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瓶颈与经验借鉴

来源 :区域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发挥消费引领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已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外在环境,一些城市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依然存在着城市总体经济实力有待提升、缺少全球知名的商圈和本土品牌、对境外消费的吸引力不足、在引导消费结构变化、释放消费潜力方面需要升级等问题.从发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上来看,主要有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推动模式两种,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中国特色,我国需要进一步以技术支撑和制度创新营造优良的消费环境,增强本土品牌的全球吸引力,建立完整的时尚产业链,将实物消费与文化旅游消费相结合,提升城市社区发展,加强高端国际医疗保健服务供给,在全国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
其他文献
从负利率政策的理论发展和传导机制出发,梳理负利率政策在欧元区、日本等经济体的实施背景及实施效果,并利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欧元区负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失业率等的影响,发现欧元区负利率政策对稳定汇率、维持物价稳定以及降低失业率方面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影响力非常有限,而在刺激欧元区经济增长方面,负利率政策并不是有效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力提升货币政策边际成效、关注负利率政策外溢效应、加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力度的政策建议.
基于阶层结构视角,探索科技金融生态对科技企业孵化效率的内在作用机制.以我国2010—2019年30个省份(除港澳台、西藏)的数据为样本,结合两阶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生态对科技企业孵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生态通过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内部活动因素的跨层交互作用影响科技企业孵化效率;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内的科技要素系统、经济生态系统、政府支持系统能够协同作用于科技企业孵化效率;科技金融生态内不同系统对科技企业孵化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在2021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区域要素高质量发展、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和实践方向.
农村城镇是实现由农村建设向城市建设转移的中介和桥梁,农村城镇新格局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乡村振兴必须与农村城镇化有效统筹起来,更好发挥农村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小城镇数量众多、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环境各不相同,不同城市自身的发展路径和生命周期也有所不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发展路径,尤其是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以2000—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机制基础上,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相关分析探讨三者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联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并处于中等发展水平阶段,其空间分布与区域资源禀赋具有高度一致性;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呈现出稳定的上升态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各省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发展特征,总体上表现为“上
山东沂南徐公砚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基于形成的矿床地质数据、岩矿鉴定、测试结果等,通过对徐公砚石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等特征的研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徐公砚石矿赋存于新元古代土门群佟家庄组页岩段中,岩性为薄层状透镜状微晶灰岩,时代、层位、岩相古地理等因素影响显著,形成于半深海环境,受后期溶蚀作用制约,为沉积型层控矿床;依据花芽发育情况、石质、块度、厚度、色差等,将研究区砚石共划分为两大色系、四个品级.研究成果可为将来徐公砚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丰富,将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多个省市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明确其组织属性和特点,梳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主流治理结构,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模式、治理模式和成果转化模式进行重点研究.在协同创新模式上,结合宏观的政策环境以及具体的市场环境,把握当前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现状,对此展开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临近节点是影响矢量数据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数据维度提升带来的高维信息这一特征,将要素节点升级为节点缓冲区,设计实现了基于要素节点缓冲区融合的临近节点检查方法,通过多源数据合并、要素转节点、相同节点融合、缓冲以及缓冲区融合等步骤获得要素节点缓冲区融合面,最后通过面积容差判定出临近节点所在范围.实验证明,算法通用性强,准确度高,效率稳定,定位准确,是一种有效的多源矢量数据临近节点检查方法.
区域产业演替与升级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引入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区域产业演替与升级具有合理性.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提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技术周期、技术关联与技术发展方向3个方面分析区域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业发展路径,探讨新产业发展路径形成过程中经济主体行为的适应性调整,并就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经济韧性与社会保护问题进行分析意义重大.未来,准确总结中国实践经验,构建演化发展经济地理学将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
2021年12月4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新发展格局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线上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新发展格局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重点,同时涉及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索、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解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区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行动建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思考等热点问题,为新发展格局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