考核范畴,作为奖金发放、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专业考核工作小组应该与人事部门密切联系,沟通信息,确保培训考核结果真正意义上得到应用,落到实处。积极参加企业各项培训,按时完成培训任务,达到规范学时数,成绩优异且成长为企业内训师的学员应予以奖励并通报表扬,并在年度评先评优过程中适度倾斜,还可以作为领导干部提拔的一个衡量依据。反之亦然,在培训过程中持松散、懈怠态度,把培训作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有利时机,完不成基本培训指标,浪费企业培训资源的学员不仅要通报批评,更要在薪酬、评优、晋升中予以惩戒。
四、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指针对特定的培训活动,全面搜集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作为再次制定新的培训计划的决策依据。培训效果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同时又是一个新培训计划的开始。其目的是便于企业在选择、调整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判断其价值的时候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之,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基础,是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创建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技术型企业的关键。加强职工在职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程,它必须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通过提升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和养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能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士春.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与着重点.《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2).
[2]王艳波、邓小兵.浅议如何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
[3]张忠义、南婕.培训项目中的课程研制方法.《继续教育》,2011,(1).
[4]陈永青.加强培训考核提高培训质量.《青年与社会》,?2013,(7).
关键词:人力资源;教育培訓;目标计划;考核评估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企业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强化企业归属感,优化人才储备,从而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态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培训是一项同时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科学化的工作,明确的培训目标、周密的培训计划、严格的考核制度、及时的效果评估才能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利于培训管理过程中诸环节的联结,也是整个培训管理活动力争达到的未来状态。企业培训目标的设立必须依据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内部结构等诸多因素。企业可以在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年度培训目标,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成为企业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制定培训计划
周密详尽的培训计划能为企业的培训工作提供宏观指导和微观支持,它必须内容详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目标量化。从调研着手,联系实际,合理安排,取得多方支持与配合,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1.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得到受训者的态度和意见,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员工培训需求。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调研,向各部门传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以多种形式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分析整理,做到按需施教,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就是将培训目标转化为培训课程的过程,是为实现培训目标寻找可行的课程框架。培训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既要考虑到全局又要考虑到局部,既要有广泛性也要有针对性。通过培训模块的方式实现,涵盖到企业文化、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同时满足管理人员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3.时间安排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满足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需要。培训的时间安排必须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否则就违背了培训工作的初衷。培训时间应该集中化与分散化相结合,长短期相结合,同时辅以办公网、企业简报等形式,巧妙规避工作时间差带来的难题。
4.师资力量
优质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企业可以与各大知名高校、业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外聘高校教授、业界专家作为讲师,实施专题讲座,以其专业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可以启动内训师机制,挖掘、培养内训师本身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地降低了培训成本,丰富培训实用性,带动学习氛围。
5.教学模式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无论讲师授课,还是学员学习,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研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相结合,既“送出去”,也“请进来”。外请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研讨交流等形式给企业员工灌输新理念、新动态;选派业务骨干、行业精英外出参加脱产培训,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丰富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演讲比赛,技术评比等活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以“传、帮、带”的内训模式,带动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强化培训考核
强化培训考核工作,既是企业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培训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训考核不仅仅要健全考核制度,更要创新考核方式、强化培训结果应用。
1.健全考核制度
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培训工作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企业内部需成立专业培训考核工作小组,设置部门培训考核管理人员,层层控管、各尽其责。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使培训考核指标量化,利于操作,便于分析。
2.创新考核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考核方式过于重理论轻实践、重业务轻能力、重书面轻实操,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才能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现代化培训考核方式应该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首先,通过笔试考核培训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其次,通过抽查出勤、课堂笔记等考核学员学习态度;通过研讨交流、论文答辩、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论文撰写等考核学员灵活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训、岗位实践等考核学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能力。真正从多角度、多方位对学员开展全面、综合意义上的培训考核。
3.强化培训结果应用
培训结果的合理应用是推动和改进培训工作发展的源源动力。要把学员培训考核的结果和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纳入人事考核范畴,作为奖金发放、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专业考核工作小组应该与人事部门密切联系,沟通信息,确保培训考核结果真正意义上得到应用,落到实处。积极参加企业各项培训,按时完成培训任务,达到规范学时数,成绩优异且成长为企业内训师的学员应予以奖励并通报表扬,并在年度评先评优过程中适度倾斜,还可以作为领导干部提拔的一个衡量依据。反之亦然,在培训过程中持松散、懈怠态度,把培训作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有利时机,完不成基本培训指标,浪费企业培训资源的学员不仅要通报批评,更要在薪酬、评优、晋升中予以惩戒。
四、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指针对特定的培训活动,全面搜集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作为再次制定新的培训计划的决策依据。培训效果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同时又是一个新培训计划的开始。其目的是便于企业在选择、调整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判断其价值的时候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之,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基础,是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创建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技术型企业的关键。加强职工在职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程,它必须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通过提升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和养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能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士春.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与着重点.《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2).
[2]王艳波、邓小兵.浅议如何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
[3]张忠义、南婕.培训项目中的课程研制方法.《继续教育》,2011,(1).
[4]陈永青.加强培训考核提高培训质量.《青年与社会》,?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