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内外壁腐蚀管道等效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来源 :当代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sg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油气管道在长距离输送原油、天然气、液化气等复杂性产品时,极易出现管道内外壁缺陷导致其失效的现象.因此,以X70管线钢内外壁椭圆形腐蚀缺陷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首先考察了其应力分布云图,其次通过改变缺陷长轴、缺陷短轴和径厚比,考查其对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应力云图可以划分为两个区域,缺陷附近区域和远离缺陷区域,远离缺陷区域为薄膜应力,缺陷附近区域为边缘应力;无论缺陷出现在管道内壁还是外壁,随着缺陷长轴的增加,最大等效应力也随之增加,并出现临界点;随着缺陷短轴的增加,最大等效应力基本维持不变;随着径厚比的增加,最大等效应力呈增加的趋势.
其他文献
利用SCDM建立了M型井网和N型井网的物理模型,用ICEM创建了非结构化网格,然后用Fluent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数值模拟了孔隙率和注采井压力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论M型井网还是N型井网,对温度相同的一组等温线而言,孔隙率较大的等温线离注入井较远.M型井网各注入井之间的温度耦合效应明显;N型井网的温度场分布比较均匀.数值模拟结果可为稠油火驱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准确的拓扑信息是开展运行优化、故障处理、管线节能等应用的重要基础.为提升综合能源系统整体拓扑结构识别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应用邻接矩阵针对机泵系统建立拓扑结构智能识别模型,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适应拓扑结构的变化,并将其应用于某企业循环水泵系统,验证了综合能源系统流体网络侧拓扑智能识别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为系统拓扑的维护和进一步优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苯乙烯焦油是苯乙烯装置生产中常见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组成复杂,掺烧和外委是企业传统的处置手段,有关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组分回收和原料替代这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苯乙烯焦油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其中苯乙烯、阻聚剂、二苯类有机物等高价值组分回收以及制备高分子材料,调配燃料等方面的利用.结果表明:精馏回收苯乙烯对于各企业来说可行性较高,但后续仍有大量塔釜液需要处理;制备产品可实现焦油的大部分利用,但由于含有低聚物、阻聚剂,使得产品性质存在波动.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未来的利用方向作出了展望
南海油田利用天然能量进行开采的井,随着不断的开发,产能开始出现较快下降的问题.以恩平18-1油田HJ2-21油藏为例,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因产油层的地层能量下降,导致地面产量快速降低,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海上平台空间受限、井槽数相对紧张的现场情况,提出了采用同井采油分层注水技术.将油层的油举升到地面的同时,在同一井筒中,将地面的水通过该工艺管柱注入目标的注水层中,从而实现同一井中即可采油又可以注水.通过对南海油藏开发层位关系分析后,针对归纳的3种层位关系进行工艺设计,同时配套设计相关关键工
针对渤海J油田二元复合驱中后期出现的含水回升、聚窜等问题,结合海上聚合物注入工艺,优选出性能更好的二元体系,并模拟现场注入条件开展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优化二元体系相比目前使用体系可提高采收率2.57%.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针对J油田二元复合驱中后期提出的差异化注入方式,相比单一质量浓度注入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采收率8.28%,累计增油1.2318×106 m3,为同类油田化学驱中后期方案的调整研究提供参考.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产生的油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据环保部统计结果显示,仅石油油品储运的排放量就占全国VOCs总排放量的8%.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中,明确要求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充分介绍当前VOCs治理技术思路,分析治理过程特点,针对不同技术思路存在难点进行细致探讨,结合苯乙烯装置罐区VOCs特点,选择相对合理的治理方案并作详细论述.
根据柴油馏分组成和加氢降凝过程中的烃类反应规律,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通过优化降凝催化剂和加氢催化剂级配组合方式,开发了新型高效节能加氢降凝技术.该技术在某炼油厂200万t·a-1柴油加氢降凝装置上获得成功应用,解决了上周期装置使用常规加氢降凝技术时存在柴油收率偏低、能耗和氢耗高的问题.采用新型加氢降凝技术之后,该装置降凝反应器的入口和出口的温差由上周期的-19.5℃改善为本周期的-3.8℃,反应热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能耗和氢耗显著降低,目的产品-20号柴油的收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产
ZSM-5分子筛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择型性,常被作为催化剂或助剂活性组分广泛应用于丙烯生产过程,但其在高温水热反应过程中存在易失活的问题.使用磷元素对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能够有效改善其酸性并提高其水热稳定性,进而减少催化剂的失活.综述了磷改性ZSM-5分子筛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改性方法、改性磷质量分数和分子筛硅铝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介绍了磷和金属元素复合改性作用的研究现状.对磷改性ZSM-5分子筛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磷与ZSM-5分子筛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磷与金属元素复合改性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为LNG冷能及其中轻烃组分更好的回收利用,结合国内及国外LNG轻烃分离工艺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一种优化的LNG轻烃分离工艺流程,运用Aspen Hysys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效率、功耗、产品常量及回收率等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脱烃LNG品质不下降的前提下运用冷能梯级利用技术使得改进流程功耗在原流程功耗基础上下降约7%,且使得改进流程?效率(51.6%)高于原流程?效率(45.58%).但发现在LNG加压后原流程换热器与改进流程换热器?效率较低,分别为64%与46.12%.在原流程基础上新增脱乙烷塔
介绍了渣油加氢上流式反应器(UFR)的结构、特点、工业应用情况及工业运转问题.多套装置的运转经验表明,床层膨胀率过高/床层扰动导致的偏流、热点、径向温差问题是困扰UFR工业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转的关键问题.因此,分析了影响床层膨胀率的主要因素,并从影响床层膨胀率的因素出发简述了优化上流式反应器运转问题的方法,最后对上流式反应器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合理设计加工量、反应器直径、氢油比、开发高效内构件、优化装置操作以及制备具有高堆积密度、适宜颗粒直径、多大孔、高孔容的UFR催化剂是保证UFR反应器长周期高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