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集体备课评课的培训与推行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本校开展的网络集体备课与评课活动为例,先分析网络集体备课、评课与传统集体备课、评课的关系,再以活动开展的流程为主线展开论述,最后进一步阐述了此活动更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平台;备课;评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6-0043-03
  
   一、与传统集体备课、评课的关系
  
  首先分析集体备课。传统的集体备课一般采用以下形式开展: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某一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中,大家就一周(或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展开讨论,一般每次会安排主讲人,活动内容也会有记录。网络集体备课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开展:先发布讨论主题(备课内容与要求),然后要求本备课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以回复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传统集体备课较网络集体备课,优点是形式更直接,交流讨论面对面,可以更快达成共识;缺点是在时间上受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年轻教师,尽管有自己的观点也不愿或不敢说出来。网络集体备课虽不如传统集体备课那么直接,但可以让讨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持续进行,这给教师带来很大的便利,且由于不是面对面,思维可以更自由、灵活,更有利于不同观点的提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所有的观点都可以作为资料共享。因此,最理想的方式是把网络集体备课作为集体备课的延伸或补充,总结集体备课的结果,不同的观点继续补充进来,让讨论继续,还可以让校外同行参与进来,大大扩展讨论范围,让更多的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通过努力甚至可以让本学科的专家也参与进来(专家们也需要一线的体验与经验),从而得到专家的指点。
  然后分析网络评课。网络评课与传统评课方式相比,传统评课比较方便,课听完基本也评完了,评语写在自己的听课记录后面,被评课的教师很少能听到评价,或者听到更多的是正面的、敷衍的评价。网络评课常采用的方式是:由被听教师发布主题(本节课思路、流程),听课教师以回复的形式进行评课;也可由听课教师本人直接发表评课内容。网络评课相对更透明,优点可以提,缺点也可以提(要注意提的角度,要站在促进教师提高与成长的角度,有争议的问题注意用商榷的口吻,以研究探讨的姿态,带着共同提高的目的提出来),被听课的教师也可以针对被评点的议题再提出自己的见解(由于不用面对面,被听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更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自由的交流不但被听教师能从中受益,听课教师也能得到启发与提高。在讨论面上也能扩展到未参加听课的教师。
  从资料保存的层面,网络集体备课与评课的资料是众人的智慧的结晶,是大家精益求精的见证,可以通过导出以文本或网页文件的方式保存、共享。而传统的集体备课记录一般在每学期末的材料上交后,沦为故纸堆中的一员,即使存放备课组,共享也很难,更不要说对其中内容进行整理、再利用。听课笔记也是听完后难得再会去看,最后在某些检查中上交存放于某个角落。
  从管理的层面,网络集体备课与评课使得这两项教学活动透明起来,让监管更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杜绝了弄虚作假。(监督面扩大到备课组、教研组,甚至是全校,而不只是负责检查的人员)积极的监管不只是机械的检查,更可以是积极参与,主动融入。
  
