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1983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洋洋,南宁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务处副主任,教育硕士。作者长于高考作文教学研究,所教学生曾获广西高考理科总分状元、广西语文单科状元,屡有学生高考作文获满分。
  标题: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出处: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曾经打过一个人,那就是我……”
  ……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标题点评:如诉衷肠 质朴深情
  文章叙说了一位母亲打孩子的用心、无奈和痛楚,道出了天下为人父母者久郁于心而又无以表达于外的心声。其中蕴含的真情可以令所有的母亲觅其为知音,也能让所有未懂事的孩子的心灵受到爱的震颤。这一切的力量,在标题便已开始生成,延展。作者用提问的方式设置题目,充分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作者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视角行文,如话家常,亲切自然。读标题,犹如看到一位母亲轻轻抱着孩子,爱怜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在娓娓诉说心中真挚的情感。未看文,心已暖,孩子与母亲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也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标题:剪掉散文的辫子
  出处:余光中《剪掉散文的辫子》
  据说,自五四以来,中国的新文学中,最贫乏的是诗,最丰富的是散文。这种似是而非的论断,好像已经变成批评家的口头禅,不再需要经过大脑了。未来的文学史必然否定这种看法。事实上,不必等那么久。如果文学的价值都要待时间来决定,那么当代的批评家干什么去了?即在今日,在较少数的敏感的心灵之间,大家都已认为,走在最前面的是现代诗,落在最后面的是文学批评。以散文名家的聂华苓女士,曾向我表示过,她常在读台湾的现代诗时,得到丰盛的灵感。现代诗,现代音乐,甚至现代小说,大多数的文艺形式和精神都在接受现代化的洗礼,作脱胎换骨的蜕变之际,散文,创造的散文(俗称“抒情的散文”)似乎仍是相当保守的一个小妹妹,迄今还不肯剪掉她那根小辫子。
  标题点评:设喻说理 巧妙评论
  “剪掉散文的辫子”,如此标题开篇,便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散文的辫子”是什么?为什么要“剪掉散文的辫子”?除此之外,标题还能给予读者思考和启发。当明白“散文的辫子”即散文的弊病,“剪掉散文的辫子”就是要革除散文的弊病,阅读便找到了理解的纲。余光中先生曾这样说道:“我右手写诗,偶尔左手写散文,算是副产品……我写散文,比写诗几乎晚了十年。当初动笔,不过当作‘诗余’,原来无心插柳,后来竟自成荫,似乎赢得更多读者。”从此文的标题,我们不是已能窥见先生“左手”写出来的散文那令人悦心的可读性了吗?
其他文献
[摘 要]熙丰年间,陕西钞盐法的盈利模式由以盐盈利转变为以钞盈利,造成盐钞溢额、钞价下跌。受此影响,陕西官府通过加饶、减价卖钞等方式招徕商人,争夺资源;商人也借助虚估复苏和盐钞投机减少损失。朝廷则试图通过扩大官卖和解盐抑配,整顿盐法。尽管地方官府和商人必须遵守朝廷制定的盐法规则,却也在此框架内谋求利益最大化。盐钞溢额策略影响下的陕西盐法,其制度运行的面相十分复杂。  [关键词]宋神宗,盐钞,钞盐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共有六篇记实作文。这类作文的教学,都有共同的特点,通过学生对自身生活中所经历的人和事的叙述,来表达内心情感。记实作文就在于真实生活场景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