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疗顺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azho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顺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54例T1~2N0~3单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放疗和化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先放疗后化疗组(先放疗组)603例,先化疗后放疗组(先化疗组)551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全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3.0%和97.8%。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6%和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7%和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Luminal A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6%和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Luminal B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HER-2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1%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5)。

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先放疗与先化疗比较,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先化疗组HER-2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优于先放疗组,先放疗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优于先化疗组。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放化疗顺序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2岁(22~41岁),男女比例为2∶5。皮损均为单发孤立的小丘疹,质地由软到韧,呈皮肤颜色、红色或黄白色,均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界限清楚、有包膜的良性肿瘤,以Schwann细胞增生为主,呈束状排列,肿瘤组织间可有人工裂隙。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
目的探讨小儿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3例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岁~12岁4个月,平均年龄4岁9个月。患者行肺部肿物切除术7例,行肺叶切除术4例,行肿物部分切除术1例,行肿物活检术1例。全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6年2个月。结果13例患者中,痊愈9例;带瘤生存2例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联合阿克拉霉素(ACM)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的协同细胞杀伤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ATO和ACM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Compusyn软件分析两药联合是否具有协同作用,采用瑞氏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两药联合对KG-1a细胞诱导凋亡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两药联合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ATO和ACM单
目的探讨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为ⅠB期的45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9例,女189例;年龄28~88岁,中位年龄61岁。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458例患者中,66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85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基于三维CT(3DCT)和四维CT(4DCT)极限时相定位图像间部分乳腺外照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间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剂量体积参数间的差异。方法2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序贯完成3DCT和4DCT图像扫描,以4DCT的吸气末(EI)时相为基准时相,在EI时相上制订部分乳腺3D-CRT放疗计划,将EI时相的3D-CRT计划复制到呼气末(EE)时相和3D
目的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104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104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61.5%和11.5%;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肺转移时间和其他
目的评价乳腺癌原发灶的代谢参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检查的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乳腺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40%作为阈值,在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对病灶进行容积分割,得出原发灶的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和代谢体积(MTV),计算病灶糖酵解总量(T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行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McKeown术的6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史、手术过程、肿瘤特点和血管钙化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7.5%(111/635)。单因素分析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