  二、网络集体备课、评课的准备
  
  网络集体备课、评课推行现状分析:网络集体备课、评课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真正能大范围推广的几乎没有,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一般仅限于比较高层次的听课,做得再好些的,在教研组(如信息技术组)范围内推行。究其原因,有这样几个,硬件条件不具备,网络平台不具备,领导不支持,没有积极推行的人,困难预计不足,推行策略不当,后续监督与促进工作没到位。可以说哪一步不到位都不能推行,或推行不成功。
  硬件条件分析:我校教师每人配有手提电脑,各处室还另配有台式机。学校网络中心配有自己的Web服务器,建有功能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络,教师住宅区的网络并入学校网络,教师在家中开机就能上网。近年来开展了针对各种应用的培训,如办公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页设计培训等,使得绝大部分教师都具备了基本操作水平,其中有相当多的年轻教师都能自如运用各种操作技术。这些为推行网络集体备课、评课提供了先决条件。
  网络平台的选择与搭建:当前比较流行的用来做网络集体备课、评课的网络平台一般有文章发布系统、论坛与博客。文章发布系统过于正式,在交互性与亲和力方面还是论坛与博客更胜一筹。论坛与博客相比,论坛更像一个大会堂,可以通过栏目的设定来区分各学科、各功能模块,但流通人员相对比较杂,随意性比较大。博客就像能赋予个性的会客厅,独立性好,但不方便凝聚团体的力量。而其中的群组功能,把个人博客的个性与团队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做到了分与合的完美结合。
  因此笔者选择了博客,利用Blog搭建了网络平台。在博客功能中能完成网络集体备课与评课的功能目前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好友共同撰写,另一个是圈子或群组。好友共同撰写是指通过公共博客与组员互为好友后,组员可以把博文发到公共博客,但本质还是独立博客。群组的主题思想也是共同撰写,但群页面从设计到管理都更能体现团队的思想。群组由各学科组长建立,并在后台管理,让管理更方便、职责更明确。群主有最高权限,可以提升某队员成为管理员,群组也可以转让。这些贴心的功能为实际应用带来便捷。
  
