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忆的重构:新农村题材电影的影像表达

来源 :电影新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小康”“乡村振兴”等关键词作为新农村题材电影表述的视觉符号,展现了“中国化”凝聚性叙事结构,重构了生态乡村与现代交融的视觉图谱.本文以近年来上映的《十八洞村》《秀美人生》和《春天的马拉松》三部影片为例,以“乡愁记忆”为切入口,结合“文化记忆”这一理论视野探讨其本质,即新农村题材电影记忆着什么,记忆的动机是什么,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记忆形态,发挥了怎样的记忆功能、思考社会意义及文化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题材的电影多以民间立场和逻辑对主流价值进行叙述,在挖掘乡土经验的同时紧贴时代精神.本文主要围绕民间文化与乡土情结、平民视角与多元叙事、隐喻意象与隐形结构、审美内涵与精神传承四个方面论述新农村题材电影的民间化问题.主流话语与民间叙事路径的融合生动呈现出人们对“家国一体”和精神原乡的认同和坚守,浸润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叙述展示出动人的情感力量.
北魏前后出现了一些带有神人控驭对兽图像的遗物,学界指出这种图像是在西方文化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然而缺乏具体细节阐述,难以了解更为全面的信息.本稿将其划分为青铜铺首衔环表现神人控驭对龙,以及其他物件表现神人控驭对狮图像,并分析了这些图像的表现形式,及其吸收和改造西方文化因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