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重组

来源 :新潮电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2日,在中国网通重庆分公司上班的李斌,顿觉兴奋,他对自己未来作为联通职工的前景满怀憧憬。
  对于重组同样充满期待的股民和私募基金却颇为懊恼,中国联通在A股市场上以10.71元涨停复牌,但是短短5分钟就被天量的卖盘打垮,当天以9.59元收盘。从某种意义上,这是资本市场用实际行动在为中国电信的第三次重组前景投票。与广大股民一起被套牢的,还有市场和舆论对于本次重组的期待与困惑。
  所有人的喜怒哀乐,均来自于明23日的第三次电信产业重组,尽管一系列的程序还在完善中,但是重组的结果,已经毫无悬念。
  5月23日上午10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言人确认,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此消息被业界视为电信重组的正式启动。
  次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证实了这点,并明确表示,为实现一系列电信改革目标,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这被看作是这次电信产业重组的基调,剩下需要完善的只是程序而已。
  5月23日还公布了电信重组的人事安排,中国移动的领导人为王建宙、张春江;中国电信的领导人为王晓初、尚冰;中国联通领导人为常小兵、左迅生。
  自1994年开始的三次电信产业重组,每次重组,总会惹来无数的议论和关注的眼光。而这次重组对行业内的企业意味着什么?寡头是否会被削弱?而寡头削弱之后又是否会形成新的寡头?资本市场又将会如何去演绎这一激动人心的资本故事呢?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在这次重组中又能获得什么?
  
  重组路线图
  
  “疲惫不堪”,一位接近信产部高层的知情人士用这四个字形容第三次电信重组历时数年的讨论过程。
  在2008年全国两会后的两个月,也是业内人士所认为的最佳重组时机,第三次电信产业重组方案终于呱呱坠地。
  
  6月2日下午,在停牌一周之后,中国网通发布公告称,将与中国联通的GSM网络资产合并,成为全业务运营商。该合并将采用协议安排,以换股形式完成,每股中国网通股份将换取1.508股中国联通股份,每股中国网通美国存托股份换取3.016股中国联通美国存托股份。
  业界普遍认为联通是本次重组的大赢家,获得了网通的资源、抛开了C网的拖累,又拿到了WCDMA的牌照。相对而言资本市场对于联通的看法更加冷静,上证联发表的投资建议认为中国联通有可能会出现因竞争带来的用PARPU值下降、运营商利润率有所下降的情况,同时为了长期竞争的需要,运营商短期投资加大也将为新联通短期业绩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而且其与网通整合也是对公司的一大考验。但由于获得了WCDMA这一全球最主流的3G标准,在3G时代,公司的机会应大于风险,如果能够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则将借WCDMA崛起,3-5年以后,公司 有可能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中国电信以1100亿收购了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关于收购价格,从设备投入的角度,联通要价并不过分,对于中国电信却也是不小的现金压力,但是在价格问题上中国电信并没有过多纠缠,多少显示了电信对于移动网络的渴望程度。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表示:“此次收购CDMA业务,作价相对偏高,按联通去年的收入计算,市盈率达48倍;按今年一季度计算,市盈率为68倍。不过,公司可以早些取得(移动)牌照,公司亦可以早点获利。”
  然而对于重组后形成的三家全业务运营商,电信业内专家褒贬不一,批评超过赞赏,怀疑多过肯定。主要的原因则是——重组之后并不能撼动中国移动的寡头地位。
  表面上看起来,重组后三家都有移动和固网,但事实上并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铁通的资产总额不到移动的十分之一,移动与其的重组难度明显低于联通与网通的组合,中国电信拿CDMA牌照,但目前CDMA网络只有4000多万用户,抛开联通内部员工和合作客户之外,这个数字还要大打折扣,而电信还要面临小灵通和固话用户的流失,重组后能保持2007年的利润已属不错。至于联通的WCDMA,虽然前景光明,但是联通与网通的融合进程以及整合效果如何将直接决定联通未来的发展速度。
  一位专家对重组方案评价说,其他公司有的是发展前景,而中移动享受着现实的垄断利益。因此,重组打破不了中移动的垄断地位,“就是中移动最大的收获”。
  
  竞争更加激烈?
  