  三、网络集体备课、评课的实施
  
  第一,要统一思想认识。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网络集体备课、评课,做好各层面的思路认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此项活动真正能付诸实施的保证。
  首先取得领导的支持,为此要重点阐述网络集体备课、评课的优势及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拿出具体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成果做出预测。让领导认识到这是可以做到的,是能对教育教学起很大促进作用的,是对教师的成长意义深远的,是值得一试的。
  其次对全体教师展开宣传动员,让更多范围内的教师知道什么是网络集体备课、评课,它的优点是什么,特别要强调对于教师成长(能促进教师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资料积累等方面的作用。阐明分层培训、分层要求的思想,减少教师对技术操作的畏惧心理,让各年龄层次的教师都能试着接受这样一种新的备课与评课的方式。最好有示范与榜样,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备课、评课开展的样式,认识其优越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我校是以信息组为例,信息组已经有了新一轮的实践。
  最后也要预见此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自己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想好应对各种问题的策略。
  第二,开展培训。分层培训、分层要求是此项活动顺利广泛开展的必要条件。
  培训行政:行政根据各自分工可能会涉及备课、听课,但由于行政各方面工作比较繁忙,因此对于年纪比较大的领导可以只要求其能回复,如设置要登录才允许回复,那还有要求能登录(注册之类都可以批量做好)。
  培训中心组组长:中心组组长一般是教学骨干,通管全组事务,比较有责任心,因此建立群组,让他们担当群主。但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组长可以让其选一位比较精通电脑、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教师作为助手。这部分人员,在操作上要求比较高,除了一般操作,还要求其能创立群组、管理群组(包括为群组选择皮肤,邀请与通过组员,群组内容管理,提升其他成员为管理员,更换、移交群主)。还负有对本组备课与听课的情况检查督促的责任、站点推广的职责,通过建立友情链接和其他各种渠道,让本站点成为通向本学科其他优秀站点与资源的桥梁,让本地区、本市甚至更广泛地区的本学科教师知道并对本站感兴趣,让本学科的专家关注本站。
  培训广大教师:如果说行政、中心组组长是少量的人,那么广大教师就是大多数人,人多了,分层问题也会格外突出,因此在教师的培训中也要分层。培养年轻骨干作为自己的助手,很多年轻教师本来就比较熟悉博客,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更有激情。对于其中有抵触心理的教师,要拉着走,降低要求,让他们发现这其实很简单,会打字就行。这样做,这项活动的全员推行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在日常操作中有问题可以让各科的助手帮助就近、及时解决掉。
  第三,配合各项活动,凸显网络集体备课、评课的优势。
  学校在各阶段会开展各种活动,如青年教师大比武、骨干教师展示课、各种范围的听课活动,让网络集体备课、评课的优势在活动中展现。如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被听课教师提前把自己的教学设想发到群组博客上,大家发表建议,然后再修改,这样在上课前就吸取了众人的智慧。公开课前组内教师听、提建议,之后就是正式上公开课,一节比较完美的课的锻造过程就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不但对自己有用,对其他教师也或多或少有启发。
  第四,加强监督力度与奖励机制,这是此项活动得以顺利推行的保证。
  万事开头难,虽然思想也统一了,培训活动也开展了,但要大家一下就得心应手是不可能的,必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监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及时公布各个备课组网络集体备课情况,阶段公布各教师听课情况,把结果与教师实绩、考核联系起来,一开始可能会让教师感到是一种负担,时间一久就会成为习惯,到那时再稍淡化监管,把阶段考核变成学期考核。
  第五,提高要求,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
  其实网络集体备课与评课,开始是一个集体行为,之后就会演变成个人行为的延伸。在教师对博客功能越来越熟悉的情况下,他们会慢慢用博客作为自己的资料收藏库,会潜移默化地写一点教学感想与反思。如果这时再把写教学感想与反思的要求提出来,就会水到渠成。如果一个教师能潜心写教学感想与反思,那他在教学中就会有意去观察、去探索、去总结,带着研究的心态去教学。当一位教师能以研究的心态投身教学,那他就离成为优秀教师的梦想不远了。从这个层面来说,推行网络集体备课、评课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只在于活动本身了,而在于其更深远的后续作用。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以下是网络备课评课平台的网址,供大家参考。各中心组网络备课评课平台的网址是:http://www.newsjz.com/jww/newsjzblog/groups.asp?classid=21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不是用电脑代替教师上课,而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机或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的,要预先设计好。本文从计算机作为提高教学效能的工具、增进教学交流的工具、改变学习方式的工具、寻求问题解决的工具四个方面来阐述它的功能,其意图是提倡正确看待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角色。  关键词: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在四月上旬举行的一九八六年度“国际体育摄影比赛”上,芬兰摄影师罗萨斯·莱夫的作品《运动场之鹰》获得大奖。这幅照片记录着一九八五年赫尔辛基世界田径大赛上美国三级跳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将人造农田微工程和地膜全地面覆盖相结合,集农田微域集水和地膜覆盖两大技术优点于一体的作物栽培新技术。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垄型,覆膜方式,地膜类型和揭膜时期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的增温保墒及其产量效应,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全膜双垄沟栽培单株平均薯重达584g,产量最高为28479.01kg/ hm 2,对照露地产量
摘 要:本文通过对网瘾概念的界定和探讨,根据国内外中学生网瘾行为的现况,对我国农村综合高中学生的网瘾行为进行研究,并通过2006年至2009年连续的跟踪实践,对农村综合高中学生网瘾的形成原因、现况,网瘾行为跟踪干预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综合高中;网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6-0026-0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土壤中总磷含量很高,但大部分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此外磷肥的大量施用必定加剧环境污染。提高大豆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对保护环境及大豆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挖掘相关基因,并通过遗传转化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豆,是改良大豆对低磷胁迫耐受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microRNA及其靶基因的作用机理成为研究的热点。microRNA是一类长21-25nt
对于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视频监控系统来说,我国民众早已习惯了其所带来的安全保障,但受我国人员流动量大、犯罪案件频发现状的影响,视频监控系统在自身功能发挥中往往受到
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由于高产是以提高生物总产量和经济系数为基础,使得高产与抗倒这一矛盾更加突出。所以如何防止水稻倒伏的发生对优质超高产水稻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选用5个不同抗倒类型的粳稻品种,研究了优质粳稻品种的抗倒力学和形态生理特性差异和灌浆过程中粳稻抗倒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密度、施肥量、调控剂等对抗倒伏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寒地优质粳稻抗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
Obeticholic acid (OCA),the first FXR-targeting drug,has been claimed effective in the therapy of liver fibrosis.However,recent clinical trials indicated that OC
科技报道应当怎样搞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合读者的口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四点要求: 1、科技报道要坚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什么就报道什么,千万不要想当然
摘 要: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整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多元变动的交互作用之中。就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呈现出有机关联性的行为,并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与目标的实现,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过程。   关键词:学生资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