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视磺酸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及抗原提呈的抑制作用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全反式视磺酸(atRA)对树突状细胞(DC)抗原提呈作用的影响是作用在骨髓细胞向DC的分化过程还是作用在已分化形成的DC,以及NF-κB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到此调节过程.方法 以MOG35-55免疫C57BL/6J小鼠,给予或不予atRA干预.分离小鼠脾脏DC及CD4细胞进行交互培养,同时给予IL-12或IL-23干预CD4细胞的分化.测定CD4细胞向Th1及Th17细胞的分化情况及相应细胞因子的产生能力.分离小鼠骨髓细胞(BMC),IL-4及GM-CSF诱导其向DC分化,并在不同时间点给予RA干预.比较DC表面分子CD11c、MHCⅡ的表达情况及其提呈抗原对效应细胞的激活作用;Western blot检测DC中NF-κB p65的磷酸化及p65向胞核转位的情况.最终比较RA对DC的影响是否可以被选择性RA受体(RAR)拮抗剂所拮抗.结果 RA体内干预显著降低脾脏DC的抗原提呈作用;在体外RA则可抑制BMC向DC分化过程,降低CD11c及MHCⅡ分子在细胞表面的含量,并抑制DC的抗原提呈功能;但是对已分化形成的DC却没有类似效应.RA可显著抑制DC中NF-κB p65的磷酸化及胞核中NF-κB p65的含量,并伴随着DC抗原提呈功能的减弱;其作用可被RARβγ拮抗剂所拮抗.结论 RA可抑制DC的提呈功能,其作用环节可能在于DC的分化过程并与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辅助性T细胞17(Thelp cell 17,Thl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平衡的调控是免疫学研究中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Treg和新近发现的Thl7是机体存在的两种不同于Thl和Th2的CD4+T细胞新亚型。Thl7细胞介导炎症、延续破坏进程,Treg细胞对抗炎症、维持免疫耐受。
期刊
目的 评价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TT)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采用Hib-TT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3针免疫接种3~5月龄婴幼儿,观察疫苗安全性,并采用定量ELISA法分别测定免疫前、免疫后和加强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浓度.结果 实验疫苗和对照疫苗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实验疫苗组为23.85%,对照疫苗组为3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P>0.05),发热性总不良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紊乱,HLA-B27表达增高的慢性炎症疾病,协同共刺激免疫分子失调是其主要诱因.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补体依赖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LCT)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28/CD80/CD86/CD152的表达。
期刊
目的 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C等位基因在山东汉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方法 对150名山东汉族无血缘关系的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based typing,PCR-SBT)方法进行HLA-C基因分型,计数法计算各等位基因频率并采用x2比较与其他人群的差异
目的 探讨流感病毒(H1 N1)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数量、增殖率、凋亡率及分泌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从细胞水平探讨流感病毒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别通过细胞计数试验、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未感染病毒的细胞(对照组)和病毒感染后细胞(实验组),在不同时段(0h、6h、12h、24h、48 h)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和分泌IL-6、sFa
目的 了解大肠杆菌0157:H7FNR(fumarate nitrate reduction,富马酸硝酸盐还原)对三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kRed重组技术,利用PCR产物,通过Bet(a ssDNA annealing protein,ssDNA退火蛋白)和Exo(a5’-3’dsDNA exonuclease,5’-3’d
期刊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菌.根据其荚膜有无可分为2类:荚膜型菌株和无荚膜型菌株.前者根据荚膜多糖免疫原性,又可分为6个血清型,a~f型[1].其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的毒力最强.20世纪80年代末,Hib结合疫苗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纳入免疫规划,使得发达国家由Hib引起的侵入性感染发生显著下降[2].大规模接种Hib结合疫苗,一方面有效地
期刊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到含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IL-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DHA作用于γδT细胞4δ h后,MTT法检测各药物浓度组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
目的 通过构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制备HGF重组蛋白并初步证实其活性.方法 克隆HGF基因插入载体pET-26b(+),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6b(+)-HGF,转化E.coli Rosseta(DE3).IPTG诱导转化菌表达重组蛋白,采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复性后冷冻干燥.结果 HGF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6b(+)-H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肝病毒属。HBV基因组为不完整的双链DNA,约3.2kb;其包膜蛋白包括S、M及L蛋白,均为多次跨膜蛋白。S、M、L蛋白具有相同的C端,即为相同氨基酸序列的S区,但N端不同[1]。丁型肝炎病毒(HDV)是HBV的卫星RNA病毒,具有HBV的3种包膜蛋白,只有在与HBV共存时才能够包装为感染性颗粒及增殖。在研究HBV侵人细胞机制研究方面,HDV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