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小康”“乡村振兴”等关键词作为新农村题材电影表述的视觉符号,展现了“中国化”凝聚性叙事结构,重构了生态乡村与现代交融的视觉图谱.本文以近年来上映的《十八洞村》《秀美人生》和《春天的马拉松》三部影片为例,以“乡愁记忆”为切入口,结合“文化记忆”这一理论视野探讨其本质,即新农村题材电影记忆着什么,记忆的动机是什么,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记忆形态,发挥了怎样的记忆功能、思考社会意义及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