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悄然发现,“文件打架”、“粗暴执法”、“公文旅游”等政府“牛皮癣”逐步减少了,这些,都缘于“8大政府管理创新制度”的推出。一个贴心为民的法治政府形象,在人们心中挺立起来。
2004年8月中旬,重庆长生桥垃圾处理场因故关闭,全市数千吨垃圾无法清运,大街小巷散发出刺鼻恶臭,由此引发了一场“垃圾危机”。
市领导果断表示,如果7天内不处理好此事,将启动行政首长问责制。
在这一“紧箍咒”的威慑下,有关领导挨家挨户做工作,和村民协商解决办法。3天后,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主动在媒体上公开向市民致歉,市民普遍表示满意。
“问责制”在“垃圾围城”事件中的震慑效应,正是重庆10年来政府管理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
直辖以来,我市共进行了3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从“撤小市建大市”到“直管”再到“并乡建镇”,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大城市、大农村、大移民为基本特征,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现状。
在这种体制下,如何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摆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经过缜密的调研分析,市委、市政府为政府管理指明了15字发展目标:打基础、求突破、变形象、上档次、见效果。
激情无限,创新无限。在推出“创建法治政府4项制度”之后,重庆又一鼓作气针对执法粗暴、审批繁琐、区县权少、乡镇浮肿等问题,先后进行执法联动改革、并联审批改革、区县扩权改革和乡镇转型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法治政府的建设。
直辖10年,8大政府管理创新制度的出台和实施,让人们悄然发现:一个贴心为民的法治政府正在形成。
2004年8月中旬,重庆长生桥垃圾处理场因故关闭,全市数千吨垃圾无法清运,大街小巷散发出刺鼻恶臭,由此引发了一场“垃圾危机”。
市领导果断表示,如果7天内不处理好此事,将启动行政首长问责制。
在这一“紧箍咒”的威慑下,有关领导挨家挨户做工作,和村民协商解决办法。3天后,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主动在媒体上公开向市民致歉,市民普遍表示满意。
“问责制”在“垃圾围城”事件中的震慑效应,正是重庆10年来政府管理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
直辖以来,我市共进行了3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从“撤小市建大市”到“直管”再到“并乡建镇”,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大城市、大农村、大移民为基本特征,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现状。
在这种体制下,如何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摆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经过缜密的调研分析,市委、市政府为政府管理指明了15字发展目标:打基础、求突破、变形象、上档次、见效果。

激情无限,创新无限。在推出“创建法治政府4项制度”之后,重庆又一鼓作气针对执法粗暴、审批繁琐、区县权少、乡镇浮肿等问题,先后进行执法联动改革、并联审批改革、区县扩权改革和乡镇转型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法治政府的建设。
直辖10年,8大政府管理创新制度的出台和实施,让人们悄然发现:一个贴心为民的法治政府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