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恐刑事立法的中国视界:现状、问题及完善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怖主义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当前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反恐刑事立法主要由全球性公约和各类区域性组织制定的地区性公约组成.但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网络化等新发展趋势,国际反恐刑事立法存在着国家利益分歧造成反恐立法分化、刑事管辖权与国家主权冲突、“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成为恐怖分子逃避法律责任的工具等问题.基于此,首先需要在未来的反恐国际刑事立法中树立惩防结合的标本兼治观以及集体安全的新型合作观;其次则要从法律机制上完善各国反恐法律体系、解决国际反恐刑事中的普遍管辖冲突问题,并通过恐怖主义犯罪的“非政治化”突破“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适用;最后还需要制度的施行赋予其生命力,即进一步深化国与国之间、国际组织之间的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合作.
其他文献
《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卷一〇三一收《漫泉亭赋》,此赋另见《宋代辞赋全编》卷六九、《历代辞赋总汇·宋代卷》,均题为宋陈洙作.三书小传并载陈洙字师道,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漫泉亭赋》见存《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四三五,作者题为"宋陈洙";又见《粤西文载》卷一,其四库本存名阙姓,仅题"洙"作,康熙三十四年(1695)梅雪堂刻本署名"陈洙",并置于明代之目;他见乾隆《梧州府志》等方志,均以此赋为明陈洙所作.
期刊
回首20世纪业已产生的两千余部中国文学史著作,生机灵动、特色鲜明且能够进入经典行列的明显偏少,也就是说,许多中国文学史著作做不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建构中国话语的文学史写作范式体系并指导文学史实践就显得尤为迫切.这种建构的前提主要有四个方面:对中国文学史写作史的探索与反思,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文学史学,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学习与借鉴,努力突破已有的藩篱并有所创新.
过去学界多认为西汉御史大夫寺处于未央宫内(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近来学者对此多有新见,廖伯源提出"御史大夫府终西汉之世都在宫内,抑是中叶以后迁出宫外"的疑问(廖伯源:《秦汉史论丛》,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7页);侯旭东认为西汉后期御史大夫寺已被霍光迁出未央宫(侯旭东:《西汉御史大夫寺位置的变迁:兼论御史大夫的职掌》,《中华文史论丛》2015年第1期).
乔治·英尼斯是19世纪晚期美国的领军性风景画家,他在吸收借鉴欧洲传统绘画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把自然风景、情感及诗性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画融合创作风格.英尼斯的作品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诗性和审美内涵,美国文艺复兴所流行的超验主义思想以及公众普遍认同的乌托邦精神增强了其画作的魅力.英尼斯善于以诗歌的形式传达对自然的情感,诗与画的融合传递出浪漫情怀,启发了观者的诗性联想.英尼斯的一些绘画和诗歌创作既涉及对自然的神性表现,同时又有现实社会的印记,推动了美国绘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对美国19世纪晚期及后世艺术风格的演变
民生水平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民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家治理理念和目标也发生了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内蕴的民生逻辑开始从传统的社会保障理念转向社会保护理念.究其实质,社会保障和社会保护都是实现民生的重要手段,二者内在的出发点都是不断推进民生发展,但二者又具有不同的内涵.社会保障蕴含着一种底线思维,而社会保护对公民权利、法治民生、贫困等重要问题均有观照,尤其是将人的发展纳入考量之中.因此,既要深刻理解从社会保障转向社会保护的多维驱动力,又要准确把
四萧即萧衍、萧统、萧纲、萧绎,是梁代文学的核心人物,与臣僚诗歌唱和是他们文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亦是他们实践文学观、提高文学才能的重要途径.四萧及其臣僚的唱和诗绝大多数是新体诗,在论佛理、谈治道等比较庄重的题材以及需要铺叙的内容时,会采用五古长篇.四萧与其臣僚的唱和诗推进了五言诗的格律化.对咏物、闺情以及宫中生活等的描绘,促进了诗歌向深处、细处开掘的描写能力.同题唱和则可增加对某一事物的描写角度,拓展表现层面.凡此种种,皆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建康是四萧及其臣僚唱和诗的主要创作地,以建康诗为中心考索四萧
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图像的识读与阐释,学习者与传统美术文化是对象化的对立关系,以素养养成为导向的美育需要实现从被动识读转向主动建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到生活介入的探究路径.这一路径的建立,首先要具备"原境"意识,了解美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延异",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历史观;其次,从传统社会与当代社会场景差异中,感知传统美术信息传达与接收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与传统美术沟通的能力.最终,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美术在日常生
目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互联网各类负面信息的影响,出现了忽视劳动价值、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愿劳动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充分彰显了劳动价值,承载着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锤炼道德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因此,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内容导向,使劳模精神在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清实录》卷九五二提及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因"干清门侍卫玛尔占"在攻凯立叶一战中奋勇杀贼,超众出力,"着加恩将玛尔占授为头等侍卫,赏给拉巴巴尔巴图鲁名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12页).而同书卷九六三亦载,"(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头等侍卫拉巴巴尔巴图鲁玛尔占自到军营以来,甚为出力,此次奋勇攻战,身复受伤,着加恩赏给副都统职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77页),证实玛尔占因功授为"头等侍卫".
期刊
作为当代极为活跃的英国新锐社会学家,恩特维斯特尔将时尚研究的触角伸向美学,以情境实践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于传统时尚研究的学术路线,开启了由实践来反思情境的研究方式.其情境实践理论包括时尚文化工业系统中的商业实践、时尚实践社区里的审美实践以及日常生活里的情境身体实践三个方面.恩特维斯特尔在身体与服装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度关联,试图以"着衣的身体"弥合传统时尚理论研究中身体与服装的裂隙,在情境实践中动态呈现身体、服装与社会的关系,从而重塑时尚主体.这为当代的时尚研究,尤其是时尚理论的应用研究,开拓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