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的视角浅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整体化学素养提升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整体化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首先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依次为“化学实验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化学实验的开展手段单一化”“化学实验局限于专业化器具”。从这些问题出发,又结合具体的实例,从“信息技术手段”“社会生活资源”“学生自主探究”以及“课堂生成资源”四个方面入手,对从创新的视角组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推动广大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创新实验教学形式,切实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手段;社会生活资源;学生自主探究;课堂生成
  实验是化学规律、定理等形成的基础。现在所接触与学习的化学规律、定理等无一不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也正因为如此,初中化学学科将实验教学放在了较高的位置上,期望通过优质的、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带动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切实锻炼与发展学生的化学素养与能力。但是,从当前实践来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突出问题,导致学生以实验为载体,更好发展的预期目的未能很好地落到实处。面对这一尴尬现状,面对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处于低效的情况,初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在正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以创新的视角去分析、对待实验教学,让化学实验教学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及其质量也由此得以显著与提升。以下,仅结合自身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依次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有效的应对策略发表个人认识。
  一、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纵观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实际教育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化学素养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探索之后,笔者认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化学实验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就当前的初中化学中考来看,并未以现场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查,更多的时候只是以几道题目的形式考查与评估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素养与水平。在这一“应试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部分初中化学教师注重对化学实验的讲解与教学,但却局限于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化学成绩,至于学生是否会娴熟地对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操作,是否熟记了其中的注意事项,是否能在规范的操作下,获得预期中的理想化学效果,并未被广大初中化学教师高度重视。这就使得实验更多的时候仅仅以调动学生化学兴趣、帮助学生验证化学学习规律的形式存在,而未能彰显出其应有的价值。
  (二)化学实验的开展手段单一化
  纵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发现其手段较为单一化,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前面一步步演示,学生在底下观看,化学实验更多的时候是“演示实验”,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另外,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或者为了规避实验操作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会有意识地以语言讲解的方式展开实验教学,这时,实验便成为教师口中所描述的内容,成为只出现在学生化学教材中的插图图片。可以说,单一化的实验手段及其形式,也使得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极大的问题及挑战。
  (三)化学实验局限于专业化器具
  在部分教师看来,做实验就需要借助实验室内专业的器材、药品与工具,这样的实验才专业、才显得高大上。实则不然,化学实验来源于日常社会生活,生活中的众多事物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的宝贵素材。仅局限于专业化器具才能组织与开展化学实验的观点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教师未能联系学生已有社会生活实际的化学实验理念,也使得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 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切入点
  在明确了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所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之后,接下来,将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与探讨有助于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化学素养更好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初中化学实验
  提到实验教学,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下意识地认为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无关,教师只需要在实验室中带领学生操作即可,根本就用不到信息技术手段。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当前是21世纪,信息技术手段广泛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运用在各个行业之中,教育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在信息化大社会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也应当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这其中也包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初中化学教师创新性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体现。
  例如,在教学“利用高锰酸钾进行氧气的制取”这一实验时,笔者首先根据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带领学生进行了正常的实验操作,同时也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实验操作的步骤,切勿颠倒顺序,以免发生化学实验意外事故,带来不必要的危险。为了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笔者还特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了利用高锰酸钾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时,错误地先熄灭酒精灯的做法,其不恰当操作導致试管快速冷却,试管内的气体体积随之快速收缩,在较强的负压状态下,原本水槽内的水以倒灌的方式进入试管中,使得试管因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变冷出现冷缩进而突然爆裂。出于师生人身安全保护的考虑,这种错误的实验通常不会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但若是教师仅仅以语言的方式描述,学生容易忽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进行的化学实验动态演示,初中学生将会形成非常直观的认知,清晰地知道了“利用高锰酸钾进行氧气的制取”这一实验的实际操作步骤,也懂得了在日后的化学实验操作中务必保持严谨的态度。
  (二)依托社会生活资源开展初中化学实验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实验应当在实验室中开展,用最专业的仪器、药品、器具等进行一步步的操作,这样才能称之为“实验”。实则不然,这只是对实验的一种片面认知。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中操作,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后者是实验的丰富外延。具体体现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有这样一种意识,即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在专门的、规范化的化学实验室开展,更可以立足初中学生已有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鼓励他们从实际生活出发,寻找平时能接触到的材料进行化学实验。这种依托社会生活资源所开展的初中化学实验,是对局限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与延伸,更是初中化学教师想方设法建立起学生所学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   笔者在自身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便会有意识地从所教学的化学知识出发,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用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创新性的化学实验操作。例如,在教学“溶解现象”这章化学知识时,笔者便鼓励学生寻找常见物品进行化学实验,学生积极寻找,主动动手进行操作。有的学生利用常见的食盐和自来水,进行了有关溶解的化学实验,有的学生对比食盐,尝试了将面粉放置于自来水中的溶解情况,还有的学生突发奇想:是否可以用食用油代替自来水进行溶解实验呢……就这样,学生寻找着身边可用的材料进行着溶解的化学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了化学实验、化学学习与自身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于此萌发化学实验探索的热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切实对所学到的“溶解现象”相关化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再如,笔者还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泡腾片,为学生展示了一番“云蒸霞蔚”的趣味化学实验,具体实验操作步骤为左手持试管,右手持滴管,先在左手持有的试管里加入四分之一的水,再加入两滴颜料,摇晃该试管,使其颜料充分溶于水,再在试管中加入四分之三的食用油,最后再加泡腾片放入试管中。这时便能看到“云蒸霞蔚”的惊人景观。对于所产生的生成物,将其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发现原本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并有些许沉淀。无论是食用油、泡腾片,还是油,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因此,从这些看似平常但却能产生奇妙化学反应的事物入手,便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被化学实验的魅力所吸引、所折服。相信,这一来源于生活的化学实验将会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化学探索热情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其参与化学学习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三)依托学生自主探究开展初中化学实验
