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让古诗词教学焕发魅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经典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感情丰富,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它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修炼他们的人格等。《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列出75首“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古诗词教学越来越重要。但反观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量上看,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远远不够,不符合课标要求;从质上看,学生诵读的古诗词并非都是经典之作;从整个古诗词发展角度而言,学生对古诗词的把握缺少整体性、系统性,往往陷入无序的、零碎的积累状态,缺少文史结合,与诗人诗作联系。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了“倾盆大雨式的背诵”、“填鸭注入式的串讲”,过分强调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这无疑抑制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当然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实现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拓宽学生学习古诗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写了校本教材《诗海拾贝》,设置校本课程,有效地实现了与其他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与拼音教学的整合
  拼音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在拼音教学的同时,我们抓住拼音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所学拼音有一定联系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进行诵读,既能有效地巩固拼音的掌握情况,又能帮助学生诵读经典,增加积累,发展语感。比如:我们在教学“d、t、n、l”这四个声母之后,相机出示注音的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指导、鼓励学生诵读:
  这样,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古诗词渗透到拼音教学中,实现古诗词学习和拼音教学的有机整合,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减少了,学生的视野却开阔了,学习拼音的兴趣更浓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可以说,达到了一举四得的效果。
  二、与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词教学更应该如此。采用传统的一句一句读讲的形式来教学古诗的方法已不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把古诗词放在文学和文化的大背景中展开教学,实现“主题式”阅读的有机整合。即,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词的内容或形式等方面或联系,或比较,或对照,学生看到联系,找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从而学得有趣、有味,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加深认识。
  比如,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同的年段挑选了不同专题的古诗词,提出不同的鉴赏要求,引导学生学习:
  低年段:以诵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有一定联系的古诗词展开学习。比如,我在引导学生诵读《忆江南》时,选择了《江南》《江南春》这两首古诗,让学生通过诵读,对进一步了解古人笔下的江南的美,体会白居易“能不忆江南”的感受,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数量。
  中年段:以阅读为主,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专题组诗的学习,赏佳句、找特点,并动手完成“牛刀小试”等阅读题,这样,在读、思、悟中获得更多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也得到熏陶、感染,提升个人素养。在实践中,我们尝试选择季节诗、节日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等四组诗引导学生学习,将同类题材、内容的古诗词进行整合,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宽教育资源。
  高年段:“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我们根据写作方法的不同选择一系列古诗词引导赏析,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因此,我们在高年段以赏析、习作指导为主,围绕写作方法分为写景抒情诗、叙事抒情诗、托物言志诗,重点借助范例教给学生赏析和改写古诗词的方法,通过设置“大显身手”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方法自学、赏析并学习改写古诗词作品。
  实践证明,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层次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感受、自主发挥的思维空间,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优秀古诗词,扎实了古诗词功底,提升了文学修养,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所以,结合古诗词教学,我们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积极地进行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也使得阅读古诗词和相应的搜集资料、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口语交际成为古诗词教学的自然延伸,从而加强了各个教学内容的整合。
  1.联系知识积累进行口语交际
  如,在学习了关于节日的组诗之后,我们设计的交际话题是:“读完这几首诗,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过这些节日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节日的古诗词呢?”在学习了关于山水田园的组诗之后,我们设计的话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呢?”……
  各种话题的设置,勾起了学生对平时积累的知识的回忆,并引导他们对既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继而在表达中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如在学了罗隐的《蜂》之后,我们设计交际话题:“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谁也具有‘蜂’一样的品质呢?”贴近生活的话题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能深化学生对交际话题的感受,激發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3.采用比较进行口语交际
  在学了《卜算子 咏梅》之后,创设话题:“这首词和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都是描写梅花的,说说梅花身上什么精神让你感动”;学了关于咏物的组诗之后,创设话题:“你觉得《咏鹅》《卜算子 咏梅》《朝天子 咏喇叭》中的‘咏’意思有何异同……”这样,既让学生更为系统地体会古诗词的内涵和写作方法,又能在多维互动中锻炼提高交际能力,提升交际水平。
