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论语》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说:“纵是科举废了,《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既不是敲门砖了,为什么这书还有不少人读它呢?一则,二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它看成必读书;二则,《论语》本身也有较为广泛的用途和较大的价值,它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所以直到今天,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古籍;三则,古人喜欢引用《论语》,把《论语》读懂了,阅读理解古书自然较为方便。”
  我觉得,现代人读《论语》,是因为《论语》能给人生存的智慧、生活的指引、心灵的平静。它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了古往今来普通人的生活。
  有的人用《论语》里的词语来命名:胡三省(宋元之际史学家)、陈省身,名字出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刘思齐(毛岸英之妻),任贤齐,名字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的人用《论语》里的话作为书名:朱熹、吕祖谦编订的《近思录》,“近思”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王阳明的《传习录》,“传习”一词源于《论语·学而》:“传不习乎。”
  有人喜欢用《论语》里的词语给自己的房子命名,如北宋王文穆的房子就叫“三畏堂”,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由于他还怕老婆,所以杨亿(北宋著名文学家)取笑他,建议他把房子改为“四畏堂”。
  有的校名也来源于《论语》,如著名的辅仁大学,“辅仁”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有的学校用《论语》里的话作校训,如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上海电视大学校训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有教无类、乐学致远。”
  有的地名来自《论语》,如湖南省安仁县,“安仁”出自
  《论语·里仁第四》:“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四川仁寿县,“仁寿”出自《论语·雍也第六》:“知者乐,仁者寿。”
  有的广告语来自《论语》,如“仁者爱人,汇仁集团”,“仁者爱人”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当然,现在我们用的东西也有一些和《论语》有关,如我们常用的下载工具“迅雷”,在《论语·乡党》中就有这个词:“迅雷风烈必变”。
  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和话语,当你翻阅《论语》再遇见这些词语时是否会像遇见老朋友一样亲切呢?
其他文献
窦桂梅简介  窦桂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从教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提名十杰教师。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曾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从“三个超越”的实践理念,到“主题教学”下“三个回归”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相关奖项。《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作过系列专题介绍。     一年又一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肉强食是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当然“小鱼小虾”也不会心甘情愿地让别人吃。怎么办?只有“隐身”,让敌人很难发现自己。  蝴蝶鱼头部生有一条黑带,身体后部又有一对圆形黑斑,还镶着一圈黄色的环,活像一对鱼眼。蝴蝶鱼常常后退着游动。当敌人见到它,总会上当,把它的尾部当成头部展开进攻。可它却猛地向前游去,让敌人扑了个空。  管口鱼身体细长,嘴巴张开时与身体直径一样大,活像一根管子
我们学校有一位特别的校长,他姓林,名宗贤,他和其他校长不同的地方数不胜数,比如,他的作文教得好、写得棒;他的硬笔字、板书十分工整;他热爱学校,喜欢教书,喜欢和同学们交流。  同学们都知道林校长是通过竞聘上岗来我校当校长的,他一到任就组织了十二个兴趣小组,让每一位有专长的老师担任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十二个兴趣小组一活动起来,校园就热闹起来了,闲逛的人就少了。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就喜欢学校,热爱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