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螺钉种类和数量辅助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取25根人工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5根)及实验组(20根)。制作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模型。对照组不加钢板固定,实验组根据辅助钢板螺钉的种类和数量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n=5):3枚双皮质螺钉组(7孔钢板每侧用3枚双皮质螺钉固定),3枚单皮质锁定螺钉组(7孔钢板每侧用3枚单皮质锁定螺钉固定),2枚双皮质螺钉组(5孔钢板每侧用2枚双皮质螺钉固定),2枚单皮质锁定螺钉组(5孔钢板每侧用2枚单皮质锁定螺钉固定)。测量并比较各组模型在5°、10°、15°、20°、25°扭转角度下的扭矩值。

结果

在5°、10°、15°、20°、25°扭转角度下,对照组扭矩均值均显著低于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扭转角度为25°时,3枚双皮质螺钉组扭矩均值[(46.51±6.66)nm]显著大于2枚双皮质螺钉组[(39.03±8.52)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扭转角度为5°、10°、25°时,3枚单皮质锁定螺钉组扭矩均值[(13.48±1.68)、(23.29±3.72)、(48.19±5.34)nm]显著大于2枚单皮质锁定螺钉组[(9.56±3.62)、(16.99±5.49)、(38.69±6.56)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扭转角度为20°、25°时,3枚单皮质锁定螺钉组扭矩均值[(39.15±5.07)、(48.19±5.34)nm]显著大于2枚双皮质螺钉组[(32.50±5.65)、(39.03±8.52)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每侧3枚螺钉固定的抗扭转强度明显强于每侧2枚螺钉固定。在螺钉数量相同时,单皮质锁定螺钉固定与双皮质普通螺钉固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议采用每侧3枚单皮质锁定螺钉或双皮质普通螺钉固定。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相关脑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并符合脑炎后病理学改变的15例难治性癫痫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4例,女11例;平均发病年龄5.3岁(1~15岁),平均病程为4.7年(0.5~15年)。11例有明确既往史,包括病毒性脑炎9例,宫内缺氧1例和头部外伤史1例。15例患者中单侧大脑半球广泛受累5例,多个脑叶受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4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21~65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1例,横形伴后壁骨折6例。根据术前术中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技术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5.1±14.2)岁;常规组19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54例,女88例;年龄为24~95岁,平均69.8岁。135例采用髓内固定,7例采用髓外固定。骨折AO分型:31-A1型32例,31-A2型75例,31-A3型35例。收集内容包括基本影响因素、骨折相关因素、失血量相关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单因素变量分析中,两
目的探讨旁正中入路治疗涉及前柱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旁正中入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56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22例;年龄为29~58岁,平均38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12例,前柱加后半横形骨折18例,横形骨折9例,T形骨折6例,双柱骨折11例。所有患者采用旁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皮肤切口为腹正中纵形切