  实践证明,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结合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际话题,能更好地体现了交际的双向互动,学生思想交流更活跃,思维碰撞更激烈。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理解得更为透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其它心理品质,让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四、与习作教学的整合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古诗词,品味古诗词,为写作古诗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尝试将古诗词教学与小学生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古诗词作为提供给学生做习作练笔的材料,运用古诗词的写法和技巧,指导学生作文。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设计练笔时,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先教给学生赏析该古诗词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更深刻的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再安排了两篇例文引路,使学生借助范文掌握古诗词改写的方法、技巧;最后挑选几篇同类型的古诗词由学生自行选择改写的材料进行练笔。比如,六年级,教学《暮江吟》这首诗都是写景抒情诗,在引导学生学习、赏析之后,相机出示改写的范文,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改写古诗词的方法,然后,出示《山居秋暝》一诗进行赏析、巩固方法,最后,教师再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大显身手”,从《村居》《宿建德江》《山行》等同类写景抒情诗中选择一首进行改写。这样,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有效地整合了古诗词阅读与习作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感觉、理解,并且模仿练习,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进而获得提升。学生兴趣盎然,放飞想象,入诗境,悟诗情,创作出不少精美的文章……
  可以说,通过将古诗词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整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想象、扩展,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便能观察出学生对古诗词中所含情感的体验程度以及表情达意的能力,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悟情、抒情能力也是极有益的。
  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整合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教学,能有效地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我们希望,学习古诗词成为孩子们一种乐趣,一種享受!
其他文献
一、培养学生绘图能力的必要性  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通过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的观察、思考、绘制,引导学生展开多层次、多角度、递进性的思维,以获得整体的知识,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  二、实例操作中的尝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需要能够运用热力环流及大气水平运动原理,理解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注重通过“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思想的内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堂上体现为尊重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个体,尊重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準》的要求,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获取新知,尊
期刊
一、教学目的(活动设想)  1.了解并理解做读书笔记的一些简单的方法:圈点笔记、摘录笔记、心得笔记;  2.通过阅读短文去练习简单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实践练习,并能举一反三。  二、教学重难点  1.在学会圈点笔记和摘录笔记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心得笔记;  2.心得笔记关键在于下笔,难点是突破下笔难。  三、课时:1课时。  四、过程:(活动设计)  (一)导入  书读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
期刊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几十载的教师,每天面对着这些活生生的学生,我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研究着他们活泼天真的心灵。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还是课下身处学生们中间,我都在感受着学生们那单纯却又稍带复杂的心理。仔细地揣摩学生们的思维与情感,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和成长着。品味的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心理抓住了。经过多年的教育心理研究,我把学生们的各项心理表现归结为几个方面,并对待这些心理表现,在教育工作中采
期刊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面对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新课程观,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就必须从原来的“教书匠”,转变成“全能型的教师”,要从经验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而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就必须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真正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和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也没有绝对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
期刊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掌握生物分类的依据。  2.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  3.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程序: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列举你说知道的植物类群,并各举
期刊
一、社会物质生活丰富对学生观念带来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伴随而来的,便是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各种物质产品更新迅捷,从生活用品,到电视、电脑、网络等信息传播手段,无一例外,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社会观念的歪曲,正侵蚀着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  二、物质产品丰富带来的不良之风  曾几何时,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学生质朴,老师亲善,教有
期刊
【教材分析】  《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贯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作者对家乡的小溪、小桥和人家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文中既有作者爱恋故乡的直接的感情流露,也有通过优美的风景描绘,深情的往事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学情分析】  经过本组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思乡名句和古诗词,但对文中描绘的情景画面进行想
期刊
“综合与实践”内容虽然在每册书所占的篇幅较少,但其容量并不少。首先,紧随新课改的要求,此模块的内容必定会联系生活实际或整合其他学科;其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覆盖度广;再者,学生在学习此模块内容时必须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基于“综合与实践”是一个新领域和容量大的这两个特点,这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利用课内40分钟达到此类课程的要求并非
期刊
1.整体设計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