  电信竞争格局失衡,移动一家独大,是中国电信产业人所共知的问题,也是重组期待解决的问题,而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组,能否解决困扰电信业已久的“竞争失衡”问题,仍然是个未知之数。
  一组足以说明问题的数字是:根据四大运营商公布的2a07年年报,中国移动2007年营业收入3570亿元,净利润871亿元;中国电信营业收入1753亿元,净利润225亿元:中国网通营业收入840亿元,净利润120亿元:中国联通营业收入1004亿元,净利润56.3亿元。
  以此推算,电信、网通、联通三家运营商2007年总计取得了3597亿元收入,仅仅和中国移动一家的3570亿元收入基本相仿,净利润方面则更不可同日而语,三大运营商2007年净利润总和为401.3亿元,不到中国移动净利润的一半。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曾剑秋表示,相比于此前的两次拆分,此次“5合3”的方案,其出发点就是使移动、联通、电信均成为全业务运营商,王见有的两家移动运营商变为三家,并进一步平衡市场竞争水平。
  招商证券电信分析师也认为,重组后新的三家运营商相比,电信和联通实力的扩大,中移动的实力扩大有限,并且由于新竞争者享受政策扶持,略微利空。
  不过,由于中移动目前拥有超过3.9亿手机用户日均净利润超过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已经远远超越电信、联通、网通三家的利润总和,外界也普遍认为,此次重组难以动摇中移动的霸主地位。重组无法改变其他运营商用户向中移动流失这种竞争失衡局面。
  
  一位长期追踪电信重组的人士在与本刊记者的聊天中谈得更加实际:“中国移动已经超过4亿用户了,在中国使用手机的就那么多人,如果不剥离中国移动的用户,其他三家就算手拿尚方宝剑一样在市场上讨不到好处。”
  财经专家陆新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移动最大的资源就是其庞大的客户群,要想打破客户的垄断,则必须由政府监管部门出台与重组相配套的政策,例如允许保留原号转运营商,给予电信和联通更加灵活的资费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才能从根本上打破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
  因此,他认为,实施非对称管制措施已经势在必然。虽然我国《反垄断法》已经出台,对主导运营商会起到一定的管制作用,但在行业监管方面,也应采取一系列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进移动市场的开放,其主要包括对移动市场份额的限制、移动资费下限管制、号码携带、网络共享及开放漫游等。
  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内部整合的翻江倒海不会引人关注,电信重组三足鼎立后能否为公众带来直接受益,才是关键。
  重组方案形成了三家全业务运营商,对消费者显然是个好事,毕竟货比三家更好。在电信重组的消息出台第5天,就传来了电信运营商“自贬”资费的消息:5月27日上午,北京联通宣布,为G网手机推出优惠的GPRS流量套餐,这一政策将大大降低联通用户的手机上网通信费用。
  但是,一些新业务推出尚需时日,短期消费者难受益。可以预期的是,三家全运营商在内容、服务以及资费都会推动新的竞争热潮,而固网月租、带号转网、信号弱差、无线上网等问题也有可能得到推动和解决,漫游费的取消与单向收费的实行,不再是遥遥无期。
  在本文截稿的时候,市场上有消息传出联通正在积极接洽苹果,准备引入3G iPhone;经过记者多方查证,事实上接触苹果的远不止联通一家,有消息人士透露,由于电信的重组,各家都在秣马厉兵,积极备战,而3G iPhone则被各家运营商看作开拓新用户、留住老用户的杀手锏,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今年iPhone行货能够进入国内,那么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拜电信重组所赐。
  
  3G,新的起跑线?
  
