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脓毒症患儿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效及治疗时间研究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fei7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严重脓毒症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通过监测不同时刻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10等因子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炎性反应的疗效及最佳治疗时间。

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脓毒症患儿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CVVH治疗48 h。选取CVVH治疗0 h、6 h、12 h、24 h、48 h及CVVH治疗停止后12 h 6个时间点,分别检测外周静脉血清PCT、TNF-α、IL-6、IL-10的浓度。

结果

经CVVH治疗后各时间点,PCT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与0 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内PCT降低幅度最大,由0 h的(6.79±1.75) μg/L降至(4.46±1.42) μg/L,至12 h PCT浓度降至最低,为(3.51±1.45) μg/L,24 h后各时间点PCT浓度较前略有回升,但与治疗后12 h PCT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治疗后,TNF-α、IL-6、IL-10浓度值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步降低,各时刻浓度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停止后12 h TNF-α、IL-6、IL-10浓度略有回升,但与治疗48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浓度在治疗24 h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浓度在治疗12 h之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VVH能有效清除严重脓毒症患儿体内的TNF-α、IL-6、IL-10等炎性因子,降低PCT水平。CVVH清除炎性介质最佳有效时间为24~48 h。

其他文献
危重患儿除了面临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还经常遭受疼痛和焦虑,常常需要镇痛镇静治疗,使用不同的药物或联合用药都能获得理想效果,但应该重视各种镇痛镇静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介绍儿童常用镇痛镇静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实施镇静镇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尿素循环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遗传代谢病,是由于尿素循环相关6种主要酶的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不能通过尿素循环形成尿素排出体外,导致患儿出现血氨增高,引起一系列以脑功能障碍(拒乳、呕吐、嗜睡、昏迷、惊厥、共济失调、攻击性行为)为突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是儿童高氨血症最常见的遗传学病因,总发病率约为1/30 000。该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酶缺陷的程度呈正相关,酶的缺陷越重,患儿就发
肠道病毒7l型(EV71)感染轻症者可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但由于EV71的高度嗜神经性,其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较其他肠道病毒多见且病情严重,重症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肺出血和心肺功能衰竭等。本文就EV7l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更昔洛韦治疗后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先天性CMV感染早产儿58例,其中34例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其余24例未予更昔洛韦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同期收住院的早产儿30例作为非CMV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儿静脉血T细胞亚群比例的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更昔洛韦抗病
在严重脓毒症病程中,心血管功能障碍是普遍存在的。尽管常提到心脏功能性紊乱,但从血清中升高心肌蛋白水平以及病理检查发现心肌免疫细胞浸润、水肿和线粒体受损的证据来看,严重脓毒症时心脏结构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心功能不全。应用血小板活化因子、环孢素、谷氨酰胺、咖啡因或辛伐他汀治疗可以预防心脏结构改变,改善心肌功能。本文就严重脓毒症时心脏结构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加深对这些变化的认识。
脓毒症早期并发心血管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利于降低脓毒症病死率,其中生物学标志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相关标志物正五聚体蛋白3与脓毒症心血管功能障碍的关系作一综述。
脓毒症在儿科疾病中十分常见,严重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使患儿死亡风险增高。高血糖是脓毒症后体内代谢紊乱的重要标志。脓毒症可引起胰腺损伤,并非所有的高血糖都是一过性的、应激状态的表现,降低脓毒症患儿的高血糖有助于降低脓毒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该文对脓毒症患儿血糖紊乱的发生、调控及预后予以探讨。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是感染引起的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它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和认知的改变,癫痫发作以及局部神经系统症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肝性/肾性脑病、代谢异常、药物过量、撤药反应和Wernicke脑病等。治疗原则是控制脓毒症。已经在脓毒症动物模型上进行了针对脓毒症病理生理变化的药物研究。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免疫球蛋白、CD4+ T、CD8+ T、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其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诊断为MPP的患儿126例,分为大叶性肺炎组(42例)及支气管肺炎组(84例),以同时期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8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免疫
儿童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心肺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脏骤停的存活率较以前升高,但很多存活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儿童院外心脏骤停与院内心脏骤停的疾病原因不同,其预后和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儿童心脏骤停死亡危险因素有癌症、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心肺复苏作为心脏骤停的主要急救手段,是影响心脏骤停儿童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