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存期板栗致病青霉菌的分离鉴定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at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明确引起板栗种仁腐烂的青霉菌属种类及其发病症状。以贮存期板栗种仁腐烂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分离法从贮存期板栗发病种仁的病健交界处分离纯化病原菌,验证其致病性,完成科赫氏法则,并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10株青霉属真菌,分离率为25%。分类鉴定显示:6株为光孢青霉菌(Penicillium glabrum),1株为菌核青霉菌(P. sclerotiorum),2株为草酸青霉菌(P. oxalicum),1株为简青霉菌(P. simplicissimum)。其中,光孢青霉的数量最多,占分离青霉菌总数的60%。致病性鉴定表明,4种青霉菌均可以引起板栗种仁腐烂。青霉菌真菌是引起贮存期板栗种仁腐烂的原因之一,这为贮藏期板栗种仁腐烂的防腐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板栗;青霉菌;科赫氏法则;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S436.64
其他文献
摘要:以茂谷柑果实为供试材料,采收后分别用清水、200 mg/kg 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50 mg/kg咪鲜胺溶液、1.5%壳寡糖溶液处理,晾干贮藏于6 ℃环境中,研究茂谷柑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贮藏60 d内,茂谷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升高,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而后下降至较低水平。各处理果实贮藏期间各项指标对比,2,4-二氯苯氧乙酸 咪鲜胺处理
摘要:为研究大田试验中氮磷钾不同用量在盐碱地上对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氮磷钾梯度试验,对氮磷钾3种处理分别设置6个梯度,配施量相同,分别测定其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结果表明,当氮肥施用量为90 kg/hm2时,叶绿素总量达到最高,为1.24 mg/g,同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
摘要:测试和田沙漠组装式温室的光热环境,尤其是温室的蓄放热量及保温能力,为和田地区日光温室性能做出评价,采用数据记录仪对温室内外环境的光热环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晴天光照度平均为18 058 lx,空气温度可达40 ℃以上,且土层越深,地温越稳定;地面蓄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47.85 W/m2,放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16.91 W/m2;土壤表面温度和空气平均值分别为15.47、15.30 ℃;最大值
识别和分析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有助于明确区域土地特点、功能和发展方向,对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以典型旅游型城镇二道白河镇为例,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础的三生空间功能定量测度模型。结果表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高值区面积占比分别为2.02%、1.42%、94.34%,其中旅游生产空间价值量的高值区以长白山天池为核心形成3个旅游资源聚落;城镇生活空间价值量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二道白河镇中心城区、红丰村、铁北村;生态保育空间价值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
摘要:为明确从矮火绒草根内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对致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矮火绒草内生细菌,以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分别测试细菌菌株和发酵液滤液对晚疫病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对优势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的54株细菌中,有20株细菌对晚疫病病菌具明显拮抗作用,有6 株抑菌率达80%以上。其中,KBL17和KBL8菌株对致病疫霉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5.4
摘要:为探明不同葉色茶树品种新梢在春季不同采摘期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特异叶色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5种具代表性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龙井43和紫鹃,分别在2020年春季茶叶开采初期(T1)、开采中期(T2)、开采末期(T3)3个时间点比较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变化,并对含水率、茶多酚总量、
摘要:为了有效保障果蔬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促进果蔬冷链的发展,建立政府补贴下消费者和零售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和零售商的策略选择以及演化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消费者和零售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影响消费者和零售商的决策因素。结果表明,提升冷链技术以及果蔬的品质,提高消费者对冷链果蔬的满意值是消费者购买冷链果蔬的关键因素,增大政府补贴以及降低果蔬冷链的成本是零售商采用冷链物流的关键因
摘要:以引进的匈牙利能源植物Szarvasi-1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通过开展其在银川市、盐池县、固原市3个地区不同播种密度下的区域化试验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该植物适宜生长的播种密度以及在宁夏地区的最适种植区域,旨在丰富牧草种质资源,服务生产。结果表明,匈牙利能源植物Szarvasi-1品种最适宜在固原地区种植,且3 g/m2为最佳播种密度,其次是银川
摘要: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地区,也是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地区。成渝地区在中国区域发展板块上举足轻重。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运用弹性系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土地利用效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有效支撑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建设用地扩张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土地利用有效保障城镇化发展,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与常住人口增长匹配度差;土地利用有
摘要:再生水灌溉能有效缓解水资源压力,研究不同再生水水源灌溉水稻对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对节约水肥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2020年以嘉优中科13-1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间歇灌溉(W1)、薄露灌溉(W2)、浅层灌溉(W3)3种灌溉模式及一级水(R1)、二级水(R2)、河道清水(R3)3种灌溉水源处理共9组试验,分析相同灌溉模式下不同灌溉水源对水稻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3种灌溉模式下,一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