  在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时常可以看到教师为学生演示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则紧盯教师的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这种常态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诚然有助于教师向学生系统讲解化学实验知识,但是其同时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即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未被给予充足的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机会,这样一来,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怎能获得提升与发展呢?初中学生又何谈以实验为载体收获更多的知识呢?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初中化学实验常态化教学所暴露出来的一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改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科学而合理地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质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嘴,从而获得更好的化学实验认知,使自身化学素养得到提升与发展。例如,在教学“溶液的酸碱性”这一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验操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初中化学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记录整理,并据此形成完整的化学实验报告,当实验效果明显时,要有意识地梳理实验各个环节与步骤,构建完善的化学实验体系,若是化学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更是要如实描述,更要将后续的反思、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加以记录。如此一来,在“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化学实验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其也很好地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规律的探索过程。这让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相关化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水平与能力等也得到了明显的锻炼、提升与发展。
  (四)依托课堂生成资源开展初中化学实验
  在以往的教育观念里,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教师不会在教育教学中出现错误,而学生也不允许挑战教师的“权威”,这其实是对师生地位的错误认知。师生是平等的,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而学生也才能尊重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具体的知识学习之中。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自然也便容易达成。也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过于墨守成规,相反应当正确认识與看待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敢于对教师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大胆发表见解。须知,课堂生成资源的巧妙利用也不失为推动学生更深刻认识所学习化学知识、发展化学实验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这一实验的操作中,由于疏忽,笔者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忘了在管口放置一团棉花,这导致部分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实验操作未能得到预期中的理想效果,本次化学实验未能成功完成。面对这一突发的课堂情况,笔者并没有一味逃避,而是勇于向学生承认了自己的疏忽。以此为基础,笔者又进一步向学生进行了提问:“同学们,因为未科学放置棉花,导致整个化学实验未能有效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在管口放置一团棉花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结合所学的知识,尝试着大胆思考与想象……”这样一来,巧妙化解了原本化学实验教学失败的尴尬,又使得学生得以意识到化学实验是一项非常严谨而规范的活动,每一步骤都有着其详细而科学的步骤,从而进一步端正了自身的化学实验操作态度。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师依托课堂生成资源,创新性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三、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是早已被大量历史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同理,创新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好开展与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力量。诚然,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着突出的问题,有众多的不足,制约了高效益教学效率的获得,也使得学生化学素养有效发展的预期目标流于了形式,为此,初中化学教师更要在积极正视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性的视角,以创新的理念不断去转化自身的初中化学实验教育行为,不断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育活动,给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更加持续的发展力量,在显著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保障初中学生真正以实验为手段、为载体,收获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曼.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思考[J].考试周刊,2018(32):179.
  [2]刘良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1):105-106.
  [3]王德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中外交流,2018(31):140.
  作者简介:
  陈艳萍,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南安柳城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上课情形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总结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点的学习行为习惯,确保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备受诟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实践,因此一部分育人资源被浪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动性,将理论分析与实
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教育部门对小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强调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的能力,还要培养其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文章分析了小学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和课堂教学现状,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提高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一、 引言  小学道德教育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文章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为例,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撮语带面”教学方法在初中古诗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从聚焦诗歌内容,深入解读、挖掘文本情感,透彻分析、咀嚼多义词语,发展思维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撮取关键语架构课堂.这一教学方法不仅简化了教学过程,而且也让学生拥有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逐渐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了文言语感,进而具备了欣赏美的能力,增强了形象思维能力.古诗词“撮语带面”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文”“言”的统一,真正做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精准教学的模式,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差异性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探索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信息化;阅读;高效课堂  高效的阅读课堂就
摘 要:随着中国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英语学科在教育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对教育也进行了改革,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例如,高中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阅读一直是重中之重,提升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是高中英语教师十分关注的事情。文章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希望能够帮助到高中英语教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
摘 要:人文教育要立足于学生,以生为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渗透人文教育,教师在向小学生传授基本的道德伦理知识与法律知识基础上,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备高尚的品德。笔者认为通过营造人文环境,建立规则意识,参与实践活动,懂得人文教育在小学生品德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地位,能够生成人文知识、人文能力、人文情怀,让小学生逐渐成长为健康的、有内涵的人。  关键词:人文教育;环境;规则;实践;渗透  著
摘 要:数学是小学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学内容相对基础,小学是为未来小学生学习奠定良好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具备生活性,小学知识很基础,与学生生活联系的也很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场景进行数学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为此文章将研究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写日记是为了记载一天中发生的重要事情,其目的是为了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总结,记录自己的情感状态.而数学日记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巩固知识,并且通过这种独特的实践方法,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因而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文章对小学高效使用数学日记的方式进行探讨.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基础的学生书面成绩开始转变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个期间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进行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理解、化学思维的提升有着巨大作用,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文章就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验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提升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身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想应对新课改的挑战,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地改进与创新。经过调查研究,以实践为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有着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进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对新课改的一种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