  日前电信行业重组方案公布,3G牌照的发放亦同时提上了议事日程,前景日益清晰相关专家判断,未来中国的3G将会是3个方案共同角逐的市场形态。从战略层面来看,中国的3G问题与电信重组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充满着竞争与妥协的产物。这从三张牌照的归属上就很体现了利益平衡的特点。中国移动作为老大自然扛起了TD—SCDMA这杆“民族大旗”、中国联通作为重点扶植起来与移动竞争的电信企业获得了最为成熟的WCDMA牌照,为未来的吸纳新用户以及国际化打下了拿到了最好的一副牌,而中国电信作为一个移动新丁,能够获得CDMA2000也应该感到非常满足。
  在京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电信重组与3G牌照发放对网络营运商、电信设备制造商等都是长期利好支撑。但是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从静态分析的角度,3G技术并不能增加移动通讯用户数,也不能提高每分钟资费,而只能是内部客户量的一种转移,因此3G未来的重点应该是数字娱乐与数据信息服务方面。
  对于众多一年不如一年的国产手机厂商而言,也许3G是其扭转颓势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在这个起跑线上,不能“雄起”,那么在未来的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国产手机厂商的经营状况也许会更加恶劣。
  电信重组尘埃落定,通信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逐鹿市场,角逐3G,三家全运营商将上演一出新三国演义,我们认为这次电信重组既不是妙手生花,也不能算乱点鸳鸯谱,只能说是现实利益下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产物,至于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鹿死谁手,产业重组的目的是否能够达到,还待实践证明。
其他文献
之所以提到年轻,并不是我们对于诞生于2007年3月的G-CUBE不长的历史有丝毫轻视之心,相反,这一诞生不久的品牌拥有令人不可轻视的力量,来自于其品牌定位的特别与它的“设计者”的特别。  ——G-CUBE,全球首个推出专门针对女性外设产品的厂商,这一想法之大胆,设计风格之鲜明,加上切入市场后的快速扩张,令业界不敢小觑它的成长。  ——Annie Chena,一位年轻得令我们有些惊讶的CEO,同时她
笔记本电脑的高清影音化    2008年的高清影音笔记本电脑大都符合几个设计标准:首先是支持最佳高清体验的大尺寸宽屏液晶屏;然后是出色的音响系统设计,最后是专为高清影音输出设计的软硬件控制平台。和往年不同的,2008年的这几方面的设计都取得了长足而彻底的进步。在2D07年之前,影音娱乐机型始终只占据市场份额中的很小一角,昂贵的价格和不便携带的特点固然是其中的苦衷,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即使对于影音发
如是只是把它看做一款单纯的MP3播放器或是普通的台灯,那么它的确只能算是平庸之作,可意料之外的是,T.PANDA将二者相结合,满足了享受音乐的耳朵与欣赏饰品的眼光——可更换的个性化灯罩设计、拥有大尺寸屏幕的矩形底座和可切换的绚丽三色LED灯,每一处都绝对称得上“难得的家居数码精品”,当然,在令人心动的出色外观之内,该音乐情调灯的功能更是让人满意:MP3音频播放、FM收音、个性闹铃、电子万年历、数字
2009苹果新款MaCBook最近十年的苹果电脑发展史是一部亲民的历史。这十年的苹果电脑,所具备的创意从最初的只被贵族人群所专美到如今的市井众生皆可领略,领衔主演的角色便是苹果笔记本了。1999年7月。第一代iBook发布。十年之后,它的后代依然在继续着严谨而时尚的步伐,继承简约的血统,武装新锐的创意,我们今天展示的这台MacBook。便是苹果最为人乐道的小白家族链中最新的一员。    小白是什么
“一”,汇万般(功能)之大全;“体”,融应用于其中。一体式电脑的魅力正是在于它能够在形态与功能上将各种需求融汇在一起,带来与众不同的用户体验。而新一代的一体式电脑,不仅继承了它与生俱来的整合形态,更赋予了为主流应用而生的性能内涵,与此前的产品不可同日而语。    触享——戴尔Studio思跃One 19    在Studio思跃One 19之前,戴尔还推出了另一款高端一体式电脑XPS One,在当
流行元素,复古玩法  乍一见VX737,笔者的印象是:这机器怎么这么像GBA?2.5英寸的TFT屏支持最大320×240的分辨率。内置锂电池的机身厚度仅有1cm左右,颇为秀气。小巧的十字键和A、B两个小圆键分布在屏幕左右。可别小看这台全身漆黑的VX737,它包含着强大的硬件装备。主芯片采用了飞思卡尔(freescale)的MC9328MXL芯片,更内置Linux操作系统,令其功能扩展性大大增强。音
缘起    很多所谓的理想或者抱负其实是没有的,很多人做事情的时候根本没什么高深的理由,只是后来的好事者怀着某种目的来剪辑加工——就好像马云,运气加上脸皮厚无非就是最大的原因,但是现在却有一万种高深的理论在证明他应该发财。又好像我们决定拍自己的电影给自己看,无非是一群孩子在沙滩上做垒房子的游戏,下小心引起了网友的关注,现在就有人想要听一群少年鲁班讲远大的抱负。    我们不是少年鲁班,也没有人热爱
Only Watch是一个在摩纳哥举行的专为Monegasque慈善机构筹措治疗儿童肌萎缩症资金的名表慈善拍卖会。为了今年的活动著名的制表公司MB
有一种人,习惯于隐匿于幕后,默默地为台前的人的成功付出;  而有一些美,因为深藏于华丽的表象之内,而少有人问津;  人的美需要内在的气质发散而出,而物则需要深厚的内涵支持:它可以是最尖端的科技、最先进的工艺、最出色的设计……本次联想P82手机的品鉴便是为了挖掘其背后的美丽,寻找它“美”的根源。    精致外观下的超强工艺    我们常常用肤浅来形容那些不深刻的认识,又或者指那些停留于外表而不追求内
人一出生下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寻找母体,寻找营养,寻找空气。渐渐地,我们用成长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不再满足哪些既有物品的原因,所以便开始更广泛地寻找。我们总是期望自己能够与众不同,并生活在“让别人为自己喝彩”的状态中。简单地讲,一个活得精彩的人总是有能力在生活中自由挥洒,勇于选择且承担生命的责任,不受尘世的约束却又深情细致。在这或是任性或是成熟的阅历中,我期望能够褪去年少不羁的轻狂,拥有成熟睿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