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
【机 构】
:
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草类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8;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郴州423000;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其他文献
研究以位于黄土丘陵区的固原、定边、神木、安塞为研究区域,以各区20年以上封禁草地(G0)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以羊粪球密度计:G1,0~10个·m-2;G2,10~20个·m-2;G3,>20个·m-2)下生物结皮层及0~2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放牧仅降低安塞藓结皮盖度,对各地区的藻结皮盖度和生物量均无影响;从各区域来看,除神木生物结皮层和0~2 cm土层SOC、T N、N:P、C:P在G3下降低以外,其余地区各放牧强度下SOC
为探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青贮发酵品质与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添加纤维素酶组(CE)、添加木聚糖酶组(XE)和组合添加酶组(CX,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青贮7,30,60,90 d后开窖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E,XE和CX组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降低了pH、氨态氮/总氮和干物质损失;添加酶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
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Medic.ex Desr.)是草木樨最常见的栽培用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固氮能力.为了开发一套高效的草木樨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白花草木樨为材料,以结瘤基因M aR O P6为目的基因,建立了发根农杆菌(A 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高效白花草木樨毛状根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在两周左右获得毛状根,其发生率可达78%,MaROP6基因的毛状根转化率可达70.8%.qRT-PCR鉴定结果表明,M aRO P6转基因毛状根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