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概化的潮汐河口羽状流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y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区域陆架海水动力-生态耦台模型(COHERENS)中的三维水动力模型,对一个概化的潮汐河口羽状流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均~水深和无风的理想条件下。模拟得到了一个潮周期内概化的潮汐河口表层水体:a)羽状流流场和盐度场的平面分布;b)3种不同河流径流量作用下的羽状流流场和盐度场的平面分布;c)4种不同底床粗糙长度下的羽状流流场和盐度场的平面分布。结果分析表明:a)羽状流的长度在潮汐的作用下递增,而其最大宽度近似呈周期性的变化;b)羽状流的长度和最大宽度都随着河流径流量的增大而分别变长和变宽;c)羽状流的
其他文献
基于 AVISO 卫星高度计数据计算得到的地转流场,利用 SOM 神经网络对吕宋海峡海面涡度场与地转流场进行特征分析,研究吕宋海峡上层流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 SOM 2×2的
利用2000-2008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和QuikSCAT风场资料,反演了全球的海表的地转流和Ekman流,将两者合成后生成了0.5°×O.5°的逐周全球表层流产品。在计算Ekman流的
针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地下水质连续、渐变和边界模糊的特征,利用规格化变换对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化学组分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夹角余弦法作为相似系数,用平方法计算传递闭包构
用2009年莱州湾南岸地下水最新监测数据,将研究区地下水淡水区、微咸水区、咸盐水区和卤水区进行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值线图和Piper三线图绘制,阐述了水化学类型和成
随着海洋调查数据不断积累,如何对处于分散状态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整合,以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和共享程度,成为"数字海洋"首先需要关心解决的问题。根据中国近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的总体需求,按照"数字海底""产品-航次-测线-点"的数据组织结构,设计开发海洋测深基础数据库。以此数据库为基础,开发数据标准化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和数据查询模块。应用该软件对积累的多波束测深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多波束测
根据2007年1月、4月和10月对青岛近海15个站位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以种类组成、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为基础,应用香农.威纳指数、物
进行了沿岸流模型实验,测量沿岸流流速的垂向分布。采用Faria等(1996)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将水深分为上层和下层两部分:下层采用对数分布来表达沿岸流的垂向分布;上层考虑
根据2009年8月对威海港附近海域9个站位的拖网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威海港近海底上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包括群落结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多样性等。应
针对层剥算法从海水声回波记录中反演海温垂直结构特征的不稳定问题,利用自适应搜索算法ASM(Adaptive searching method),从声回波记录中提取海温垂直结构的稳定冲激响应,然后
中国海洋功能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尽管体系的层次分明,特点描述也清楚,但由于层级之间缺少明确的约束关系和控制手段,导致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及海域管理实践中对各层级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